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最后你还是离开了我】李丽萍:我不属于娱乐圈|人物

时间:2023-03-15 14:26:0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如果余丽萍主演的电影《红辣椒》没有上映,就没有机会采访获得过很多奖项、塑造了很多经典角色的女演员。

余丽萍说,她不喜欢狂欢,不认为自己属于娱乐圈。回答者公岛

今年62岁的余丽萍每天非常简单地拥有——个好角色,拼命地表演。没有的话,就努力生活,偶尔创作。

但是多年的表演经验使她知道演出是文艺术。演员需要门槛,如果不能干涉别人,就只能好好管理自己。此外,多年对演技的热爱使她对艺术创作充满信心,她说:“绝对不变的是——总是在追求真实美好的东西。”否则对不起观众和业界。”

在超过两个小时的采访中,余丽萍尖锐直言。她说她不喜欢狂欢,更不认为自己属于娱乐圈。她坚持自己内心深处的乐观,不会放弃。就像她眼中的自己,“固执而认真。一旦遇到好角色,就赴汤蹈火。”

回来

能拍出关心老人、孩子的电影,多么珍贵啊。

几乎没有作品的余丽萍终于回到了银幕上。

这几年她的作品产量很少,出演的大多数是题材少,角色不是主流的类型电影。尽管如此,她比任何人都确信自己选择了目前行业和市场上最缺乏的材料。“制作没有打破1亿。题材不是爆笑喜剧,而是以留守儿童为焦点的电影,展现了奶奶和孩子们之间的温情。出自现实生活,不是瞎编的。”余丽萍用两句话概括了电影《红辣椒》打动她的原因。

电影《红辣椒》讲述了留守儿童的故事。回答者公岛

算起来,《红辣椒》从2017年开拍到上映用了近5年的时间,“老人、留守儿童似乎在电影评选中被遗忘了。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多创作者会忽略这个年龄段的人,在一部戏里,三分之一的人最好关注他们。甚至很难成为主角。但往往他们的经历最丰富,叙述的感情最真挚。所以,我能玩是多么珍贵啊!单击

新京报《红辣椒》里,你和孩子们的对手戏很多,据说孩子是天生的表演者,你赞成吗?

余丽萍:当然,和孩子们演戏是很难的。他们应该真心承认你奶奶。如果没有建立这种共识,你就不能扮演他们。在孩子们面前,要从头开始学习。如果你还在那里摆出光谱和高姿态,孩子很难回答你的感受。是你的家人。

回忆当年

创作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余丽萍20岁的时候,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人才培养的表演和80班。被邀请拍电影,学校没有放过她,错过了杨晓星的著作,孙宇执导的电影《今夜有暴风雪》。“每个人都想在年轻的时候在银幕上留下最年轻、最美丽的形象。因为某些原因,我不能拍照。很伤心。但是另一方面,我的专业基础炼得很坚实,后面能遇到好作品,好时代已经很感谢了。

大四的时候,她和同学们安排了状元小作品,引起了导演照片的关注。他说:“这个演员(余丽萍)可以演到70岁。”他推荐她导演黄蜀根,并推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童年的朋友》。

《童年的朋友》是余丽萍出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她还在感激前辈的要点和专业技术的传授。

刚拍戏的时候,余丽萍惊慌失措,没有准备,硬着头皮去了陕北四个月。那个时代的人害怕敬业,工作很认真,这种精神鞭策着她,也感染了她。她也想尽力而为。“一开始什么都不懂,结果我能指挥摄影师。为了塑造角色,当时我经常和黄蜀芹争论,几次都很尴尬。黄蜀根导演是当时呼风唤雨的大咖,她不明白这位新人为什么这么天地厚。直到电影上映,她来道歉说“你做得真好”。我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导演。她不但不计较合作中的那种不快,还鼓励我,使我非常抱歉。从那时起,余丽萍意识到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是多么重要,这也给了她表演的勇气。

