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qq情侣个性签名繁体字】中国的盐,国家的重量,“盐价值”很大

时间:2023-02-20 03:54:0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盐,神奇美丽的晶体。

它是自然的礼物,也是储存食材的法宝。几千年来,人类不仅吃了盐,还用盐浸泡了不容易浸泡的食材,延续了生活的味道。在保鲜技术全面普及的今天,盐仍然坚守本分,形成并保存了无数味道。

盐不仅能储存食物,还能浸泡惊人的味道。绘画/视觉中国

也是现代产业的基石。白色盐晶体不仅滋养人类,还担任农业、医药、化工领域的原料,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在历史长河中,盐是更重要的商品,不仅能提供税收,还能使穿越远山的人因贸易而紧密联系在一起。

盐影响了华夏文明和技术发展的进程。绘画/视觉中国

是技术进步的原动力。为了更快、更准确地提炼盐,人类从简单的暴露到温差提取,分阶段开发了新技术。从山采石场到气体催化剂,生活在海上经受海浪,到先进的反渗透膜。一粒盐不仅磨练了智慧和汗水,还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盐,国家的重量,深藏的功劳和名字。照片/探戈响亮

中国,盐的国家。我国是最早生产盐的文明之一,盐对我们的生活,甚至对中华文明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此,我们必须仔细观察盐,感受它是多么重要和多么美丽。

自然的礼物,灿烂的白色宝物

盐,首先是自然的创造。它经常和水一起出现,特别是广阔的盐湖总是像花一样美丽。

的多种元素、浓度和微生物群落赋予了盐湖五彩斑斓的超高颜值。照片/探戈响亮

盐湖是湖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共有1500多个盐湖,它们大部分都是内陆和地形封闭的,没有径流路径。盐分通过内河不断进入湖泊。再加上风小、雨少、蒸发量大的特殊气候,盐分储存得越多,盐湖形成的时间越长。

查卡盐湖,“查卡”在藏语中是“盐海”。绘画/视觉中国

只是五彩缤纷的盐湖的化妆。她褪去色彩,就成了无比大的镜子,反映出清澈的白云蓝天,成为人们向往的“天空之镜”。不仅美丽如花,盐湖们还用自己丰富的内涵努力赚钱养家。

山西哈吉,百里盐湖,豪爽。它像灿烂的明珠一样镶嵌在中条山脚下。照片/熊科

黄河湾里黄土从高坡南下,向中条山脚下蜿蜒流去。这里是山西省西南部,山河环绕之间著名的河东地区,华夏文明的摇篮。

这个文明的启蒙地有巨大的盐湖——海潮(Xi,今天的运城盐湖)。它的总面积达132平方公里,盐层自然结晶,是永不枯竭的心愿。盛夏的时候,人们把水从海地引到盐坑里,南风刮得很大,一夜之间就会长出盐花。当地人称之为“种盐”,几千年来传统一直没有改变。

rc="https://p3.toutiaoimg.com/large/tos-cn-i-qvj2lq49k0/13905fe85bfb4527a064b8ff4846bcca?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7" width="640" height="960"/>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摄影/薛俊

这里是华夏盐业之始,自古以来人们在解池晒盐、运往各方,山西运城便因此而生。春秋时期,这里称为“盐邑”,汉代改称“司盐城”,宋元时为“运司城”,元末正式修筑了官城,“先有盐务,后有运城”。

解池,太重要了。若我们以解池为中心,以半径五百里画一个圆,你会发现: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舜都蒲坂(今运城永济)、禹都安邑(今运城夏县),以及夏朝的诸多都城,几乎都在这个圈内。这个距离,若你骑上快马,基本是两天以内的路程。

由古至今,每个盐业重镇,皆是战略要地。制图/Monk、孙璐

这显然与保卫解池有关。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论述,解池是古代中原各部族共同争夺的目标,谁若占领了解池,不仅能保障盐的稳定供应,更能以此为筹码,竞逐部族领袖,获得各部共尊的崇高地位。

为争夺解池,黄帝与蚩尤、炎帝分别作战,黄帝最终胜利,成为中华始祖。摄影/赵高翔Moor

不难理解,有了解池就有了盐,有了盐就有了人体必需的养分,更有了储存食材的能力,以及更加丰腴的生活。解池,以取之不竭的盐,滋养了我们五千年,说是“母亲湖”也不为过。

察尔汗盐湖,中国第一“白富帅”

让我们沿黄河而上,去看看她的源头——青藏高原。

这里,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除了一望无际的雪山、草原,赋予她神秘魅力的,还有300多个清澈蔚蓝的盐湖。也许你早就认识了茶卡盐湖,但这里真正的“颜王兼盐王”,只能是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不知天在水,还是水在天。摄影/jackie_lb,图/图虫·创意

它的面积达5856平方公里,是国内最大的盐湖。它在柴达木盆地历经风吹日晒,不仅颜值极高,还练得身板结实。高浓度的湖水中富含钾、锂、硼、镁等元素,能自然结成盐钟乳,形成丰富多彩的盐喀斯特地貌。

