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山东泸州的一位农民为了修理猪圈,在村子旁边的河床上挖沙子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把巨大的剑!
听到消息后,前来的考古学家们竭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巨剑搬到山东泸州市博物馆。
测量后,这些巨大的铸铁宝剑长7.5米,宽27厘米,重3080斤。
由于这个剑形体巨大,人们将其命名为“天下第一剑”,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化遗产。
“天下第一剑”的发现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
对巨剑的来历、用途和存在年限充满好奇。结果这样“大块头”的武器,越过五关六丈的武臣关羽活着也拿不动。
那么,这把宝剑到底是怎么铸造的,到底有什么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把宝剑背后的历史故事。
一只猪圈坍塌的惊人发现。
1988年春天,山东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历史悠久的西市也已经干涸。
《论语》的“儿子在千上说话,死者如汤”,其中“千”就是西江,西江位于孔子的故乡曲阜市上游。
山东最古老的河流之一,起源于费米山,向西流经曲阜,环绕泸州半岛,穿过被称为“鲁国石红”的南桥,经过富城南门向南走。几千年来养育了无数山东人,泸州人把它当成了母亲河。
随着寺河的干燥,作物水灌溉,颗粒无收,兖州市的人们来到河边,挖掘沙子,向沙厂出售沙子,以此谋生,补贴家庭。
但是很多村民挖沙子、盖房子、修路,住在萨哈附近的村民乔伊索本来不想来挖沙子。
他家生活并不富裕,但为了谋生,他家早早修好了养生猪,卖猪也能赚到可观的收入。
不久前,家里母猪生了一群小猪,为了照顾这些猪,他每天晚上都努力工作,为了让幼崽长得平安,为自己赚了更多的收入。
但是有一天早上,睡了三个小时的乔伊乌被尖叫声吵醒的时候,他瞬间睡不着觉,穿着睡衣跑了出去。
看到妻子站在猪圈里,表情很痛苦。
乔伊宇意识到猪圈出了事故,谁偷走了小猪?
他急忙跑了过去,现在才知道猪圈大多数都塌了,九只小猪压了四个,这些小猪是家里的命根子,难怪妻子这么伤心。
看到丈夫来了,妻子生气地指着乔伊骂。“看你做的好事。我早就让你重新修理猪圈了,你不听,现在好了,白白杀了这些猪崽。”
乔伊宇被骂的时候没有脾气。他知道当初建猪圈的时候确实偷懒了,只用泥,不掺黄沙,再加上不掺猪笼已经很多年了,大风来了猪笼,才轰然倒塌。
但是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再伤心已经于事无补了。当务之急是重新整修猪圈,让剩下的小猪顺利成长。
乔伊乌急忙向妻子承认错误,吃完饭后去河边挖沙子,重新堆猪圈,答应不影响小猪的正常生活。
第二天上午不到7点30分,Joe Erniu拎着行李,带着工具来到sihe桥东侧,这时已经有很多村民来河里挖沙子,以前平坦的河床挖的满目疮痍。
乔伊索好不容易找到了没有挖的河床,拿着铲子挖了出来。但是,当他挖的时候,听到地下有“叮”的声音时,蜣螂被坚硬的异物堵住了,手腕疼痛。
赵二牛很奇怪。软沙怎么会有异物?难道挖出了大石头?
他急忙用铲子四处挖,现在才发现挖的不是石头,而是生锈的“铁块”。
乔伊索很兴奋,难道挖出废铁了吗?不知道这个废铁有多重,能卖不少钱吧?
想到这里,乔伊宇继续挖下去,但怎么也挖不到波浪的尽头,望着长长的“大铁棒”,开始好奇那是什么。
81c1344041c4473be1c162c2237cf8f?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6870477&x-signature=mS1rOysryDQpkXgQrZ9BCu2XmzE%3D&index=3" width="640" height="353"/>赵二牛沿着铁棒继续往下挖,可挖了一两米仍没有挖到尽头,累得筋疲力尽的他,只好唤其他村民前来帮忙,五六个村民一同握住铁疙瘩,用力向上拔,可大铁棒纹丝不动。
“难道挖到古董了?”一旁的村民纷纷议论起来。
为了验证大家的好奇心,几个村民顺着大铁棒挖了起来,他们扒开层层沙土,这才初窥它的真面目,竟然是一个巨大铁剑。
难道是古代巨人使用的兵器?众人纷纷猜测,有人联想到上古时期,黄帝大战蚩尤时使用轩辕宝剑就是一柄巨剑,难道就是这柄兵器?
