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在柯尔蒙的强健推动下,奋斗、努力、追求、交友、喝酒、逞英雄甚至打架、斗殴、破坏!
激情之下,掩盖了无聊!
没见年轻人一刻也闲不下来。加班的、喝酒的、吹牛的、聚会的、打牌赌博的等。爱情,作为无聊的补充,适时而生。填补了青春的无聊,平衡了内分泌带来的冲动。
随着家庭的构建,生儿育女、家庭的负担、亲朋好友的关联,当然内分泌的减弱,使得人逐渐趋于平稳。
若干年过去后,过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无聊又会表现的突出。
伴随着时间推移,除了不得已看护下一代劳碌若干年,人将进一步陷入无聊。特别是儿女长大离开身边,甚至父母离开!
无聊,作为人生的常态,很重要的一种生活常态,理论上有多少研究探探?如何使国人认识、了解、适应生活常态,幸福的、平安的生活,是重大的社会问题。而我们严重缺失这方面的理论指导、引导!
反观有些西方国家,由于家庭观念的主导地位,公众在社会理论的指导、引导下,平淡、悠闲、自然、怡然自得地享受每个天!而不是匆匆忙忙、虚张声势、无病呻吟!整体貌似的忙,力图把自己包装成忙碌的形象!
到底是理论界的缺失,还是管理上的失误,也或人本性方面的差异!
该让社会特别是大众悠然、平和、怡然自得地生活,享受社会发展、自己所在的每一天!而不是扭曲自我、甚至发泄无聊带来的负面情绪。
有感于愤怒的大妈、大爷。无聊的压抑之下,迷茫的人群。
尽管造物主设计了人生的轨迹,但负面的东西,人是需要适应的!
正确面对所有,人本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