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朋友圈后得到100个赞和0个赞,不管别人是否称赞,都要发一句“礼貌”。
“谢谢你。人太多,不一一回答,统一回复XXX。”
这是我看到的朋友圈,或许也是大家的朋友圈。
从6月份开始到现在,关闭了朋友圈一个多月,生活轻松了许多。一定程度告别了无用社交,不用处心积虑屏蔽一些垃圾信息,以及慎重的选择朋友圈可见的人。轻松,惬意,甚至窃喜。有空时,整理手机里的照片,记性不好的自己看见一张张照片,却能准确回忆起那天发生的事,那个时刻自己的心情。原来自己也有这么精彩的经历,或者有这么多开心不开心的瞬间,没有翻起,可能永远也想不起;看见了,却思绪万干,各种情绪一涌而出,无法停却。
照片里看见自己最好的朋友,看见最想念的人。关闭朋友圈后,除非时不时的聊天,基本无法得知他们的任何动态。朋友去了国外旅游,朋友生了小孩,同学结婚了等等,可能自己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人。我的朋友不多,坚信自己不会错过太多需要被纪念的瞬间,因为都放在心上。逐渐变得不喜欢说话,习惯了另一种生活。其实也很自私,虽然没有follow各种生活动态,没有点赞,没有任何评论,但并没有抛弃任何一位朋友。
翻遍了照片,开始在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发朋友圈,要看朋友圈?为了分享喜悦,炫耀经历,还是“公开”神伤?(当然微商一类一律被打入冷宫)发朋友圈最重要的就是照片,有句很流行同时也很讽刺的话:拍照5分钟,P图2小时。P好照片,精心选择文字,别忘了加一串表情哦!然后下一步是选择“朋友圈可看人群”,屏蔽家人、屏蔽上司……按了发生之后,就开始了每隔几秒看一次手机的状态。获得100+个赞,或者是0个赞,不管别人点赞与否/评论与否,都得发一句:“谢谢大家,太多人了我就不一一回复,统一回复XXX。”
我们对朋友,总是一对一的,为何会出现需要“统一处理”的情况?很多人说朋友圈是维系人际关系的一个组件,甚至是重要的组件。但我不认为关系需要用社交软件来维护,朋友会多,同时会少,都是时间的选择和共同经历的磨砺。如果朋友真的太多,多到需要“统一处理”的时候,或许应该要开始想想了,因为没有一份感情,是可以有统一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