几个村民仔细端倪着,发现这并非普通铁剑,剑柄处竟有神秘铭文,只是上面写的是繁体字,大家看不懂。
没多久,村里的教书先生被喊了过来,他仔细端详铭文,突然大喊道:“这是康熙时期铸造的宝剑,这一定是古董,我们要保护起来。”
话音刚落,围观的村民们议论纷纷,大家猜测这柄宝剑来历非凡,只能请文物部门的人前来处理。
而后,大家将此事上报给村干部,村干部又急忙前往县博物馆汇报此事。
二 重达1500公斤的“天下第一剑”
“文物局同志,我们村村民在泗河挖沙时,挖出一柄长达五六米的宝剑,大概是康熙年间……”村干部如是说。
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听闻巨剑长达五六米,顿时吃了一惊,毕竟在众人看来,剑作为一种生杀利器,其长度都不会太长。
如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出自春秋晚期越国的青铜古剑,于1965年时出土于望山楚麓。
尽管已在地下2300余年,可当考古人员发现之时,它依旧薄如蝉翼、锋利无比,其剑身长为55.7厘米,黑色菱形花纹装饰,剑格使用蓝色玻璃、绿松石镶嵌装饰,其工艺之精良让人赞叹。
而因越王勾践剑的独有历史文物价值,它早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且禁止出境展览,因而“天下第一剑”之称实至名归。
越王勾践剑才不过半米之多,这柄剑竟然有五六米之长?尽管村干部只是估算,并没有实际测量,但也让工作人员匪夷所思。
考虑到此宝剑非同寻常,又担心村民们对文物破坏,文物部门立即派出一支工作小组前去考察。
当文物专家来到泗河旁边时,事发地早已围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在议论这是什么东西。
有人说,这可能是古代帝王的陪葬品,这河床下面或许是一座古墓;也有人说,这柄宝剑凡人拿都拿不起来,定然不是普通利器,或许正是传说中的神兵利器轩辕剑。
这时,一些年龄大点的老人担忧道:“古代泗河凶猛无比,说不定是河妖作乱,这宝剑应该是埋在河里镇压河妖的,如今把它挖出来,河妖岂不是又要兴风作浪?赶紧把其埋下去。”
尽管老人这番言论很是奇幻,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且当时人大多比较迷信,大家对老人的说法很是认可,纷纷拿着铁锨开始填土,准备将其重新埋到河床下。
文物专家了解情况后,连忙走到人群中,制止村民的行为,又重新将宝剑挖了出来,并对这一铁器进行了测量,发现这柄巨剑长为7.5米,重量为1540公斤,等同于一辆家用轿车重量。
如此巨剑让人难以想象,不管是重量还是长度,和古代任何宝剑相比都要大出太多,因而专家当场将其取名为“天下第一剑”。
“天下第一剑”的挖掘很快就引来考古界大震,大家纷纷赶到兖州,目睹这一宝剑的芳容。
别看这柄剑巨大无比,可其做工精良,一点也不粗糙,其剑柄处刻有文字和图案,吞口为一个怪兽图案,专家仔细辨别后,发现它正是龙之九子中的第二个儿子“睚眦”。
传说中,睚眦凶悍好斗,异常勇猛,因而常被刻在兵器上鼓舞士气。难道这是一柄战场上使用的兵器?可就算是项羽在世也无法将其举起,其真正用途恐怕不是这个。
文物局工作人员又对现场进行勘察,并没有发现河床下有古墓的痕迹,因而这柄巨剑并非是随葬品。
铁剑上刻有铭文,但已锈迹斑斑,很难认清,专家决定将铁剑运回博物馆后,再对其进行清理研究。
但这柄剑实在是太过于巨大,大家根本拿不起来,文物局又调来了一辆卡车和吊机,这才将其成功运回博物馆。
而后,大家仔细清理巨剑身上的铁锈,让其恢复原本面貌,很快就将剑柄上的铭文清理干净。
只见铭文上雕刻着“康熙丁酉二月知兖州府事山阴金一凤置”17个大字,虽然剑柄上才不过17个字,其中却清楚说明铁剑的非凡来历,也就是说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2月,兖州知府金一凤制作此剑。
三 “天下第一剑”感人来历
那么,金一凤作为兖州知府大人,公务繁忙,要处理诸多事务,为何不务正业铸造这柄巨剑呢?