盐钟乳、盐结晶,自然生长的宝藏盐湖。摄影/樊小喆_川西,图/图虫·创意

这些结晶的盐,凝结成坚固厚实的盐盖,甚至能撑起青藏铁路、公路的建筑。作为我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蕴含着巨量的宝藏,除了够全球人口吃1000年的食盐矿藏,它最宝贵的财富,是几乎取之不尽的氯化钾——钾肥的原料。

原本,中国是公认的“贫钾国”。1954年,青藏公路的建筑大队来到察尔汗湖畔,一名队员尝了口盐,发现竟然是辣的——钾盐的特征。就这样,青藏公路一路修建,不仅通了天堑,还发现了察尔汗钾盐矿,让中国从“贫钾国”,直接逆袭成世界第四大钾肥产地。

察尔汗盐湖,活生生的资源宝库。图/图虫·创意

察尔汗盐湖,不仅貌美如花,还懂赚钱养家,是绝对的中国第一“白富帅”。青藏高原上,300多个富含有机物与稀有金属的盐湖,与察尔汗盐湖一样,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

她们,是自然的恩赐,更是中华民族璀璨无比的宝藏。

人文之基石,因盐而兴的文明足迹

盐是自然的造物,更是人文的基石。

然而,在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上,盐的分布极不均衡。也正因如此,古往今来,盐一直有两种身份:既是生活必需品,又是可供贸易的奢侈品;古人称它为“国之大宝”,毫不为过。

大海,拥有无限的原盐资源,前提是你拥有广阔的海岸线。图/视觉中国

出于对盐的需求,人类不仅要寻找宝贵的内陆盐湖,还会奔向大海。从我国广阔的内陆,再到漫长的海岸线,诞生了不少因盐而兴的城镇。最著名的“盐都”,除了山西运城,莫过于内陆的四川自贡,以及沿海的江苏盐城。

盐城,东部沿海著名的“盐都”。图/视觉中国

西汉武帝时期,为筹措军费,国家实行食盐专卖制,并在淮南置盐渎县,便是今日盐城市的前身。当时,盐城位于海岸线上,以提炼海盐为主要产业,当地称淮南盐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淮南盐行销全国,史书记载:“自古煮盐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

南宋之前,淮南盐场的生产规模为全国翘楚。当时,盐城县内有盐亭(负责储藏与调度)百余所,盐船千余艘,盐工不计其数。

大海之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至今依然是人类最重要的盐来源。摄影/赵高翔Moor

1194年,黄河夺淮入海,泥沙大量沉积于入海口,迫使海岸线不断东扩;盐城离海越来越远,但淮南盐场直到清末,依然承担着重要的盐税职能。如今,盐城已逐渐转型为航运-陆路交通枢纽型城市,而古老的盐场,还在源源不断地为我们供应着盐。

中国各地的部分主要盐场。制图/Monk、孙璐

除了雪白的盐,与生生不息的人,这里还有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每年来盐城过冬的丹顶鹤,占了世界野生种群的50%以上。

人与海,海与盐,盐与人。人类向自然索取,也维护着双方的平衡;在盐城,千百年来一如既往,在咸咸的海风中和谐共生。

四川自贡,带来的不仅仅是盐

中国地大物博,“盐值”高手不少。四川自贡,是西南地区当之无愧的“盐王”。

自贡城镇,处处留有盐业的身影。图/视觉中国

自贡,自古以来因盐建镇,是一座盐矿上的双子城——东边的盐场,富含矿物质的卤水会自行喷出,称为“自流井”;西边的盐场,所产白盐质量上佳,曾用于进贡宫廷,称为“贡井”;两片盐场相互携手,便是自贡的由来。

她是我国最大的井盐产地,除了盐矿储量丰富,自贡还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天然气。早在西汉时期,当地人便在采盐过程中发现了它,富含天然气的盐井被称为“火井”;采出来的盐卤,用天然气直接熬煮,还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自贡盐矿储量丰富,还能开采至少两千年。图/视觉中国

有了天然气的助力,从唐代到民国时期,自贡一直是四川最重要的盐产地。为了运输川盐,在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先辈们开凿出一条条险峻的盐道,连接云贵川藏的诸多城镇与村落。

这些古老的盐道,不仅深刻影响了当地经济格局,也串联起数千年的文化交流;许多盐道至今仍在使用,你甚至能在被磨得铮亮的青石板中,找到古老的马蹄印记。西南盐道,与茶马古道一起,被称为中国井盐的“大运河”。

盐道,它没有茶叶的芬芳,没有丝绸的华丽,只在默默的延伸中,串联起不同的地域人文。制图/Monk、孙璐

自贡因盐而盛,古来商旅辐辏、富庶一方,清代以来更是市井繁华、酒肆林立,盐帮菜也随之兴起。它是川菜的一大流派,除了“百菜百味”的传统,还有味厚香浓、料广量足的特色,是川菜中的重口担当。

