梁柱平
观众中的人经常说:“初一,大十五。
”可见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年节中的分量。元宵节习俗很多,除了吃元宵外,还有猜灯谜、赏花灯、踩高跷、舞狮子等。元宵节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儿时的“挑灯笼”。这里的“挑”,关中方言读第四声,意为用细长的东西(如细竹棍)的一头把灯笼举起,叫“挑灯笼”。
在关中农村,正月初五一过,年长的亲戚特别是舅舅要给晚辈尤其外甥送灯笼。灯笼各式各样,最常见的是红红的火罐灯笼、印着红窗花的八棱灯笼、酷似莲花形状的莲花灯笼,还有挂在家家大门上的红宫灯。我最钟情的是母亲亲手给我做的猴娃灯笼。
手工做的纸糊猴灯在如今的灯笼市场上几乎绝迹,取而代之的是塑料制造、工业流水线作业成品的各种猴灯。手工制作的猴灯如今看不到的主要原因大概是制作复杂、工艺烦琐、成本高、利润薄。
孩童时代,过年挑灯笼的诱惑不亚于大年初一吃臊子面、穿新衣、放鞭炮、挣压岁钱等这些令我天天盼望的美事。记得每年正月“破五”一过,村里的孩子们晚上最开心的事就是挑灯笼。十个八个孩子一伙,挑着灯笼,走东家串西家,村里街道小巷到处是亮堂堂的灯笼、孩子们的嬉笑声。这种热闹气氛至少要闹腾一两个小时,等给灯笼换几根蜡烛后,孩子们才肯罢休。
八棱灯笼远看像一个方盒子,点上蜡烛又亮堂又耐摔打,还抗风,是大多数孩子们的最爱。火罐灯笼点上蜡烛后从远处看,就像一个火红的火晶柿子,耀眼夺目,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兔娃灯笼是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娃手拉的灯笼,它是在一块薄木板下装上四个轱辘,木板前端拴一根绳子,小娃可以手拉着走。兔娃灯笼虽然造型笨拙,却有着美好的寓意,是舅舅送给外甥最好的礼物,代表着舅舅祝福外甥将来“蟾宫折桂”,能考上状元或者有大出息。
我最喜欢猴娃灯笼。母亲一般从正月初三或初四开始做灯笼,先用竹篾编织成猴子造型,再在适当位置上放置一块薄木板,中间打上细孔,用来固定带细棍的蜡烛,然后用金黄色的薄纸黏糊造型。最出彩的是猴娃手中的“金箍棒”,可以做成灵活挥动的花棍。最后,选好一根手指头般粗的端直竹棍,把糊好的灯笼缠绑在竹棍上,一个别致的猴娃灯笼就算做成了。猴灯只能举,不能挑,就像西府民间的排灯一样。
一到初六晚上,我就迫不及待地挑着母亲做的猴灯出门了,引来众多玩伴们甚至大人们的围观。当问到猴灯“在哪买的”?我一脸骄傲地回答:“我妈做的!”因为我举的猴灯是村里唯一的,尤其“猴娃”手中的“金箍棒”随着我的走动,持续挥舞,生动有趣。玩伴们好奇羡慕极了,争着要举我的猴灯过把瘾。我慷慨地让他们“举”一小会儿,每个人都玩得特别开心。我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这当然是母亲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