余丽萍(中右)在张艺谋《老井》中因与电影合作获得金鸡奖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

1988年,余丽萍通过导演吴天明在张艺谋主演的电影《老井》中饰演敦厚的农村女性,获得了金鸡奖和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张艺谋当时的演出还写评论吗?我认为他根本上

没有演技,因为他不需要演技,完全就是本色出演,足够好了”。在吕丽萍看来,《老井》无疑是大家的巅峰:“任何一部作品的创作就像是一场暴风雨,从小雨到大雨,再到等来彩虹,这部电影就让我看到了彩虹。因为其中的每个人都很厉害,导演精通、编剧靠谱,再累都值得去做。”

吕丽萍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和夏钢导演合作电影《遭遇激情》,让编剧王朔、冯小刚认定了她就是《编辑部的故事》里戈玲的不二人选。初看剧本,吕丽萍乐得肚子直疼,“怎么能不去演呢?”本就喜欢悲喜剧的她也认定了这个角色。再加上一听李冬宝的饰演者是葛优,“他太适合李冬宝了,幽默、想法独特。他演,这戏肯定就火了。比如第十集《无中生有》中,李冬宝听说戈玲去追诗人田乔,当时我认为他的反应夸张了点儿,就建议他干脆摔倒在地。没想到他真的下意识地摔了一下,这一幕也成了经典,换做别人可能摔不出这样的效果。”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吕丽萍与葛优饰演同事。

烦 恼

最火的时候,真恨自己太火了

前有奖项加持,后有两部热播剧《围城》《编辑部的故事》相继播出,吕丽萍火了。

但越是风光无限,她越想独处。她发现就算乔装打扮,去哪儿都有人能认出她来,她不能坐公共汽车,也不能去公共澡堂,所有人似乎都对她有所期待。就连她最喜欢的路边摊都不能随便吃了:“我这人特喜欢吃煎饼,买一个煎饼,旁边人就说‘哎哟喂,你就吃这个?’我的天呐!煎饼也吃不成了。后来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基本没法跟大家一起吃饭了,一吃饭就被叫去不停地合影、签名。”

在吕丽萍的认知里,走红后的生活没了以往平凡的惬意,失去了普通安生的本质,“整个儿一灾难”。拍《编辑部的故事》时,她曾和冯小刚说,这个剧播出后大家就别想安生了,引来对方一顿嘲笑,“哟,人都想出名,你这出名了还不觉得好,站着说话不腰疼,还怕这怕那的。后来他也出名了,傻眼了,我心想你当时还嘲笑我,后来也体会到出名的烦恼了吧(笑)”。吕丽萍感叹,“我最火的时候,真恨自己太火了。”

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剧《围城》(上图)、《编辑部的故事》相继播出,让吕丽萍一路走红。

不过,真正谈起“流量是不是骄傲的资本”这个话题时,吕丽萍变得严肃了起来,“现在的行业挺浮躁的,各种恶习都出现了,做演员真不能这样,轧戏、替身,应付了事,这对不起观众和行业。怎么能这样呢?比如短期内把自己捧红,弄好多新闻,攻占很多头版头条,但这都是快餐式的啊。没有掌握真正的表演艺术,弄个旁门左道、营造是非,这就是对专业的亵渎,你能出名,但只能臭名远扬。”她感叹着,早已看不懂如今的很多事,“要保持表演的纯粹性,珍惜羽毛,真的很难。今天他火了,明天他凉了,什么时候大家关注的都是这些了?我不是说要批判谁,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应该尊重。但我担忧的是,表演没有了学术性,好演员曲高和寡,是孤独的。我们以前的创作环境不是这样的,观众能因为好的作品有所感触。我认认真真地讲,真的是痛恨那些蚕食这个行业的混子,没标准了,都糊涂了,全有偶像包袱,沉溺在表面的炒作里。”