为了解开这一谜题,专家又翻阅了大量资料,这才在书海中找到铸造巨剑的根本原因。
《滋阳县志》中明确记载,泗河上原建造着一座明代时建造的鲁国石虹桥,其桥长为三百米,分布着15个桥孔,迄今已历经了数百年风雨,仍屹立在泗河之上,今天已更名为兖州南大桥。
不过时间来到1712年,泗河上游暴雨不断,水位激增,没多久就形成了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其洪水浩浩汤汤湍流而下,所到之处良田被毁,百姓农房被冲垮,无数人流离失所,其中兖州受灾最为严重,就连石虹桥的3个桥孔也被冲垮。
然而,当地知县对此不管不问,待到洪水退去后,农民生活愈发困难,而桥梁损坏,也阻碍了泗河南北百姓的流通贸易。
次年,金一凤晋升为兖州知府,他眼看着百姓们无家可归,缺衣少粮,内心十分悲痛。而在当时农业社会里,庄稼收成靠天吃饭,面对如此天灾,兖州百姓对生活充满了失望。
为了让百姓渡过难关,不再受洪灾之苦,金一凤将自己多年当官积攒的俸禄拿出来,对石虹桥桥梁进行加固处理。
一天,金一凤亲自带着属下前来石虹桥考察,并乘船来到对岸百姓家中访问,考察民情。
一位年长的老人说:“泗河一直反复无常,这座桥已建有一段时间,桥孔经常被冲垮,几乎历代官家到任兖州都曾修缮过,可仍解决不了石虹桥塌陷问题。”
紧接着,其他村民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大家几乎都认为:泗河里存在着一条巨大蛟龙,去年发大水时,水位大涨,有人亲眼目睹一条蛟龙在河里上蹿下跳,来到石虹桥附近后,猛地打了一下头,大桥就垮掉了。
尽管这一故事从今天看来是迷信,可在“敬鬼神而远之”的古代,大家对蛟龙这一东西是深信不疑的,村民们认为泗河之所以多水患,正是蛟龙兴风作浪导致的。
其实早在秦朝时,泗河就有“泗水捞鼎”的说法,传闻秦始皇东游后,路过彭城泗水时,意外发现河中有一个周鼎浮出水面,连忙派人前去打捞。
可当众人来到河中,周鼎神奇消失不见,秦始皇不信邪,他为了得到周鼎,又发动1000多人捞鼎,最终如愿将周鼎捞出。
秦始皇大为激动,正准备接过周鼎,可鼎中突然探出一条蛟龙头,将系着鼎的绳子咬断,鼎沉入水底,此后再也没有找到。
也正是从“泗水捞鼎”开始,生活在泗河两岸的百姓们,一直深信不疑的认为泗水中有蛟龙存在。
金一凤了解这一民情后,决定重修泗河大桥,他率先捐出一年的俸禄,又起草了一份“告示”,鼓励乡绅、商人、乡贤等人积极捐款,并鼓励村民们出人出力,共同建造石虹桥。
这份“告示”出台后,不仅在兖州引来了诸多反响,也让金乡、泗水、东平、滕县、邹县、曲阜等各郡县之人纷纷响应,很快就筹集了建桥所需钱财。
为了让大桥牢固,解决泗水常年水患问题,金一凤亲自设计大桥重建方案,并写了两封信寄了出去。
一封信是寄给他曾在海阳县当县令的修桥专家,让其快快前来兖州,共商修桥方案;一封信寄给他曾担任四川眉州知州时的冶铁专家,决定用铸铁件衔接桥墩石块,从而使得大桥整体稳固,更好的防洪抗洪,解决桥梁“屡建屡跨”问题。
在金一凤的号召之下,两位专业桥梁专家各自携带团队赶往兖州,并为石虹桥加固重建出谋划策,很快就给出了切实可靠的施工方案。
就这样,一座坚不可摧的大桥建造起来,全桥为石桥,桥面两边设立72个石柱,上面刻有精美花纹图案,双侧还立有巨大水兽、石狮各一对,每根栏柱上还刻有小石狮,桥北面建有气势磅礴的石坊,题有“鲁国石虹”4个大字,更显其波澜壮阔。
不过鉴于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河妖”蛟龙一事,金一凤为了安抚民心,又决定“镇压河妖,趋吉避凶”。
那么,该如何镇压“河妖”呢?金一凤苦思冥想,从李白诗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中得到启发,何不在石虹桥下建造一柄长剑镇压河妖呢?
可斩妖除魔,将宝剑置于桥下,可以“斩除水妖”,让蛟龙无法近身,故而不敢再靠近桥梁,石虹桥也不会再损坏。
既然宝剑可镇河妖,又何必打造如此巨大的宝剑?
