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记者在浏览多个贷款平台的第二天,收到了中国香港销售电话的电报,对方声称在支付宝的贷款平台最多50万韩元,贷款1万韩元的每月利息为60韩元。对方补充说,贷款只要提供身份证号码,南也可以查询记者的相关信息,最快30分钟就能付钱。当南岛记者询问如何获取自己的手机号码时,对方
称,“你去浏览页面,一般会用你的手机号获取验证码,然后才能测试额度,我们就有了电话号码。”南都记者随后多次与对方强调,并未在其平台输入过手机号获取验证码,该推销人员则表示,这是公司下发的号码,“哪里来的我也不清楚”。然而南都记者在挂断电话后,也并未在支付宝上查询到对方自称的某平台。实际上,网络借贷业务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已经引起监管部门注意。
3月1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其中特别强调了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的问题。
银保监会表示,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比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违背消费者意愿将个人信息用于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以外的用途;不当获取消费者外部信息等。以上过度收集或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
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认真阅读合同条款,不随意签字授权,注意保管好个人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信息。不随意委托他人签订协议、授权他人办理金融业务,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旦发现侵害自身合法权益行为,要及时选择合法途径维权。
背后:快递行业也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之一
近年来,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屡屡引发关注。2021年12月16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关于华夏银行屏蔽消费者权益情况的通报,指出华夏银行违规查询、存储、传输和使用个人客户信息,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通报中提到,华夏银行存在违规查询个人客户交易信息、违规存储和传输个人客户信息的情况,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华夏银行在公用互联网电脑、公用办公电脑中违规存储大量个人客户信息。在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时,通过互联网邮箱向合作方传输个人客户信息,数据交互未实现全面系统控制。上述个人客户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通信地址、银行账号、信贷记录、房产信息等。
通报称,华夏银行还存在违规使用个人客户信息的情况。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向1.99万名已注销信用卡账户的客户致电营销保险产品,部分客户多次明确表示拒绝来电,该行仍持续向其电话营销。
此外,快递行业也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之一。南都此前报道,2020年11月,有媒体曝光,不法分子与圆通快递多名“内鬼”勾结,通过有偿租用圆通员工系统账号盗取公民个人信息,再层层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至不同下游犯罪人员,4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被泄露。
而早在2012年,就有媒体报道称,包括申通、圆通、中通等多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单号的信息被大面积泄露,单号被放到网上公开售卖,价格从0.4到2元不等。
南都记者了解到,除“内鬼”泄密之外,消费者隐私被窃取的方式还有面单拍照、系统软件漏洞以及外挂等。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快递单买卖生意在网络盛行,个人信息齐全的快递面单1元就可买到。
“本工作室长期大量诚心出售实时面单(照片1元 文档2元 拉群50元)”,南都记者在某社群平台发现了一条出售快递面单的帖子,并与对方取得了联系。“照片的不做了,现在都是做文档形式的。”这位卖家表示。随后,其发来一个内含2000多条快递信息的Excel文档给南都记者“作测试使用”。
南都记者在该文档中看到,每条信息都包含快递单号、收件人的姓名、手机号码、收货地址以及寄件人姓名。其中,从名称来看,寄件人多为商家,收件人位于全国各地。
南都记者随机选取了几个快递单号进行查询,发现确为有效单号。查询网站显示,这些单号均来自韵达快递,相关快件均已在此前不久被签收。
据该卖家介绍,这些快递信息来自各个快递公司,历史信息每条1元,实时信息每条2元。问及这些信息通过何种方式得到,对方则表示“渠道你别管,肯定安全”。其还表示,“客户”每天都需要从其这里获得几百、几千到几万条不等的信息。
个人信息买卖已形成黑色产业链。上海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曾向南都记者介绍,黑客或内鬼盗取信息,中间商从他们手中获取大量信息并建立数据库,信息使用者从他们手中购买信息用于精准推销,甚至用于诈骗、敲诈勒索等下游犯罪。除黑客攻击外,包括物流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是信息泄露的“重灾区”,部分从业者将个人信息当作商业信息非法买卖,非法获取及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呈现职业化趋势。
判例:曾有团伙获取40万条贷款申请人个人信息,涉案上亿元
个人信息泄露除了会接到不堪其扰的骚扰电话,还有可能面临电信网络诈骗风险。
南都此前报道,按照全国公安机关“云剑-2020”行动打击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群战役部署,2020年7月8日上午10时,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北京、河北、上海、江苏等15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收网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为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服务的非法网络推广团伙。截至8日16时,共捣毁非法网络推广团伙57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60余名,收网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0年以来,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为由实施贷款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案件多发高发。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不法分子对受害人能够实施精准诈骗,关键在于一些非法网络推广团伙向其贩卖了大量有贷款意向的公民个人信息。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江苏苏州公安机关侦破的案件中,非法网络推广团伙获取了40万条贷款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并以每条30至5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受害人达4700名,涉案金额1.1亿元。
经初步查明,非法网络推广团伙通常将矛头指向有明确贷款意向的人员,根据他们在互联网、手机APP等的浏览、搜索记录,特别是关于“贷款”“下款快”等关键词搜索及相关贷款页面的停留时间,分析其贷款意向,从而精确推送大量虚假贷款广告。
在此基础上,不法分子诱骗有贷款意向人员在虚假贷款广告页面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进而将非法收集的个人信息贩卖给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成为诈骗帮凶。
从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到完成贩卖的过程中,有的不法团伙负责伪造或租用正规营业执照、金融牌照、企业域名、对公账户等;有的负责租用服务器、开发虚假贷款广告页面或手机App;有的负责投放虚假贷款广告;有的负责将公民个人信息层层转售给电信诈骗分子,各团伙之间相互分工协作,涉案人员多、团伙专业性强、影响危害大。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公安机关将保持对此类犯罪活动的高压严打态势,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监管整治,坚决铲除为电信诈骗提供各类非法服务的犯罪团伙,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公安机关正告为电信诈骗提供各类非法服务的人员,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悬崖勒马主动投案。同时,提醒广大群众增强防范意识,不要轻信免抵押、无手续费、先交钱后放贷等虚假贷款宣传,防止被骗。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马铭隆 实习生 王晨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