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我没有你想的那么坚强 我没有你想的那么坚强原唱…

时间:2022-12-07 14:47:1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发言席前,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性,面向台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们,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做申办2022年冬残奥会的陈述。


她的一颦一笑,透着自信优雅。她的言谈举止,尽显端庄大方。


最后,她在发言中说,希望冬残奥会的圣火照亮残疾人兄弟姐妹的心,激励他们实现梦想。一语终了,全场掌声雷动。


这一幕,发生在2015年的马来西亚吉隆坡。


在她和代表团全体同仁的积极争取下,北京获得2022年冬残奥会的主办权。


她就是身残志坚、被誉为“当代保尔”的张海迪。


张海迪幼年残疾,却不惧病痛,毅然活得熠熠生辉。


她潜心于学习,不放弃自己;她投身于写作和翻译,用文字激励他人;她致力于残疾人事业,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


她虽然遍历艰辛,却始终怀着饱满的爱和热忱,始终与悲惨的命运作不屈的抗争,因而活得热气腾腾。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1955年,张海迪出生于山东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母对她极尽关心与呵护,幼时的她像快乐的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可是,不幸意外地降临。5岁的一天,在和小伙伴们一起奔跑的时候,她突然跌倒了。


家人及时将她送往医院,她被诊断为脊髓血管瘤,为了保住性命,不得不进行了高位截瘫手术。更残酷的是,医生们一致断言,她活不过27岁。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一切美好与幸福都化为泡影,她从云端跌落谷底。


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胸椎以下的身体都失去了知觉,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


她躺在床上,被深深的寂寞和苦闷包围着。


忽然有一次,她无意间从窗口看到小伙伴们上学的背影,对书本和知识的渴望像一束阳光照进她晦暗的生活中,她看到了一丝希望。


因为没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去学校上课,她便让父母买回课本,在家里学习。


身体极度虚弱时,她没有力气趴在桌子上,只得央求妈妈买了镜子放在旁边,将书本上的文字反射进镜子里,认拼音、查字典,直至学会一个个生字。


没有人督促,没有人检查,她躺着看完了一本本书。


就这样,只能在方寸之地捻转的她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


与此同时,她还画素描、学写生、识乐谱、练乐器,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熬过孤独,就是美好,她已经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声有色。


而她并没想到,这些年的努力除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也在后来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15岁时,张海迪跟随被下放的父母来到了贫困农村。


当地条件非常艰苦,学校里没有音乐教师,她主动去教孩子们唱歌。课余时间,她帮他们钉扣子、补衣服。


和乡下随处可见的小草一样,她活得生机勃勃、盎然向上。


看到乡亲们饱受疾病痛苦却缺医少药,她立马萌生了学医的念头。说干就干,她接连攻下了十几本医学专著,还一门心思地钻研针灸。找不准穴位,她就在自己身上练针。


久而久之,她的技术越来越好,成为当地的“名医”,经常给乡亲们无偿看病。她的医术和医德,都得到了认可和称赞。


而在她看来,“一个人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别人解除痛苦,就是最大的愉快,最大的幸福。”


此外,她还阅读了很多无线电方面的文献,干起无线电修理的工作也游刃有余。


不得不说,只有敢于尝试的人生,才有无限的可能。在这些尝试的背后,张海迪收获的是信心,是勇气。


她曾说过一句话,“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事实也是如此,她成了一只折翅的鸟儿,从来没有惧怕过困难,没有放弃过梦想,从来都是义无反顾地飞向海阔天高的远方。


“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在人间”


张海迪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鲜花和掌声也纷至沓来。


很多青年以她为榜样,来找她谈心,和她一起探讨问题。


时间长了,她打算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写一部名为《轮椅上的梦》的长篇小说,以便用文字来启迪人们的心灵。


这本书,她写了五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她一边忍着病痛,一边在文字的世界里畅游。


她践行了自己的话,“即使肢体已经残疾,思想的火花也决不停止迸发。”


其实,她不是不苦,只是从不喊疼。


对于终日坐在轮椅上的她来说,写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要靠双肘支撑全身的重量。也因为坐的时间太久,她的身上多处长了褥疮,搭在轮椅上的双肘处的衣服磨破了一次又一次,而肘关节外也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一切付出终有回报,她的书出版后,很多人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柔弱女子自强不息的力量,并纷纷向她致谢。


