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看聊天软件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通发简单,使得“好友、粉丝”这一概念的外延越来越宽,手指一动,就有了微博好友、QQ好友、微信好友、头条粉丝,下文统称为“好友”。也就是说,就算是素昧平生的人也能进入朋友圈,成为经常打招呼的“好友”,于是乎,一些人就炫、晒自己的好友数量:几百个到几千个不等,分门别类的群数十上百个。如果是同学、战友、闺密,或常来常往的朋友倒也是必要的,有些人联系方式开放,对“朋友”的理解比较松散,欲“加”则来者不拒。殊不知,“好友圈也许掺杂着“病毒”,既有尖钻之辈,也有敗蒙之流,不乏推广告的生意人。甚者,不懂社群营销之精髓乃用心交朋友,只知道狠狠的刷屏、加粉,甚至骗粉,毫不吝啬利用“好友”扩散信息,利己私利,最终换来的,是圈中人速度把自己拉黑。
曾流行个冷笑话:有一哥们儿在朋友圈卖东西,开始时根本没人搭理他,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每天坚持上货、拍照,然后不厌其烦发到朋友圈,坚持了整整一个月,终于有了回报所有人都把他拉黑了。
这个笑话其实非常贴合现实,我们是否应该思索下,有必要发展那么多所谓“好友”吗,他们个个都会与您有互动交流吗?我们在朋友圈到底有多少值得信赖的好友?
我的理解是,真正的好友应该是经常联系,互相关心、关注,日常少不了私信交流,会互相给对方发有用的、好玩的信息,让对方受用、开心,会在节假日互发问候话语,让对方感受到对于彼此的关心。
社交圈内朋友交往和现实中的朋友有颇多相似之处,有人利用微信的机关发起“清理门户“行动,将久不联系、对其厌烦,或拉黑自己的“僵尸请出了朋友圈。有的人对某些群不满意,感觉低级趣味、杂音较多,于是删群走人。虽然,此举不是很妥当,但至少对自己是一种心理平衡,一种清静安逸。
我的交友圈人数不多,经常处于互相关注状态的也不是很多,但朋友圈的气氛却非常融洽,感觉良好。自己对交流群的要求有点苛刻,之前,我果断退出一不熟悉的“好友”群。一同学将我拉进一40多人的群,为异地同学圈,因素无来往,简单寒暄后我少有关注,但接下来却让人颇不习惯,“同学”以互骂、互掐为乐,以频发红包为刺激,还鼓动刚刚进群、尚“不明其理”的同学参与红包“分钱”大战。由于缺少共同语言和交流基础,不到一周,我发了告别红包后便果断退群。
我是一感性的人,时常在朋友圈胡乱发一些评论,感慨,经常获得好友点赞,他们总是相当的宽容,使我很受感动。
朋友不在于许多,在于是否用心,交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