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周昌东正在审查桥梁工程资料。本报记者吴军照片
周昌东在宜昌长江路大桥施工现场检查施工材料。资料照片
人物小传
周昌东:湖北李昌仁,1950年出生。参与了宜昌长江路大桥、乌加河长江大桥等百余座大桥的勘探设计和建设,撰写了80余篇关于道路桥梁的学术论文和4部技术专著。荣获鲁班奖、贾天宇土木工程奖,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个人、全国交通系统优秀科技工作者。
天气转晴,阳光把湖北宜昌乌加河长江大桥照得更亮了。在桥墩旁的项目部办公室里,周昌东穿着黑色外套坐在桌子前,仔细浏览资料,不时扶眼镜。“这座大桥已经正式开通,我手头的收尾工作有点忙。”周昌东对记者说。
周昌东今年72岁,与桥交往近50年了。现在他每天早上7点出去,直接去项目部办公室,晚上7点回家。周围的人劝他多休息,他总是这样回答。“所有的腿都像我的孩子一样,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
“天裂了,山里的老百姓都可以‘去’了。”
周昌东是湖北宜昌人,1969年中学结束后,抵达宜昌市长阳投资族自治县锤子坪公社(现锤坪镇青岭头村),担任知青。在下农村的途中,他和同事们遭遇大雪,徒步3天后到达了目的地。
“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太差,交通不方便,一半的村子没有去过村子,去过县城的人不超过10个。”周昌东回忆说,由于山高、路陡,去5公里外的村庄买盐和煤油需要半天的时间。看到满山的核桃、栗子、梨等山品烂在地上,周昌东更加心痛,他暗暗下定决心:“天地改变了道路,让山里的老百姓都‘走’了。”
1972年5月,周昌东被当时宜昌地区高速公路总团录取,成为养路工。当年10月,周昌东进入湖北道路工程学校学习。
在学校,周昌东珍惜困难的学习机会,周末也泡在图书馆里。除了学好指定教材外,他还研究了有关道路桥梁的书,想尽一切办法把所有积蓄都花在买书上。“老师对我说的话我永远忘不了。“我国的桥梁建设必须有自己的专家团队。””周昌东说。
两年后,周昌东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宜昌地区高速公路总团,跟随老技术人员上山参与桥梁涵洞设计。1976年9月,周昌东设计了当年宜昌地区最大的回头治桥3354宜昌市贵县论坝乡的边截面拱桥,横跨50米。腿不长,但周昌东特别认真。“这是我独立设计的第一座桥,不能有任何错误。”作为技术总干事,周昌东每天在工地吃饭、生活,晚上打开灯油灯看图纸。一年后,石拱桥顺利完工并开通。
随着经验的丰富,年轻的周昌东成为了团队的技术专家,但他不满意,一有时间就继续看书、写论文。“我学历不高,总觉得知识储备不足。”1984年,周昌东迎来了第二次进修机会。
“如果永远遵守规则,我们怎样才能进步?”
当时,国家有关部门计划培养公路、桥梁建设方面的高级人才,集中送到重庆交通学院(现为重庆交通大学)学习。周昌东被单位推荐参加选拔。“我当时在项目现场,接到考试通知的时候只有不到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周昌东为了不辜负期待,每天睡3 ~ 5个小时,以湖北省第二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大学期间,周昌东系统地学习了工程、图论、数学等课程,迅速积累了桥梁知识。学业回来后,周昌东被分配设计宜昌的普溪河校。在修建这座桥时,周昌东推翻了原来的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方案,提出了新的方案。
“这种方案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耕地,而且造价低,桥梁建成后也更加美丽。”周昌东的想法引起了争议,周围的朋友也对他说:“为了新花样,真的出了问题。”劝道。
“新方案有科学依据。如果用科学方法建造,危险是可以避免的。”周长东说:“作为一个搞技术的人,如果我们总是遵守规则,我们怎么能发展呢?”我想。在他的坚持下,由于严密的科学论证,新方案得到了评委会专家的认可。
1986年10月,普溪河大桥正式开工。周昌东带着行李住进了工地。当地老百姓看到一个年轻人负责建桥,摇了摇头。“大工程师也不一定能做到,怕毛头小伙子来不了!”面对疑问,周昌东反而更加坚定地说。“我必须修大桥!”
平时周昌东小声低语,但一到工地现场,他总是很严厉,没有错过所有的细节。两年后,普溪河大桥通过了高负荷试验,周昌东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时他整整瘦了十斤。1991年,该工程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这次成功经验使周昌东建桥的机会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很多荣誉,但他心中隐藏着建设长江大桥的梦想。
“如果是腿的事,我决不会累。”
1996年11月,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被国家批复。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是大跨径悬索桥,此前,中国人还没有在长江上完全独立建设过这类桥梁。重任落到了周昌栋的肩上。“虽然这是我的梦想,但要我任总工程师,我经验不足,怕做不好啊!”起初,周昌栋有很多顾虑。单位领导说,如果宜昌早一点有了长江大桥,两岸的老百姓出行不仅安全很多,也不用看天气渡江了,“你不去,谁去?”
一句话唤醒了周昌栋年轻时在心里立下的誓言,他毅然接下了任务,成为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周昌栋为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攻克大跨径悬索桥关键技术难题,推进和提升我国桥梁建设技术水平。
在建设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期间,周昌栋不仅负责大桥设计、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管理,他还与同事用放大镜逐个检查钢箱梁上钢板的锈点,“任何锈点都可能对桥梁的安全及寿命有极大影响,哪怕锈点比米粒还小,我们都要找到,把它们打磨干净。”周昌栋说,“施工建设,一点失误都出不得。”
周昌栋和他的技术团队不仅攻克了索塔、锚碇、主缆等施工技术难题,还创造了20多项特大型悬索桥关键技术成果;他主持编制的《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专项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我国制定特大跨度悬索桥质量检评标准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2001年,宜昌长江公路大桥通车运营。
2012年10月,宜昌市决定修建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已退休两年的周昌栋又一次被邀请担任总工程师。宜昌至喜长江大桥长江段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洄游产卵地,为了保护珍稀鱼类,周昌栋不仅否决了在江心建桥墩的方案,还增加了多项环保措施。
年纪越大,周昌栋越拼。哪怕是腿受伤了,简单包扎之后,他又跑去工地。有一次,周昌栋突然在工地上倒下了,昏迷了好几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工地的情况。
如今,周昌栋依然闲不下来,晚上回到家,他继续撰写桥梁建设方面的著作。“只要是桥梁的事情,我从不会觉得疲倦。如果能再年轻一次,我还是会选择修桥铺路。”周昌栋说。
奋斗者永远年轻(记者手记)
乌黑的头发,可亲的笑容,身形矫健,精神矍铄,这是周昌栋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千沟万壑的大山,到浩浩荡荡的长江,时间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沧桑的痕迹,山川江河没有阻断他心中的梦想。从来就没有什么困难能打败一个奋斗者,因为奋斗者永远年轻。
一生修桥,周昌栋淡泊名利,他想得最多的是老百姓的幸福。怀着这份信念,面对别人的质疑,他能顶住压力证明自己;面对未知的领域,他敢于接下重任不断创新。即使可以安享晚年,他也没有停下脚步,继续默默践行曾经在大山里立下的誓言。
周昌栋的奉献,不仅为他赢得了荣誉,带来了尊重,更增加了他人生的宽度、生命的厚度。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5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