源于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她将一腔斗志继续投身于文学创作中。此外,她还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不少外文著作。


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正当她铆足了劲去追逐自己的文学梦时,不幸再次降临到她的身上。


1991年,她患了鼻咽癌。她原本以为自己不会活着从手术室出来,没想到天佑勇者,这一次,她又挺了过来。之后,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去吉林大学攻读哲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


虽然时刻与疼痛和麻木相伴,两年苦读后,她仍然顺利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



活着,在于折腾。因为,折腾是对梦想的尊重。


毕业后的她又开始跟命运较劲,竟然又有了当运动员的想法。


因为脊椎不能负重,她便选择了射击。在训练的几个月里,她累到胳膊都抬不起来,但仍然咬牙坚持。她心里想,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而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任何一座高峰,如她所愿,她真的做到了。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伴着伤痛。而人生中的每一道伤疤,都是命运的馈赠。


不公的命运,让张海迪焕发出热情。她不为命运叹息,敢于对抗不幸,在不断地探寻人生的未至之境,也给别人的生活带来无限向往。


莎士比亚有句诗,“每个人都是某个人的光明。”


张海迪也曾说过,“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给人间。”


她笃定地以为,人的生命就像稍纵即逝的流星一样,但在划破夜空时可以留下璀璨的光芒。


怀着这样朴实的理想,她唱出了一首生命的赞歌。矢志不渝的她,也成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走出困境的张海迪明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身体有残缺的人需要自己的关心。


人生中该有大爱,她试着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有空闲,她就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而且,她还将自己的稿费捐给灾区的孩子们。


她也会去城市社区、贫困地区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于他们而言,她带去的不止有心灵共振,更多的是精神鼓励。


他们在她身上看见了自己,看见了自己的所得与失去、欢乐和痛苦,看见自己的心路,也看见自己的灵魂。


为了勉励更多的人奋发上进,张海迪不顾身体的不适,去各地演讲、参加访谈节目。曾有主持人问她,这样撑几个小时会痛苦吗?她却笑答,早就习惯了,实在撑不住就给自己吃一颗薄荷糖来提神。


她当选中国残联主席后,四处调研,不止一次地为残疾人呼吁。她希望他们得到应有的机会和权益,实现个人的价值。



在她的努力下,无障碍环境建设、重度残疾人托养等提案已经实现。很长时间以来,她都以一颗赤子之心服务残疾人。


很多人的人生就像一艘无舵的航船,摇摇曳曳地漂浮在茫茫大海中。而张海迪却在劲帆之上,砥砺前行。


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她又被任命为中国残奥委会主席,并带队出征了索契、里约、东京等残奥会。每一次,她都会为选手们鼓劲加油。


人活着,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她也认为,“一个人无论健康还是残疾,都要有一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精神!”


所以,她尽心尽力地为残疾人奔走,希望他们能够树立起超越自我的信念,体会到冲锋的豪气和成功的喜悦。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说过,“社会如同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生而为人,为所当为,方能不负年华。


张海迪,已经做了她能做的事。


活着,就要发光发热,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她忍着疼痛,跋涉人生,用坚强的意志实现了轮椅上的梦。她擎着火把,服务大众,为残疾人照亮了生活的道路。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有一句话: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保尔·柯察金历经苦难,写出了关于英雄的小说。


张海迪受尽磋磨,活成了生活的强者。


她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笑对缺陷人生,在逆境中奋勇拼搏。


这位轮椅上的远行者,不曾因为身体上的残疾而泯灭毕生的梦想,而是用坚毅和勤奋写出了自己的传奇,震撼了亿万人的心灵。


她知道,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应该是一种表面的生存,而是对生命深层意义的追寻。


而这种“追寻”,与身体状况无关,与年龄无关。


如今,年过花甲的张海迪,脸上一直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作为本次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团长,她会带着运动员们,在风云变幻的赛场上散放滚烫的热情,在热血沸腾的人生里迸发不灭的激情。


这位几代人的精神偶像,也将重新回到人们的眼前和心底。


作者 | 卜一,漫游云水间,闲记红尘事。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