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这样的街头采访:你如何在朋友圈上看到一个人的生活动态?
回答,如果设定他能看三天,就能看出对方最近心情不好,不想让别人窥探他的过去。
如果能看一个月,就知道他最近增加了有好感的人。
如果朋友圈能看半年,又经常出圈,他应该是单身。
当然,大家看到的都表明他有喜欢的人。
全部关闭了啊。
要么就是感情稳定,要么就是拒绝他人走进自己的世界。
生活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朋友圈成了我们茶余饭后一个必不可少的消遣工具。
有人辩解道,了解我的人不需要看朋友圈,需要看朋友圈的人不需要对我那么了解。
我并不认同。
假如朋友圈可有可无,那微信功能一而再推出朋友圈3天可见、一个月可见、半年可见、显示全部的意义在哪。
就因为沟通的本质是人设的传递,而了解一个人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去翻看他的朋友圈。
由此有了微信朋友圈的可见天数。
如果你问我,朋友圈多久可见最合适,我给你的建议是 '' 一个月可见。 ''
毕竟:3天太短,给人一种生人勿进的感觉;
半年太长,隐私暴露太多没有安全感。
一个月可见刚刚好、它让新朋友既不会花太多时间、又能迅速了解你,特别人性化。
常听人说,微信通讯录的好友越来越多,可是说真心话的朋友却越来越少。
朋友圈本身是自我情绪的宣泄地,或开心,或难过,或忧虑,或彷徨,起初你以为是自己的地盘。
后来却被很多人窥探,甚至背后窃窃私语。
所以,朋友圈有了分组可见,单纯发泄心情的同时还能保护自己。
和朋友惠惠聊天时,她说自己现在很少刷朋友圈、更不会有事没事发圈。
不刷朋友圈是因为有太多的点赞之交、或是广告和微商之类。
假如真的有时间想看看某人的朋友圈时,直接点开他的相册翻开朋友圈就好。
比较尴尬的是,那时那刻经常看到对方设置三天可见。
那条灰色的横线,阻挡了她想要关心对方的心情。
以前,朋友圈是我们和朋友交流心事的小圈子。
但是后来慢慢的发现,随着父母、同事、领导、客户、同学、老师,各行各业人士的加入。
人际关系变多变复杂了,发朋友圈的乐趣就越来越少了。
没有了最初那种纯粹的感觉,于是失去了倾诉感觉的心情。
我想:朋友圈成立的初心应该让我们离自己喜欢的人近一点。
然而现实生活是,离自己在乎的人、和在乎自己的人越来越远。
亦如有句话所说:想你了,却缺了告诉你的勇气。
朋友圈的权限,也是限制的距离。
一个月可见,在有一定安全感的同时,在乎你的人可以随时看到你最近的喜怒哀乐;
也给新朋友一个了解自己最初动态的机会。
我喜欢发孩子的照片,担心自己中招,这才把朋友圈设置了3天可见。
你是不是傻啊,不知道分组显示吗。
不是很了解的人,你发圈时设置对方不可见。
这种事情很难吗?
8年的感情,你给我3天可见,太伤人了!燕子还在不停埋怨我。
我当即把朋友圈设置成了一个月可见。
在我看来,一个月不远不近刚刚好。
真正的朋友即使忙工作,没时间刷朋友圈。
那么一个月内,他如果真正关心我,总会有时间单独去看我的小心情。
而新加的朋友,通过朋友圈的一个月可见,足以决定我给他的第一印象。
当然,朋友圈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一个月可见只是我个人感觉不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翻看你朋友圈的大概有两种类型的人:
新加的微信好友、真正在乎你的老朋友或是家人。
然而,当有时间却没有联系你的朋友,想通过朋友圈来了解你的近况。
等待他的却是一条冷冰冰的横线,你觉得那时那刻对方的心情是怎样。
前段时间,朋友燕子私信我。
开门见山说道,怎么,现在不在一个城市,我连你朋友圈都没资格看了是吧。
还3天可见,你怎么想的。
我这段时间忙昏了头,听说你去旅游了,还想去朋友圈看看你发的美照,你倒好,一条横线把我拒之门外······
我连连向燕子解释。
最近看到朋友圈有骗子利用照片或是地址,来盗取大家的信任,从而达到他作案的目的。
知乎网友说:我发朋友圈一般会分组显示。
一类是家人,一类是朋友,一类是全部可见。
自己与家里人的小互动发个动态,告诉所有关心我的家人我此时的心情;
心情不好时发个小动态屏蔽家人,只发给朋友,不想让家人为我担心,朋友看了也会很关心我的情绪。
全部可见的一般都是旅游美景,好的美景值得分享给所有人。
每个人都有一个朋友圈。
有人记录生活;
有人发泄情绪;
有人一个月可见;
有人从不分享。
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慢慢将情绪调成了静音。
无论你是哪一种,我都希望你能快乐。
毕竟:人生何其短,我们要笑得格外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