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良缘共三世,鸳鸯璧合同旖旎;花烛笑迎比翼鸟,洞房喜迎梅兰戏。
人生四大喜事,莫不以“洞房花烛夜”为最,为极,为人所津津乐道......红衣、红毯、红床、红被......大红的双“囍”高高挂.......这就是喜结连理,这就是百年好合.......
结婚了,轩榥、卧榻、门脸上都贴满了象征着喜气洋洋,喜事连连的“囍”字,几乎已成了中国人结婚一件必做之事,必备习俗......
那么,字典中查不到,其实乃是个错字的“囍”是从何而来呢?
相传在宋徽宗年间,有一个叫做杨丰年的穷书生,上京城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皆是名落孙山,惜然落榜,不过他没灰心,不放弃,尽管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却还是在第三次踏上了科考的征程......
这天,一番舟车劳顿后,杨丰年终于来到京城,在做了一番休整之后,胡乱吃了些早点,他 便早早地朝考场赶去,与现在的高考考生一样,杨丰年需要提前适应一下考场的环境,以免怯场之忧......
走着走着......
在经过一大户人家门口之时,杨丰年忽然停住了脚步......
这是一户姓马的大户人家——
灰墙红瓦,高屋朱门的标准京城大户人家配置上,似乎还多了一些喜气,但见那高耸的琅琊门头上大红灯笼高高挂,竖条彩旗迎风飘......门脸之上赫然悬挂着一条足有半米宽,六尺长的红绫绸布,上书一行标准的宋朝楷体字:
若上联是: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求对下联......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妙哉,妙哉!”
杨丰年盯着红绫绸布的一行楷体字愣出了神,不禁自言自语地说道。
走马灯,又称马骑灯,属于灯笼的一种,常见于元宵、中秋等节日,只要不停走动,因为灯内有点着的蜡烛,因蜡烛产生的热力造成的气流,便会令灯内安装的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像投射到纸皮灯罩上,绘制着武将骑马的图像便能不断走动,好像真的一样,故名走马灯......
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好在哪里,妙哉何方?
好在:非常工整,非常押韵,非常具有深意......三盏灯,三匹马,两走一停,自然而然的将两个本来风马牛不相接的物什联系在了一起......
妙在:看似无心之为,实则形象生动地将现实中本就存在的“走马灯”刻画得淋漓尽致......
然而,杨丰年苦思冥想了半天,却始终不能对出下联,懊恼之下,无奈地离开了大户马门......
“惜乎哉,可惜也!”
......
京城考场之中:
参加科考的书生们全部各就各位后,主考官指了指一堆“考卷”大声对考生们说道:
“各位学子们注意啦,看看哦,考卷都还没拆封......现在我开始拆封......”
说完,主考官便与两个副考官一起拆腊封的“考卷”......
当杨丰年拿到“考卷”后,便迫不及待地打了开来:
考题:
若给出下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请答出上联?
“不会吧,今年的考题竟如此简单?”
杨丰年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遂又重新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检查了一遍......
当确认无误后,杨丰年激动得泪流满面:
“......我刚刚在马家门口看到的......苍天啊!大地啊,玉皇大帝您老人家终于开眼了......”
飞虎旗,上面绣着飞虎 ,叫飞虎旗。当旗子迎风飘扬的时候,飞虎虎虎生威,当把旗子卷起来的时候,可不是“旗卷虎藏身”吗......这不正好与“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是一对吗?
“小声点,在这样一惊一乍地故弄玄虚,便将你赶出考场......”
主监考官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到了杨丰年板着脸呵斥道。
“是是,大人见谅,大人见谅!”
杨丰年连忙赔不是道。
“哼!......哭有什么用......平时不努力,考场现洋相......”
主考官不屑地丢下一句话后,踱步走了开来:像杨丰年这样的考生他见多了,平时游山玩水,考场涕泪流嘴,交卷全是后悔......
然而,这一次主考官似乎猜错了......
抹干了了激动的泪水后,杨丰年快速地在考卷上写下了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杨丰年心满意足地交了卷......然后在主考官一脸不可置信下,神采飞扬地走出了考场......
.......
重新来到马家门口的杨丰年自信满满地叩开了马家的红漆大门......一个肥头大耳的年轻后生探出一个脑袋,没好气地询问道:
“什么事?”
“我要对对联......”
杨丰年笑着回答道。
中年男人打量了杨丰年好一会儿,才硬生生地说道:
“进来吧——”
不久后,杨丰年就被带到了一个锦衣玉带,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子面前.......
“是你要对对联?”
中年男子好奇地盯着眼前其貌不扬,衣着朴素的年轻人说道。
“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杨丰年一句废话也没讲,直接对出了下联.......
中年男子包括旁边的年轻后生顿时惊掉了下巴......
良久之后,中年男子方才回过神来,忽然变了一副面孔,眉开眼笑地对杨丰年说道:
“对的好啊......妙哉,妙哉......看来老夫是招了个好女婿啊——”
“什么,什么......女婿......我,我......”
杨丰年懵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中年男人笑着解释道:
“我这是对联招婿......琅琊挂灯笼,门脸悬红绸,这就是我们马家对联招婿的规矩,凡是能对出者,便就是我们马家的乘龙快婿......”
说完,他又盯着杨丰年问道:
“怎么,你不愿意吗?”
杨丰年连连点头:
“愿意,愿意,当然愿意......”
他是个穷书生,平时连村里的狗看到他都会绕道走,不要说结婚娶老婆了,娶蛤蟆还差不多......如今能够娶到大家闺秀,岂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哪有不愿意的,高兴都来不及呢......
......
就这样,杨丰年轻松做了马家的乘龙快婿,然,这还不算完.....就在他洞房花烛的当天,科考高中的消息亦随即传到了他的耳中......真可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双喜临门,双喜临门啊......
狂喜之下,杨丰年信笔豪书,写下了一个“囍”字......
这就是“囍”的由来......一直传到现在......
......
正因为“囍”是杨丰年“独创”,并没有任何官方印证,故一般字典不予收录也!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