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qq英文个性签名】吃的样子太难看了,官方都点名!QQ、王旺、酷狗都是“颠覆”

时间:2023-02-22 02:53:0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你好,欢迎来到黑马公社。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听歌。

上班后黑马每天去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戴耳机。翻开自己喜欢的歌集,好像一整天都充满了欲望。

但是黑马喜欢听歌,但是黑马平时听的歌曲英文歌很多,所以黑马很少使用国内的音乐平台。对它们有些兴趣,但对平台的一些规则不太了解。

但是最近,国内音乐企业因为一件事进行了搜索。

据新华社报道,

在数字时代,人们逐渐习惯于花钱买艺术作品的版权。但是在数字音乐领域,出现了同样的用户反复花钱购买同样的作品,重复频率从几十次到几十万次不等的奇异现象。

如果能花2块钱购买和听一首歌,那就是有的消费者一首歌花了几十万。

看到这里,黑马瞬间哭了起来。好家伙,一首歌花了几十万韩元!我想要这笔钱,我必须买垄断权。

但是黑马也很好奇。为什么有人花几十万买一首歌?但是为什么这种“想打一顿”的事情会被新华社点名批评呢?

先说一下为什么有人花几十万买一首歌。打开国内的一个音乐应用程序,可以看到音乐平台为该歌手创造了巨大的广告位置。点击后就是那个歌手正在发行的数字专辑。

这个好像也不疼!版权时代,尊重版权是正常的嘛!

但是当黑马点击的时候,黑马瞬间闻到了阴谋的味道。

李章洙,你错了!

回顾之前新华社的配图,520、1314章都来了。为什么,如果多次购买同一张专辑,可以叠加什么Buff?

到了这里,黑马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花几十万重新买数码专辑。这个东西也不能像黑唱片一样收藏!

直到黑马看到相关粉丝对这种形式的介绍。

首先,圈里有一个很神奇的玩法(如果不知道怎么叫,就用圈代替吧):排行榜!

这个考试就像你七大姑八大姨找你给她家孩子投票一样。不同的是,支持爱豆需要钱,同时排名没有限制。

所以上面平台上显示的520、1314张等。粉丝买的专辑越多,自己家的偶像就能排在第一位,偶像排在第一位,就有更多的资源和曝光度,就能赚到更多的钱。

因此,出现了粉丝们在同一张专辑上花费数十万美元的操作。

那么为什么会因为这种“想打一顿”的事情而享受搜索呢?

原因是平台的诱导消费。

我们都知道数字专辑以数字的形式存在,购买后不能像实际专辑一样进行二次转卖或赠送,所以数字专辑的意义并不是实际专辑大。

同时,知识产权专家认为:

音乐应用程序利用“粉丝”的“排行榜”心理重新购买专辑,获得的利益是不正当利益。这与重新购买同一实体CD不同,消费者没有收到兑换物,后者通过改变价格获得CD的物权。

知道吗,如果消费者得不到兑换物,平台就构成不正当利益(提起诉讼就可以退款)。

>而为了粉丝多花钱多掏钱,平台不仅创造了“谐音梗的张数”,还整了一个非常骚的操作:粉丝榜和公会(粉丝集中起来就叫公会)。

只要你购买的专辑够多,你就能登榜,登榜也就能证明你对这个爱豆的付出。但是,在这里,平台的骚操作就来了!

在每个登榜的名单旁边,都会有一个【踢榜】的按钮存在。

只要我们点击【踢榜】,平台就会帮你自动加购比榜首多一张数量的数字专辑,这时候,我们只需要轻点支付即可踢榜。

下方还会贴心地显示,购买这么多张数字专辑即可成为第一名。

好家伙,这不就是赤裸裸地煽风点火诱导粉丝重复消费吗?

那么,在新华社指出平台的这些毛病之后,音乐平台有改善吗?黑马个人觉得,改善应该算“蛮大”的。

就比如你看,原本默认最高的1314张直接变成了100张,足足锐减了1214张啊!

不仅如此,在改善后的支付界面甚至还出现了一句温馨提示,提醒大家理性消费。

总之,以上就是被新华社点名之后的改变。


四舍五入下来,音乐平台好像变了,但是又好像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其实音乐平台想要改变也很简单,把榜单直接关闭,就不会让人再产生重复购买和踢榜意愿了,但是,可能吗?对于平台来说,榜单的存在甚至比广告更有意义。

最后在这里,黑马提醒大家一定要理性消费,同时呼吁相关部门,针对平台的这番行为作出相应的约束。

当然,黑马也更希望有法学院的同学们拿它开刀,毕竟不是有知识产权专家说了嘛,消费者没有获得兑价物,平台就构成了不正当收益。

嗯,期待同学们的表现。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