拒 绝 焦 虑

演员们为什么要恐惧老去

“春天不能代替秋天的成熟,春天有春天的美,秋天有秋天的美,总是有不一样的收获。”上学时,表演课老师给吕丽萍说的一席话至今都烙在她的心里。

吕丽萍不明白,为什么女演员会备受中年危机的困扰,也不懂为什么要去掩盖年龄。她从不担心自己会衰老,也抵触在作品中“扮嫩”。她愁的是,那些带着炒作性质的评论或新闻,把别人年轻时与变老后的图片拿来做样貌对比,大呼这位女演员已经老去,没了当年的“仙气”,“这真是很讨厌,太低俗了,就是一种可笑的行为,怎么能这么不尊重人?难道他们不会老吗?一个演员总在意自己的形象好不好看,年不年轻,他愿意去美、去靓就去呗,大不了多拍点儿挂历、海报,多修修图,那是他们的爱好我管不着。但我还是愿意忠于表演、贴近人物。你让我花里胡哨的,染个指甲、做一口洁白的烤瓷牙,甚至弄个少女脸⋯⋯我整成那个样子还能回到真实生活里吗?我都不认识自己了,还能演谁啊?只能演个整容失败!”

后来,吕丽萍在很多场合都会分享一个角色,就是2018年她与孙海英共同主演的话剧《独自温暖》中,那个情感丰富的70岁老太太。她言语犀利、金句不断,总能在幽默的“怼话”中折射现实生活,引导观众去思考人生。她感动于观众的掌声,也享受着人生阅历丰富的角色给予她的快感。“所以我想,演完《红辣椒》也希望鼓励到很多女演员,大家不要慌张,只要认真拍戏,不管中年还是老年都能发挥自己的魅力,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坚守和态度。”

在吕丽萍与孙海英主演的话剧《独自温暖》中,她饰演了一个毒舌老太太。图片来自其微博

电影《红辣椒》中,吕丽萍饰演一对留守儿童的奶奶,她希望通过这次表演鼓励更多女演员,什么年龄都能遇到合适的角色。受访者供图

不得不承认,吕丽萍在角色塑造上是成功的,她一向认为自己应该把整个演艺生涯交给观众。所以,她尽量在生活中减少曝光,拒绝接拍广告、代言。在她看来,让角色走进观众心中需要严格的筛选过程。“比如综艺、直播带货这些,我想着就头疼,频繁曝光后还能当演员吗?有的人会为了钱财名利去糟蹋自己的专业,像什么都不懂的房地产老板,还能当制片人,一炒作,真能出名。我就觉得这些歪风邪气太可怕了。”吕丽萍认为,专业人士需要甘于寂寞,需要用角色说话,不能成天整噱头,一个演员没有续命的作品,就什么东西都留不下:“以前拍戏的条件是真不好,但现在是根本不尊重,都在世俗化、垃圾化,最后给你拉到这个粪坑里为止,就都踏实了,甚至已经到了拔都拔不起来的地步,到了低谷期。能怎么办呢?短视频也好,拍段子也罢,全是快餐,全是在那里自嗨。当然短视频有它的风格,可以给老百姓一个抒发自己的地方。但为什么这么多专业人士、演员也天天在这个平台那个平台上,带货直播、花式拍短片呢,把自己传统的技能,该有的作品都给挤没了。”

对 话

“经典源于那个年代大家的创作精神”

新京报:很多年过去了,大家还在重温曾经的经典,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自己能创造这么多经典作品?

吕丽萍:妄自评论就有点儿炫耀的感觉了,是会招人嫉妒的(笑)。经典源于那个年代大家的创作精神,为了一部作品什么都可以牺牲,共同的目标就是把戏拍好。就比如《激情燃烧的岁月》片场真的就很“激情燃烧”,跟打仗一样,大家四个月走南闯北,从内蒙古到云南,从上海到北京,坐着火车哐哐哐,再辛苦都不怕,但我们很享受啊。

吕丽萍形容,当年拍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时,就像打仗一样。

新京报:你一向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回顾过往的表演经历,有满意的角色吗?