水煮牛肉,盐帮菜的经典之作。摄影/鲸尾视觉,图/图虫·创意

围绕着盐,我们塑造了独特而多样的文明。它太神奇,既能滋养我们的肌体,使我们身强体健;更能提点我们的灵性,驱使我们不断进步,发明新的技术,发现新的地方,翻过大山、越过大海,自强而生生不息。

人啊,归根究底,都是“盐控”。

技术之动力,连接未来的国之重器

盐,最初从海滨与咸湖而来,尔后人学会了辟地开凿,也就有了井湖海盐的“三盐鼎立”。它藏得不深,兴许是哪位古人偶然打开味蕾,盐便融入了人的生活,并延续至今。

盐与人的连接,仿佛是自然而然,并没与惊天动地的“大发现”之感,而朴实之物,才最为真切。摄影/党永立

繁体字的“鹽”,属于象形字:“臣”指代百姓,“卤”指代卤水,“皿”指代器皿,“老百姓在器皿中烧卤水”,就形成了这个“鹽”字。

盐是凝练而成,它凝练了人的劳力与智慧,也凝练了时光。在沿海地带,在盐湖、盐矿周边,无数人的过去与将来,都和盐紧密相连。盐的生产贯穿了岁月时空,从人工古法到机械横空出世,盐以多变的姿态,深刻影响着中华大地。

自然曝晒法,让盐水自然蒸发以收集盐分。图/视觉中国

让我们回到运城盐湖。古老的解池畔,以制盐为生的人家,自然深谙制盐的技艺。最早的时候,人们静候湖水在烈日曝晒中结晶成盐粒,南风吹拂更能加速结晶。如此得到的天然盐粒,含有一些杂质、味道发苦,还会消耗大量时间。

垦畦浇晒法,将盐水引入人工盐池,提高生产效率。摄影/薛俊

东汉时期,解池畔的盐工们苦于“看天吃盐”,便掀起了新的“制盐革命”——他们垦地为畦,反复浇淋湖水、晾晒制卤,再将卤水进一步制作成盐,大大缩短制盐周期。此时,盐中杂质的问题尚未解决,但产量提升了。

到了唐代,盐工们开始用淡水搭配卤水晒盐。由于两者温度不同,卤水中的硫酸镁、硫酸钠等杂质,就会分解出来形成“硝板”,从而萃取出更为纯净的食盐。如此一来,盐便不再发苦,这是盐业生产划时代的变革。

生产工具不断演进,采盐人的精神依旧。摄影/李平安

如今,机械消解了过往人工晒盐的艰辛,依附盐湖而生的一众盐场,大多拥有了采盐机船与水力管道。不过,人们代代相承的“盐精神”,却依旧深藏于盐粒之中。

海滨盐场,与盐湖有着相似的景象。历史上,盐工们刮取海边咸土、注水煎煮;在海边煎盐,需要提前晾晒卤水以提高浓度,人们还会将莲子投入卤水、观察沉浮,借此确定卤水的含盐量。也正因此,古法制盐有了“煮海熬波”这个既形象又浪漫的称呼。

大海与盐,波浪拍打着时间。摄影/丁子翔

在浙江象山的盐场中,大海、滩涂、整齐分布的盐槽与盐田,组成了当地人的生活意象。由于长年累月的泥沙堆积,海水往外围退开,退潮时还能看到新挖不久的海水沟渠,而相隔一段距离,旧的沟渠依然存续。新与旧共存,像是这片盐场的年轮。

到了今天,引水渠已逐渐被机械抽取海水取代,晾晒制卤也有了薄膜浓缩海水技术,以及脱水机等现代器械辅助提纯。在向自然寻盐的过程中,人与技术总是更上一层楼。

从盐卤中提取的镁,是航天、军工产业的核心原料。图/视觉中国

盐,太重要了。盐卤中的钾,是重要的化肥原料,保障粮食与作物生长;盐卤中的硼,是运用广泛的化工原料,玻璃、仪器等离不开它;盐卤中的镁,更是航天、军工产业的核心原料。小小的一粒盐,在人类技术的塑造下,从自然馈赠,一步步化身国之重器。

盐卤中,还有族繁不及备载的微量元素。别以为这些离你很遥远,我国新能源汽车势头迅猛,其中的核心部件锂电池,原料便多半出自盐田;你现在捧着的手机,里头的电池原料,也很有可能来自美轮美奂的盐湖。

天然结晶盐,无言丰功自成,润物已是千秋。摄影/李平安

世上有些东西,看似微不足道,实则不可或缺。比如,平淡似水的爱情,波澜不惊的挑战,抚慰人心的热食,以及食物的提味灵魂——每天都少不了的,盐。

中国盐,重要且美。小小一粒盐,平凡而珍贵。

文 | 水水、晚风

图片编辑 | 奈福

地图编辑 | 孙璐

封图摄影 | 薛俊

首图摄影 | 李平安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