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qq好友印象大全】你创造了那么多会员,有多少有用的?

时间:2023-02-09 18:31:2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编辑导游词:生活中的很多场景都有会员体系。任何小餐厅在点菜前都可以先加入会员。多年来,会员们做了这么多事,还有多少用处?什么是良好的会员运营?一起看一下吧。

“如果所有消费品都值得重做,会员体系也是如此。”

你是几个品牌的会员?

附近新开了一家新鲜超市,会员购买部分商品有折扣,小马注册了会员。去饭店吃饭、扫描订单时,会出现系统提示,成为会员后可以免费获得一杯饮料,他同种注册了“羊毛”。理发时,托尼老师拒绝了出售的储蓄价值会员,但小马转过头,陷入了索尼主机会员打折促销的“坑”。

这里到处都是品牌会员的时代,轻易注册的情况再正常不过了,但就像很多消费者和小马一样,完全不记得自己创造了多少会员。

原因主要是很多品牌和会员之间的积极互动很少。因为除了及时推送恼人的营销短信外,基本上处于沉默状态。

良好的会员运营不仅能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和好感,还能提高品牌可信度,品牌方面可以通过它培养忠实的用户。

但是令很多品牌困惑的是,除了提供促销权益外,似乎没有更多的内容可以与会员互动,回扣、折扣信息“唠叨”容易引起会员的厌恶,反而损害了品牌形象。

幸运的是,现有品牌找到了有效的会员运营方法,开始了会员体系的重组。

例如,耐克和天猫联盟共同宣布了“高级会员计划”,以改革会员体系。欧莱雅、李宁等品牌希望打通线路,实现全球发展。泡沫超市选择在不同平台上构建多种形式的会员体系。

在当今C2B品牌大行其道的时代,品牌们越来越重视会员运营的价值。新零售商评论想探讨的是,好的会员运营到底是什么样子?各地会员时代,品牌应该如何构建有吸引力的会员体系?

首先,什么是良好的会员运营?

1996年7月,亚马逊启动了会员制网站的分销工作,加入亚马逊会员后,将亚马逊的广告放置在网站上。用户通过广告跳转到亚马逊购物完成后,亚马逊将根据订单情况向会员支付佣金。

当时,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因此亚马逊被认为是会员制营销的先驱。从那时开始流行会员营销方式,随着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形式。

品牌建设会员体系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忠诚的用户,并与他们建立长期关系。

如今,会员体系已经成为所有品牌的必备,同质化问题也由此凸显了——以会员身份提交信息,从而可以交换优惠券,积累消费积分——,几乎一切都无法分出高下。所谓会员权益,是的。

天猫消费者战略中心部负责人对新零售商业评论说:

会员运营要与品牌所在的行业特性、自身个人领域运营的成熟度相匹配,不同品牌不同阶段所需的会员运营方式也不同。也就是说,良好的会员运营体系必须是动态的,必须满足以下四个因素:

第一,为会员提供稀缺的价值,包括独家的存在感和与众不同的权益、商品、服务体验等。

比如QQ流行的时候,腾讯为QQ会员设计了一系列专有权益(如红名加top、个人页面醒目的logo、各种会员等级的差别权益等),让会员充分感受到了尊贵感。

二是面向不同阶层的会员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即会员分层运营、VIP会员的专有权益设计等。

航空公司的会员体系设计相当于把差异化推向了极致。例如,对托运行李重量、贵宾休息室的使用、飞行里程积分、登船、优先顺序、首选座位等权益,对不同等级的会员进行了详细规定。

三、会员运营体系的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品牌协调和企业文化,要反映品牌想要传达给消费者的理念、符号、特征等。

英后咖啡在与会员接触的所有接触点都以微信小程序、游戏、开发的周边产品等品牌IP“锡端”的形象和身份出现,传达品牌的温度调节和文化。

第四,会员运营体系必须符合品牌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员体系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色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建立相应的会员体系。

这一点上星巴克的实践都值得参考。从一开始,消费者要想成为星巴克会员,就必须购买星礼卡。

2018年,星巴克降低了入会门槛,可以注册为会员,从而减少了升级所需的星星数量,调整了会员权益。与此同时,星巴克正在积极推广自己的App,以建立个人域流量池。

这一举措与当时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密切相关。其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星巴克运营利润下降了7.6%,中国老字号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了2%。这是9年来星巴克中国市场首次出现运营利润下降。

其中主要原因是新秀咖啡和新式

茶饮品牌的崛起,抢夺了星巴克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线下付费拉新的速度难敌社交分享等线上拉新方式。

到了2020年,为减轻积分通货膨胀,星巴克向金卡会员开放了积分兑换周边产品等权益,此举不仅让会员与品牌间产生了更深的情感连接,而且对销售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购买更多咖啡饮品,积累更多“星星”,用更多的“星星”兑换更丰富的商品。

这些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星巴克2021财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90天活跃的星巴克会员数量比上年翻了一番,达到了1630万,贡献了星巴克中国72%的销售额,比上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足见核心会员的潜力。

二、会员运营开启“游戏潮”?