原来,金一凤将打造镇水宝剑的想法告诉道士,道士连忙说:“铁剑为阳刚利器,水之怪属阴,将阳刚之剑立在河中央,上接天阳之威,下制阴沉之穴,必能镇压八方河妖,可保此桥百年安然无恙。”
也正是道士这番话,让金一凤决定打造一座巨型铁剑,立在河中央,既起到镇压河妖的作用,又可以测量水深,判断河水水位线,为防水患做准备。
而后,金一凤又立马在三合村南打造了5座炼铁炉,召集铁匠打造宝剑,历时5年之久,这柄宝剑才铸造成功。
而随着巨剑置于桥底,这项水利工程才彻底完工,泗水大桥再次恢复往日两岸人民频繁走动的景象,百姓们对金一凤也无限感激。
说来也奇怪,这座过去“屡建屡毁”的大桥,就此开始安然无恙,300年来历经了多次洪水冲刷均通过考验,至今屹立在泗水河之上。
不过,新的问题又来了,如此巨剑,在工业化水平十分落后的清朝,到底是如何铸造出来的?其工艺原理是什么?
四 巨剑工艺成迷?
古人铸剑通常包括制范、调剂、熔炼、浇筑、开刃这5个工序,按理说,铁剑本身为一体的,如此才可保证其刀刃锋利,剑本身硬度之强。
而镇水宝剑,在没有先进熔炼设备的清朝,到底是如何铸造的?
其实,我国镇水文物文化源远流长,古人对于水患等天灾的影响有着浓厚的迷信色彩,他们为了战胜自然灾害,因而制作了各式各样的镇水文物,用以镇压河妖。
而镇水文物种类多样,包括神人、神兽、神牛、兵器、塔楼、石碑等镇水人神像,而这些镇水文物多伴随着多种多样的神话色彩以及历史上重大的治水事件,它们虽是不起眼的文物,却可以补证水利文献记载,历史研究价值极高。
而我国古代制造大型铁器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已进入铁器时代,并发明了高温液态生铁,发展铸铁技术,比西方国家提前1000多年,这也使得我国成为古代世界上大型铁器最多的国家。
隋唐时期,经济文化进一步繁荣,大型铸铁件的生产也迎来大发展,如临汾大云寺的巨型铁佛头像正是于唐朝时铸造。
北宋时期生铁产量创新高,各种铁农具、铁工具、铁兵器被生产出来,大型铸铁件也明显增多,现存的两尊最大的铁佛像就是北宋时建造的,如福州开元寺的北宋铁坐像重达50吨。
明朝时,我国大型铸铁件迎来又一发展高峰期,大型铁佛像、铁人神像、铁牛、铁狮等为历代最多。
而到了清朝初期,也就是康乾时期,大型铸铁件仍有一定发展,但之后就逐步衰落。
如今现存重量长达10吨以上的大型铸铁文物有22件,这柄铁剑才不过1.5吨,自然是不在话下,而它也代表了清朝大型铸铁件的巅峰之作。
但就算如此,考古专家对这一巨型宝剑的工艺也十分好奇,大家很难想象如此巨剑是如何铸成的。
专家们为了弄清巨型宝剑的工艺之谜,特意翻看了诸多古籍,并对巨剑仔细观察,最终认为该镇水巨剑应该是以分筑法制作而成的。
具体就是打磨好剑模,并开出多个铸孔,将铁水融化后,再在金一凤的一声令下,所有人同时将铁水浇筑模具中,最终制作成“天下第一剑”。
而为了能够镇压“河妖”,金一凤又让工匠将“睚眦”刻在剑上,毕竟在古人看来,龙是一种可兴云布雨的神异动物,为古代四大灵兽之首,古人将其尊为司水之神,可管辖任何江河湖海。而睚眦生性好斗,喜欢杀戮,用其来镇压蛟龙恰到好处。
不过,随着岁月的磨砺以及洪水不断冲刷,天下第一剑沉入河底,掩埋了近300年之久。
如此来看,巨剑镇河妖之说没有科学依据,桥梁之所以屹立不倒,只是本身坚固无比。
虽然镇水宝剑并没有起到镇水作用,但金一凤爱民如子之心让人敬佩不已。而这把镇水宝剑的出土,也让世人认识到体恤百姓的大清官。
从史料来看,金一凤出生于浙江山阴一官宦家庭,先祖金志曾担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按察副使,和大清官海瑞是一生知己。
金一凤从政后,一直遵循着先祖遗志,爱民如子,体恤民情,他担任海阳县知县时曾下令重建养老院、重修北堤。
他在担任兖州知府时,除了重修水桥外,还重修兴隆寺宝塔和“父子状元石坊,并题书“父子状元”四字。
金一凤勤于事功,踵迹先贤,每到一地为官均敬民奉公,美名远扬,他本人也爱莲知性,让人敬佩。
而看似金一凤“铸剑镇水”有迷信之举,可透过现象看本质,金一凤铸造巨剑,本质是为了让百姓早日摆脱水患、庄稼顺利丰收,因而他的确可担得起“父母官”这一称谓。
如今,“天下第一剑”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放置于兖州博物馆,静静诉说着它身上留存着的历史轶事。
编辑:知了
责编: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