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从2012年4月开始上线。回顾自己的朋友圈,我可能也是第一个批发圈人士。
朋友圈发文分类大概逃不出以下几个类型。
晒娃圈——这大概是生命力最长久的了。从孩子一出生开始,到他(她)大学毕业、甚至他(她)结婚生子,一直都有得晒。孩子小的时候太可爱,做家长的,总忍不住要分享孩子令人惊奇的一刹那,尽管有时候不过是他的吃喝拉撒。倘若这个小孩儿在某些方面有些过人之处,做家长的在朋友圈展现一下,是很常见的。
但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会自觉将自己屏蔽于父母的朋友圈之外;最常见的一个表现就是,他们会拒绝家长给他们拍照。
另一个晒娃减少的原因,就是,不想泄露孩子的个人信息。名人不想泄露信息,其实普通人也不想。有时候,孩子上的学校,孩子的衣食住行,甚至孩子获得的奖励,都有可能对朋友圈的某些人造成了伤害,或者说引起了他的不适,再直接点儿,让他嫉妒了。
普通人的一生很难有大的成就。但是自己孩子的每一点成就,都会让家长欣喜。究其根本原因,晒孩子也是对自身的一种认可。作为礼尚往来,偶尔的发圈晒娃,一定会有朋友给你点赞,但要是一天内发圈晒娃超过三次,多半会遭到别人的嫌弃。
另外一种发圈类型就是晒成就了。包括很多种,学生入学、获奖、毕业,员工入职,学者发文章,等等。没人会直接发自己的升迁照,但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出国参加会议,参加国庆献礼,这都是需要在业内有所成绩的人才能有的殊荣。
有一位前同事,因为一直没有得到升迁,离开了公司。过了一段时间,入职另一家日本公司,但和我们都还保持着微信联系。他每次去日本,吃饭、喝酒、住店、坐公务舱,都会发朋友圈。其实他倒不是想炫耀什么,而是想说,他应该获得这些。
职场的朋友圈很微妙,点赞未必是真赞赏,很多时候是为了表明态度。有人专门购买一个手机号注册微信,只为了工作使用,但从未见他用该号发任何朋友圈,据说这样不会穿帮。
晒娃也好,晒成就也罢,只是想获得赞许,并不想获取利益。另外一类让多数人反感的朋友圈,就是商业广告了。似乎现在的广告越来越多,有些是人为的,更多的是商家推送的。尽管我们可以不看那些广告,但它影响了你获取想要阅读的内容,视觉空间被动地被压缩了。
朋友圈里有位孩子妈,兼职在做保险。虽说人家是兼职,但无比敬业,从早上五点半一直到半夜,总能看到她更新朋友圈,其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是与保险相关的,甚至包括每天的业务学习内容;但她也是妈妈圈儿的一员,也参与跟孩子有关的互动。对这样的人,她的朋友圈就很难处理,屏蔽不好,不屏蔽又很烦。
另一类是晒旅游照片的。这种发文其实还是很不错的,照片拍得好,别人看起来其实是视觉享受。但是有些心窄的人,仍然会泛酸。我们没办法照顾所有人的情绪,但要尽量减少打扰到他人,那就不要发得过于频繁。
有一类朋友圈发文总能受到大家的喜爱,那就是具有幽默感的图文。北京有一位小升初专家,他的好友据说几年前就已经加满,达到了微信允许的极限五千人!他的朋友圈每天也经常会有广告有推送,但经常发些跟得上时事的段子,令人忍俊不禁。很多家长的孩子已经上了大学,但仍然舍不得删掉这位小升初专家。
说到这里,应该有个明确的答案了,到底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呢?一位地吐槽、宣泄自己情绪、只为自己获得满足感的朋友圈,要少发或者不发;能给朋友带来愉悦,具有一定信息量的真实图文,可以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