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诚实的YOLO
编辑|上帝捉弄奶爸
《晒黑巴朋友圈》的第五阶段,如果有相似之处,纯属必然
我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我们做了很多准备,但仍然手忙脚乱。
当然,这并不影响我们沉浸于孩子带来的紧张、喜悦以及刺激感。
我们也会抽出时间通过拍照或者拍视频来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他妈妈本来就喜欢刷朋友圈,儿子出生后起码有大半年,她几乎一天都要发好几条“晒娃朋友圈”,什么都晒,有时候甚至儿子拉的便便!
例:
后来,儿子一点点长大,小小的他总能让我们惊喜不断。
哇!我儿九个月就会走路了耶!
啪!拍个照,一个朋友圈!
哇,我儿两岁就会背好几首古诗了耶!
啪!拍个视频,又一个朋友圈!
哇,我儿三岁就会认好多字了耶!
啪……
总之,简单的朋友圈里面,满满的都是幸福感。
例:
图源:网络
因为自己有娃,我们对别人家孩子的关注也多了起来,除了观察身边的孩子们,更多的是通过刷朋友圈!
通过下意识的对比,她有很多发现:
她会觉得自家的娃最好看、
她会觉得自家的娃最聪明、
她会觉得自家的娃最“超前”……
所有的这些,都让她充满“优越感”,时不时地还会发出感叹:“老公,我们要抓紧努力啊!可不能耽误了这么聪明的儿子!”
朋友圈中,她也会发一些对孩子某方面的担忧,比如孩子睡觉容易出汗、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
例:
图源:网络
可是,渐渐地,她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好看的、优秀的娃的朋友圈。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她也发现:
自家娃的眼睛怎么会那么小?
自家娃的体重怎么要比有的同龄孩子轻好几斤?
自家娃的身高怎么会比有的孩子矮半个头?
自家娃的专注力怎么要比有的孩子差几分……
她开始焦虑起来,有些自责,也有些替孩子感到自卑,有时候甚至会“吐酸水”:小时候那么优秀有什么用?眼睛那么大有什么用,我们又不靠脸吃饭……
渐渐地,她在朋友圈里“晒娃”的频率越来越低了,更是懒得去看别人的晒娃朋友圈……
例:(无语中)
其实,像我妻子的这种心态变化,在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还会有更多的表现,只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有这种体验。
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我们通过他人的朋友圈去了解。
我们发现,在朋友圈里晒娃的,会随着他孩子的长大越来越少了,偶尔会有,但大致也可以归结为表达对孩子的不满和抱怨。
比如很多幼儿园里的“小天才”上了小学之后却开始不拔尖;比如很多兴趣广泛的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就自顾贪玩。
这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一般很长,在这个阶段中,父母们不仅不会去晒娃的优秀了,还会发朋友圈发表自己对孩子的不满。
例:
朋友圈“秀”的,都是意义不大的“超前”
我们可以看出,“晒娃朋友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父母面对孩子的心理及心态变化。
这里面有紧张的不知所措、有无法言喻的幸福感、有下意识对比带来的优越感和失望情绪。
到最后,“秀娃”越来越少,相反还会在朋友圈抱怨对孩子的不满,孩子表现得实在太差了,他们还会表现出自卑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完全都与孩子的成长有关:孩子越大,父母的要求就越多,对孩子的失望和不满也越多。
简言之:自家的娃不再保持优势了,没有了那份满足感和优越感,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平凡的孩子给自己带来的焦虑感和自卑感。
其实,我们仔细观察也能发现,人们在朋友圈里面“晒”的,大都是意义不大的“超前”。
首先,每个孩子的身体发育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就是快,有的就是慢,而且很多东西也都基于遗传,你非要去跟姚明女儿比同龄身高,不是自讨没趣吗?
其次,只要是在孕期通过了各项筛查(孕检)的身体无缺陷的孩子,智力上并不会有太大差距,孩子在幼时表现出来的智力差距实际上只跟日常所接触的东西有关。
比如所看的电视、所玩的玩具,也比如平时是谁带他玩。
再次,学龄前乃至小学阶段孩子提前掌握的那些知识并不能保证他以后一直领先,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幼年时期被培养出来的一些品格和能力,一些积极的东西会犹如一个人的“秉性”一般让他受益一生。
相对来说,我们的很多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这块儿是有些急功近利的,虽然现在的学校和老师都会提醒父母不要让孩子超前学习,但父母们为了应对升学竞争并没有心态坦然。
殊不知,很多接受了教育超前教育的孩子会觉得在课堂上是浪费时间,进而上课不认真,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年龄越大成绩越拉垮!
写在最后: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投入资源
很多人分析“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都会指父母的经济基础。
这也是毫无疑问的,教育资源确实会左右一个孩子的天花板。
不是别人父母给的“跳板”比较高,而是他们并不着急孩子“还”!
他们知道学龄前乃至小学阶段的成绩优势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他们更侧重于孩子品格和能力的培养,他会在孩子上初中以后逐步加大投入教育资源!
而普通家庭的父母呢?孩子还没P大一点呢,他不仅减少或停止了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就已经想要从孩子那里得到回报了。
他们期望从孩子那里得到优越感、幸福感、成就感!(以前的父母甚至会让刚上完初中的孩子出去挣钱)
自始至终,教育都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而且投入比例需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然而,有的人完全弄反!孩子小的时候,使劲儿“鸡”,孩子被“鸡”得没脾气了,又开始犹豫,然后酌情降低投入比例……
您说,父母持这样的心态,孩子如何能不越来越平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