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记者杨帆
1957年的一个冬天,寒风像刀刃一样锋利,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一个工地热火朝天,大纪念碑建筑已经具备了原型。这时工地上出现了披着大衣、眉毛浓眉大眼的中年男子。他看到正在现场雕刻的河北曲阳县石工刘炳杰的手冻裂了,伤口在流血,就指示指挥部每天给石工们供应2、2百股。刘炳杰一眼就认出来了,站在他面前的人就是周总理。
周恩来此行是专门来视察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的工程进度的。他看到工人们在野外冒着严寒工作,特别嘱咐每天下午把烧酒及时分发给石匠,看着他们喝酒。当时朱总理握着石匠的手说。“英雄们创造历史,雕塑家们创造英雄,你们的手在雕刻历史。”
第二年4月,石匠们的双手掀起了这座纪念碑,将历史固定在一幅浮雕上,包含了对整个国家英雄先烈的纪念和缅怀。
打基础
开国大战前一天
确定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
在讲石工和丰碑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把历史的场景追溯到1949年9月30日开国大战的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中央美院教授、《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作家殷双熙介绍。当天下午6点左右投票决定后,政协委员乘车去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碑奠基仪式。“基础仪式是在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前一天选定的,具有纪念意义。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没有忘记我国人民英雄和先烈。正是他们的奋斗和奉献,才有了新中国。”
1949年9月30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上,毛泽东挥舞铁铲为纪念碑奠基。
当天,毛泽东宣读了碑文,亲自拿起铲子,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埋下了第一块基石。
从1949年9月30日基政府到1952年8月1日正式开工,中间三年负责建设工作的北京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向全国征集了建设方案。主导设计的梁思成老师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为基础,叙述了写在病床上的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理论,最终为纪念碑的设计风格定下了基调。
"灯塔"
人民英雄纪念碑
去北京旅行一定要去打卡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是毛主席起草的,周恩来写的。这篇铿锵的文章说:“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冥冥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远不会腐败!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远不会腐败!由此可以追溯到1840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和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远不会腐败!”
如果把 1840年到2021年的这181年比作大河,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站在海岸上的不朽灯塔。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过去,同时也展示了我们的未来。在这个千帆竞争脚、百善争流的新世纪,我们可以从这座史诗般的建筑中更好地看到机长山江时代的巨浪。(现代战争。)
今天,去北京旅行的人必须去的卡片是天安门广场。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缅怀人民英雄纪念碑下的人民英雄,都是不可磨灭的人生经历。
取石头
花岗岩的比心石
用斧头砍刀刻了工匠的魂
人民英雄纪念碑石碑面积约3000平方米,石碑高度37.94米,由17000多个花岗石和韩白玉制成。正面(北)非深为14.7米长、2.9米宽、1米厚、60.23吨重的花岗岩整体。这个最具民族向心力的磐石上记载着人民英雄创造的血与火的历史。从共和国的创建者、艺术家、时代精英,到所有民间艺人、无名石匠,所有的精心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60多吨的雨心石是320吨重的花岗岩
上切下来的。碑心石采自青岛崂山,它从山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非常艰难。最终,被称为崂山“石神”的老石匠李开山想出妙计:首先,将碑心石外围处理干净,使之凸显,在石料底部打入钢钎,同时放置千斤顶,然后,将孔中凿进楔子,由几十名石匠持重锤同时锤击加压,场面非常壮观。花岗岩碑心石运上火车从青岛拉往北京
人们历尽艰辛,耗时七个月,在7000多名石匠的共同努力下,重达300多吨的碑心石终于成功从山体中脱离。随后这块巨石又经过数次“瘦身”,以方便铁路运输,最后耗费了很长时间才从青岛运往北京。碑心石出了北京西站后,石匠们用传统的滚木方式运输,用钢管交替铺垫,花了三天才将碑心石一点点挪到了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碑工地。
匠人
当年参与者多已离世
幕后英雄将被历史铭记
今天人们眼中所见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既庄严又不失华美,碑身挺拔,下层小须弥座镶嵌八幅汉白玉浮雕,分别记录着“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这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大事件,生动地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史。浮雕上塑造的172个人物形象中,没有一个历史名人。为何会如此?只因“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真正的主人”这一理念不断强化,表现群体而不是表现个体成为共识。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者合影
殷双喜说,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中,有一批不为人所知的石匠,对纪念碑的浮雕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是一批优秀的民间雕刻艺人,理应与画家、雕塑家一样,为历史所铭记。”
参与雕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石匠有近百名,他们很多来自河北的曲阳县和武强县,都是中国有名的雕刻之乡。2015年,曲阳雕刻研究者韩振书就曾介绍,“60多年前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石雕工作的曲阳石匠都是当时技艺最成熟最精湛的工匠,年龄多在30岁至50岁之间,所以至今仍健在的几乎已经没有了。”
匠心
毛泽东曾在工地看望石匠
亲笔写下“壮士”两字
2012年,参与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河北武强县老石匠辛庆普去世。他生前曾多次和后辈们聊起过自己当年的经历,“组成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石头近两万块,都由我们石匠加工制作。”
让辛庆普感到荣耀、一生难忘的事,是他在工地见到了毛主席。当时,毛泽东经常到工地视察工作,其间还观看了工人们的拔河比赛。比赛结束后,毛泽东见到辛庆普的同乡席书琴等人获胜,连称他们是“壮士!壮士!”当时,毛泽东还亲笔在红纸上写下“壮士”两个大字,送给了席书琴和他的工友们。
参与雕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石匠辛庆普
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完工以后,周总理曾发出指示:“石匠是国家的宝贝,他们和外国雕刻家相比,毫不逊色,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要把他们留下来。”在周恩来的具体关怀下,以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刻工程的主要石匠艺人为骨干成立了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厂,由此造就了新中国第一代雕刻艺术队伍的骨干力量。
纪念碑浮雕设计稿中“武昌起义”的创作者、雕塑艺术大师傅天仇曾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造了世界级“三绝”:
——这座国家级纪念碑的奠基仪式在开国大典之前举行,实属罕见,称为一绝;
——在纪念碑浮雕工程完成二分之一时,停工三天,组织数万群众观摩并提意见,然后将意见集中后再进行完善与修改,而如此大规模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这可谓是世界首创,此为第二绝;
——在纪念碑即将落成时,前往参观瞻仰的群众每天达十万人次,这也是世界上少有的,这是第三绝。
“今天所看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不是先建成天安门广场再进行设计的,而是根据未来广场可能达到的规模来设计的。这在世界广场建筑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作者、中央美院教授殷双喜如是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虽然这些石匠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生前留下的伟大作品却永远接受着膜拜。倾注了他们心血和汗水的雕塑,清晰展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浴血奋斗的艰辛历程,折射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意志。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河北日报》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