近年来,游戏化已经成为了会员运营的一大趋势。通过设计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制造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引入社交、竞争等元素,吸引会员参与,从而达到增加用户活跃度与黏性的作用。

在游戏化方面,支付宝的“蚂蚁森林”堪称典范。在其五周年时曾发布官方数据,有6亿用户共种下了3亿多棵树木,守护了18个公益保护地。

而在消费行业,也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尝试游戏化。以耐克和天猫联合推出的进阶会员为例,会员选中的动态虚拟人物会随着会员等级的变化而解锁出更多形象与装备,而这些人物造型均来自耐克的经典产品,从而在看似不经意的情况下强化品牌调性。

在等级提升方面,耐克设计了不同挑战任务,包括每日打卡、观看直播、线下走步。当然,会员想要晋级仍需达成一定额度的消费。

此外,耐克还上线了三款小游戏(瑜伽、投篮与答题),会员可以分享给好友,而想玩游戏的前提便是加入进阶会员计划,这一机制设计不仅帮助耐克扩大了会员数量,而且为会员增加了好友间的话题,以及与品牌的互动。

通过“游戏化”的会员进阶计划,耐克成功吸引住了用户。据了解,进阶会员推出后,耐克天猫会员的黏性显著提升,会员平均停留时长是今年6·18的两倍。

再例如,薄荷健康在其App上线了“薄荷花田”,会员可以领一颗种子,完成不同任务(如记录每日饮食等)便可获取相应数量的阳光,累计到规定数量就可以兑换鲜花或其他植物。

通过设置并不困难的任务,薄荷健康不仅提高了App打开率及用户活跃时长,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会员对品牌的好感与信任。

天猫消费者策略中心私域相关负责人向新零售商业评论表示:

游戏化是会员运营的一种重要形式,其本质是通过简单易懂且轻松愉悦的方式,与品牌私域用户产生持续互动。

沉浸式游戏化的互动体验可以帮助品牌提高会员的停留时长,并引发更多行为轨迹,从而能够产出更多数据来帮助品牌了解用户偏好、提高营销精准度、降本增效。

如今,各大平台都在争抢用户时间,因此在电商平台中加入互动游戏,乃至短视频,订阅、逛逛的底层逻辑,其实是相同的。

“只有通过提供便捷的服务和优质的内容,才能够让消费者愿意花费时间、金钱与平台和品牌产生互动,我们认为这样的会员运营才是成功的。”

如今看来,耐克与天猫深度合作的进阶会员运营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或许这种品牌与平台深度定制的会员机制将在未来成为一种趋势。

上述负责人表示,平台提供的是基础产品能力,具体的创新及玩法由品牌决定,平台希望看到的是不同品牌会员百花齐放的状态;而对于用户来说,始终握有选择权——谁将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并为他们提供真诚服务,那谁自然会获得用户的认可。

不仅如此,未来,随着AI算法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将使营销变得更加精准,会员运营能够真正实现千人千面;并且,结合游戏化、沉浸式的用户体验,在未来或许将有新的突破,会员极有可能与虚拟养成、游戏化、虚拟店铺和穿搭等相结合。总之,其中的想象空间巨大。

三、更多的可能

除了游戏化,不少品牌也在探索会员运营的更多可能性。

以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玛特为例。其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泡泡玛特累计注册会员达到1141.5万人,其中会员贡献的销售额占比高达91.8%,会员的复购率为49%——显然这一成绩与泡泡玛特始终深耕会员体系不无关系。

据了解,泡泡玛特在天猫、微信小程序、京东等多个渠道都搭建了会员体系,并且针对不同平台,设计了各具特色的会员运营机制,比如为天猫上的会员策划专属会员活动,通过微信小程序参与线下门店积分,等等。

同时,泡泡玛特结合线上购物的流程以及盲盒的特点,开发了线上盲盒机,尽力还原了线下抽盒的过程,甚至通过提示卡等道具,使线上购买盲盒变得比线下更为有趣。而会员权益方面,也与盲盒机做了很好的关联,如不同等级会员享有不同的抽盒机道具卡。

此外,泡泡玛特并不局限于免费会员的招募,此前曾上线了付费的“优享会员”,享受优先购买新品等权益。

事实上,不少品牌都选择了付费会员制。比如山姆会员店和盒马MAX会员店要求入店的消费者必须具有会员资格;喜茶、乐乐茶等新式茶饮品牌则为购买了会员的用户提供优先制作、配送免单等权益……

还有一些品牌则意图构建全域会员体系。例如,欧莱雅从“线上购买同享线下专柜积分”开始,逐步打通了线上线下会员体系。此前,李宁也表示,计划将其整体线下渠道的会员体系与天猫打通,形成线上线下统一的会员体系。

2019年,阿芙精油创始人雕爷提出:每一种消费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如今两年过去了,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品类和新品牌,大家似乎对这一断言坚信不疑。

如果顺着这个逻辑,在每一种消费品都重做一遍的过程中,品牌过去所构建的会员体系,必然也应当重做一遍,因为时代的车轮正滚滚向前,消费者变了,消费需求变了,消费市场也变了……

作者:王梓旭,新零售商业评论编辑;公众号:新零售商业评论

本文由 @新零售商业评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CC0协议。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