吕丽萍:说实话,我真没觉得有非常满意的角色,好像在专业上我还没怎么着,就已经62岁了(笑)。时光飞逝,很多时候回顾起来都心有余悸,也认为自己应该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作品。我想真实地给观众表达一下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真正的演技派、什么是塑造人物。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主题啊。无奈现在太多人把这个主题糟蹋了,找不到了,丢失了,把它找回来一定是很艰难的。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地去做。虽然不知道会不会实现,至少现在没人愿意花钱、花精力去写我这个年龄阶段的角色。

新京报:话语间听出了你的无奈,有没有考虑过自己做导演?

吕丽萍:自己做导演会非常操心,也挺累的,但你需要去追求你认可的、喜欢的事情,你的梦想永远需要自己去实现,指望别人,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

“那些表演类综艺让人觉得愤怒”

新京报:比起长时间的角色投入,可能综艺等快餐式的娱乐节目对演员会更容易一些。

吕丽萍:我不在乎这种损失。说实话,平时我也不想露这个综艺脸,谁爱露谁露。只要有角色给我,感动我就去演,踏实演戏才是我该做的。有些节目有学术性、权威性的考量,我认为可以。但有些节目看着就很痛苦,比如评判演技(类的节目),培养演员的节目,难道演员这样就诞生了吗?暗箱操作,拉一个捧一个,这让人觉得愤怒、觉得可怕。这种就是拒绝,爱谁谁,因为我没兴趣,表演也不能掺假。你多大腕,给再多钱,也不行,因为我所尊重的这个事业,不能被这些所左右。

新京报:你的儿子张博宇也进入了这行,他在你们的光环下会有压力吗?会有一种“近水楼台”的感觉吗?

吕丽萍:不是“近水楼台”,而是乌云密布、步履艰难。如果他背着我们的包袱,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专业人士戴着有色眼镜看他,是对他不利的。其实他现在的位置比我们当年要艰难得多,他的前提太多,压力也很大,这行很不容易,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拼搏的精神去长久发展的,他需要一切从零开始,自己走自己的路。

“有些混子让这个行业变了味儿”

新京报:你的社交媒体感觉很少会更新?

吕丽萍:到现在我还没离开微博,就是因为观众。我爱他们,他们总是鼓励我,还把我以前的作品片段剪辑到一起做回顾,连我自己都没想到。你说我现在还要在这行争个什么呢?我还要翻红吗?我不至于去抢去争这些东西,我就是个普通的演员,愿意为大家演出,创作出大家喜欢的作品就够了。我不需要每天出镜或成为热点,真是没必要。

新京报:你的性格一直很直率,会毫不掩饰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性格似乎不太适合娱乐圈。

吕丽萍:原来没有“娱乐圈”这三个字,后来有了明星,才有了娱乐圈。我应该不在“娱乐圈”的范围里,只是科班毕业后,爱上了表演,才多演了一点儿作品,宣传多了一些。在表演艺术学校里,我也看到太多孩子渴望有角色演,渴望能延续自己的演艺生命,那时候他们给我注入了一种青春的激情,让我更珍惜这个行业。但后来,我只觉得有些混子让这个行业变了味儿,我最讨厌为了金钱、流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乌七八糟。行业不好的时候,有的剧本我看了半天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可报酬还倍儿高,我不演,别人去演还火了,真搞不懂为什么?

吕丽萍说,作为演员唯一要做的就是演好戏。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所以你会因为别人不敬业的态度或演戏之外的事情感到苦恼?

吕丽萍:当然,别人火不火和我没关系,我要做的是把自己定位在演员这份职业上。除了演戏,你给自己安排这么多应酬干吗?你到处走红毯,求曝光,想方设法把自己炒作为热点人物,不累吗?拿走红毯来说,我连衣服都没有,还要去接受大众的评论,他们会评论你穿的衣服怎样,会问“你怎么重复穿一件衣服?你是没有衣服还是怎么着?”让人头疼,我真心觉得还是当演员最好,你演的戏好了,观众认可就行了,而不是守着红毯、绿毯、荧光毯,咱真不用这么去秀,走哪儿都要有灯光?太累。

新京报资深记者 周慧晓婉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赵琳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