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繁体字个性签名大全】给科学家们的信息:很多人追悼袁隆平,“追星”追科学家。

时间:2023-03-11 13:23:5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老师们好,学生们来看你了。“这是中科大少年班在“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上留下的信息。

5月28日,在南岛记者贪官中国国家博物馆,从主题展公开开放之日起的几天内,现场发现5本留言板已满。有科学事业的未来明星,也有退休的普通党员。有年老的老人,也有画涂鸦的孩子。

参观科学家主题展的儿童。南道记者王范照片

有趣的是,很多人在评论里表达了对袁隆平院士的缅怀,有人说袁隆平永远活在老百姓心里,还有人说“今天我吃饭很好”。在现场带孩子展览的一位母亲告诉南都,袁隆平爷爷已经成为明星了。她也希望看到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后,能在孩子心里种下种子。

5这个信息本满了,有人说:“今天我吃饭很好。”

南岛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战时陈列的5本方明录已经满了,其中有各大学和单位支部的团体签名,也有不少个人观战后的声音和信息。

其中一些共产党人在评论中表达了自己观战后的兴奋。有人说:“我是1/9000000,我很骄傲。”签名“退休普通党员”的观众写道: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听党话、和党一起去。

科学家主题展的公报。南道记者王范照片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评论相当有特色。比如科普中国队的“对科学的回答!”科学谣言小组“让科学赛跑战胜谣言!“科学创中国队的“把产业插在创新的翅膀上”,中科院空间环境态势认识第一党支部的“洞察宇宙风云,保障宇宙安全”。

与此同时,也有人指出,在今天的“明星多的社会”中,科学家们是值得追逐的“中国之星”。5月26日的一条信息中写道:“所有伟大的科学家都是真正的中国明星,值得人民永远尊敬。”还留言说:“他们(科学家)是中国的支柱,那些追踪者应该来看看。”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永远离开了他热爱一生的科研事业。有趣的是,自从5月25日迎来公开日以来,很多人在留言簿中表达了对他的缅怀之情。

科学家主题展的公报。南道记者王范照片

从评论的用语和语气来看,年龄稍大的观众和年轻人也不少。例如,有人写道:生活在袁隆平老百姓的心中。还有人用不常见的繁体字说:“永远想念袁隆平老师!”写了一篇文章。一日三餐,永远怀念,还加上了“今天好好吃饭”这句话。

山东妈妈带着玩偶馆展出了“希望在他心里播种”

南岛记者在现场发现一名儿童在“天宫一号”探测器上发射演示视频,一动不动地集中注意力,他的母亲站在他身后。母亲孟雅南接受南岛记者采访,今天早上7点多,她带着5岁的儿子从山东枣庄出发,3个多小时直奔国家博物馆,作为本北京周末旅行的第一站展出。

“平时生活中不能很好地接触到这种信息。我认为孩子们更熟悉一些,接触这个领域最简单的方法是看展览。”孟亚南说,带孩子去过山东省博,但省博主要以古代青铜器为主,与科学相关的展览较少,孩子们的兴趣不大。“如果孩子们知道科学家们在做什么,他们可能会在他心里播种。”

前几天孟雅南看到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告诉儿子,以前爷爷奶奶这一代可能吃不下饭。多亏袁隆平爷爷的贡献,父母和他们这一代人有了不再挨饿的生活。

“他可能不理解我们对元老的感情,但听了我的话后,他吃得更好。也许能理解不浪费粮食。应该能理解一点。孟雅楠说。

展厅还通过多媒体视频星光展示介绍了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其中包括袁隆平星——。这是1999年得到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编号8117。

“刚才对儿子说,袁隆平爷爷好像也成了天上的星星。”孟雅楠说。

钱学森入党申请书上热搜,老人说:“他们都有报国心。”

南岛记者在展厅注意到,一位老老师拿着笔慢慢认真地写了几个字:科学学习、科学发展、建设科学强国。

“我们看到了国家的希望,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得太快了。80岁的陈彬瑜对南岛记者说,自己和爱人平时关心国家科学发展,喜欢参观国宝展览,在得知这附近有科学家的展览后,立刻跑来了这里。

他的妻子、今年75岁的张玉英阿姨介绍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是机械加工行业的技术人员,对技术的应用也很有真实感。例如,0.618法已应用于机械加工业。(注:0.618法是美国数学家杰克基弗1953年提出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于20世纪60、70年代对其进行简化、补充,并在我国进行推广,目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说起自己熟悉的科学家们,张玉荣如数家珍,从过去的李四光、陈景润一直到近些年获诺奖的屠呦呦以及疫情期间涌现出的抗疫英雄。

“像张伯礼、钟南山为国家操心,张文宏的嘴这么敢说,陈薇院士为研发疫苗头发半年都白了,我们都挺关心和心疼他们的。”张玉荣说。

最近,“钱学森的入党申请书”冲上了微博热搜,不少网友表示寥寥数语却字句铿锵。

在张玉荣看来,自己看到100位科学家们的入党申请书后内心很感动,这些入党申请书都体现了同一种心情,那就是希望国家的科学技术强大起来。“很多像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咱们国家特别苦,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但是他们依然回来,他们都有一颗报国心、爱国心。”

南都记者王凡 实习生周怀阳发自北京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