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搞笑了!
鲁迅老师每年都生气,今年好像特别生气。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鲁迅,不知道该搬到哪里去。
最近刷到网友鲁迅体的辞职文案。
跟大家分享一下——
01
▾
我想我应该也是和这墙一样,我也不干了。
02
▾
歪歪扭扭每一页都写着该走。
03
▾
我终于是很累了
04
▾
工资条上面没有工资,歪歪斜斜都写着福利二字。
05
▾
请辞也未免太低三下四,我即将远走,或许也能高飞
06
▾
键盘倒是敲了许久,可工资却不见动静。
07
▾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不过是贪钱罢了。
08
▾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09
▾
飞鸟是不能停下的,我打算飞往别处看看。
10
▾
不在辞职中爆发,就在打工中灭亡。
看完这些,不知道各位打工人爽到没有?
说实话,鲁迅体总结下来其实很简单,就是找一些经典,换个语境改几个字套用一下。
之所以能屡次借用到各种话题里得到大家的青睐,是鲁迅老师本身带来的名人效应,主要是一种——爽感。
如果斗胆套用营销视角来分析的话,鲁迅老师堪称——
文学届最火(刚硬)“IP”
不能不承认,自打上学时,鲁迅先生那过目难忘的大胡子就和那钢铁般坚毅的目光,深深地刻在大家的脑海。
定位真实犀利
这部分主要来自于他清醒透彻且的处世精神,和极为犀利真实的语言风格。
即使许多年过去,拿到现在也毫不过时——
01
▾
就在同时代,同国度里,说话也会彼此说不通的。
02
▾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事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03
▾
我本来也无可尊敬;也不愿受人尊敬,免得不如人意的时候,又被人摔下来。
04
▾
我在这里是许多人觉得讨厌的,但要走了却又都恭维为大人物。
中国老例,无论谁,只要死了,挽联上不都说活着的时候多么好,没有了又多么可惜么?
05
▾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06
▾
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07
▾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08
▾
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
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09
▾
在中国做人,骂民族,骂国家,骂社会,骂团体,……都可以的,但不可涉及个人,有名有姓。
10
▾
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敬请观礼”或“阖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的句子,使我不花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兴。
11
▾
大朋友,我们既然生着人头,努力来讲人话罢!
12
▾
夜里睡不着,又计画着明天吃辣子鸡,又怕和前回吃过的那一碟做得不一样,愈加睡不着了。
13
▾
我的话已经说完,去年说的,今年还适用,恐怕明年也还适用,但我诚恳地希望不至于用到十年二十年后。
……
不仅如此,盘起鲁迅老师来,他还是个设计师:
- 北大校徽
- 《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广告
- 《朝花夕拾》插图
- 一些书籍封面
同时作为语文课本的一大素材,他还是让无数学子头痛的经典。
鲁迅老师以直抵人性的风格,劈开了学院与社会,文学与生活的壁垒,成为一大传说和热梗。然后在变化多端的互联网世界里,逐渐社会化——
源源不断的衍生创作
- 表情包
表情包主要借鲁迅之口说出自己心声。
无论鲁迅说没说过,都可以让鲁迅老师说一说。毕竟说的是啥不用要,主要是气质得给到。
- 《野草》写歌
北大才子吴一凡还将鲁迅作品改rap,16首散文诗写成一首《野草》,掀起了一波热度。
而最近最火的还是——
- 各式各样的鲁迅体
01
02
03
以及,
……
鲁迅体成为一种风格梗,也成为了一种特别的表达方式。
跟如今很火的吴京吴师傅的形象类似,鲁迅的语言形象和风格意义成为了一种类似社交货币的存在,是互联网所热衷于造梗的一大IP。
在一波一波的鲁迅体文案背后,是基于经典的趣味再创作,也是代入了现实情绪的戏剧化表达。
你觉得呢?
文源网络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