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我很好反正一直都是偶尔被需要〉我很好反正一直都是偶尔被需要图片?

时间:2022-12-04 12:54:1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点上面『关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01

如果有人替你安排好一切,你也很满意,你还会说“自己有主见才最重要”吗?

反正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躺平,不让自己活得那么累。

而现实却是,没有几个人可以享受这样的人生,要么是根本没人替自己安排好一切,要么是自己对别人安排的一切不满意,基于此,才有了所谓“主见”的重要性。

这样讲是在提醒大家认清自己所处的现实,当你想要的生活只能靠自己去争取的时候,就不要妄想轻松,靠自己不是一条轻松的路,决定要走,就要做好心理准备。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嘴上说想要自己掌控人生,结果却说话不算话,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又想那样,靠自己走到半路累了,就开始幻想找个人依靠;有了依靠之后,又觉得没意思,说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人真的很难伺候。

人生在世,需要有所坚持,不管是对事业的态度,还是对感情的态度,唯有原则明确,信念鲜明,才知道该何去何从。在这方面做得不好的人,遇到需要自己抉择的大事,就会踟蹰不前。

有位读者说她不知道离婚是否是正确的选择,这就是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情况:

『凑合着到了退休,实在是感觉委屈,想离婚,却闹不清楚离婚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我跟他说了会去法院起诉离婚,他也同意,我不敢说离婚后的日子是否一定过得舒坦,但我相信不会像现在那么累,因为有很多过不去的坎都放下了。

在我看来,有些男人就是拎不清,大家都已经这么大的年纪了,不指望还会有什么改变,只有走离婚这条路。离婚后希望自己重新开始生活,虽然晚了点。』

我可以不负责任跟她说:“早离早解脱!”可以跟她扯很多男人不爱你就该如何的言论;我也可以不负责任吓唬她,说那么大岁数离婚没好处,会让别人看笑话。但给这种不负责任的建议,有何意义呢?真要是歪打正着帮到了她还好说,但如果误导了她呢?我会良心不安。

这种问题不管怎么说,最终都必须靠她自己去拿主意,这样跟她讲不是敷衍,而是,她的人生,只能由她做主,我可以引导她综合考虑利弊,但没权利替她做主。

回到问题的根本来讲,她之所以闹不清离婚是对是错,就是因为我们前面说的,她没有坚定的原则和信念。如果一个人有坚定的主见和原则,认为婚姻出现什么问题就该离婚,不会有错,就不会有她那种纠结了。

“原则和信念”这两种东西,只能靠自己去建立,什么时候建立就会在什么时候起作用,年轻时没有建立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年纪大了遇到难题了,还是要建立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才能解决问题。

希望她能明白这些道理,她所说的离婚后不会那么累,不该继续耗在拎不清的男人身边,就是原则的雏形,她只有真的相信自己认定的这些东西,才不会做了决定又后悔。关于离婚后是否会过得更舒坦,同样需要原则和信念的支持,只有先相信,才有可能成真;如果自己都不相信以后会过得更好,难免会生出对未知的恐惧。

02

另外一位读者遇到的婚姻问题,虽然跟前面那个案例不太一样,但其中牵扯到的原则和信念的道理是一样的。

她的婚姻问题主要在于婆媳矛盾,从一开始就有矛盾,她和她老公虽然感情好,但她老公有时候急了也会替婆婆说话。

遭遇这种问题的人肯定不止她一个,有的人会选择离婚,一了百了;而她却选择坚持,原因就在于她对信念的坚持:只要丈夫和婆婆不全是恶人,只要丈夫大方向上还过得去,只要婆婆不是苦苦相逼,自己可以不在意。

她婆婆把家里所有补贴都给了小姑,扬言以后养老不指望她,四处在外人面前说她坏话,她也没在意,原因同样在于她的原则:她觉得只要自己行得正,没必要在意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

后来她婆婆跟小姑闹翻,主动找她和好,说想让她养老,说女儿靠不住,她同意了,仍然是因为她的原则在起作用:“我与人相处向来如此,与其喋喋不休把人说服,不如让别人自己想通,当别人主动跟我和好的时候,局面才能由我掌控。”

这就是她同意给婆婆养老但有条件的原因,这样做是不再给婆婆出尔反尔的机会,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年龄在增长,我不可能一直与人勾心斗角,在必要的情况下追求相对稳定的生活,才能确保我以后的生活越来越顺利。”

综合看下来,她身上有个明显的特征:不管面对什么事,她都有自己的主见和信念,始终都知道什么事该怎么做,什么事不该怎么做。这种特征看似很繁琐,而事实上,人生在世如果没有这种特征,会更繁琐,因为不管遇到什么大事小情,你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

03

《羊皮卷》中有句话说:“人若想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要练习的就是精神控制法。”

这里所讲的“精神控制法”,不是那种被丑化的精神控制法,而是建立和坚持原则和信念,用于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心态,属于“心理自助”的范畴。

就拿如今正在折磨很多人的“忧虑”这种情绪来说,你有认真分析过你为什么会一直忧虑吗?

可以肯定地说,很多人都没有认真分析过,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习惯,没有想过心理自助,没有想过管理自己的情绪,只是在看到或听到别人同样忧虑时,感到共鸣,然后就没了。

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教育层面的忽视;二是网络风气的泛滥。

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人教过你怎样心理自助吗?有人跟你讲过心理问题吗?有人跟你说过情绪管理吗?有人引导你建立原则和信念吗?毫无疑问,很多人给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父母没教过,老师也没教过,自己只是偶尔听说过,或者看书看到过,这当然会造成认知方面的缺失。

一大群不知道心理问题关键的人跑到网上叫苦,其他人跟着附和,渐渐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风气:只是在一起叫苦连天,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也不可能仅仅只通过这一篇文章弥补所有人认知方面的缺失,只能说,这种问题需要全民一起努力,父母和老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被教育者自身也要懂得主动去扩充自己的认知,不要不假思索把所有不开心都简单归结为钱啊穷啊之类的原因,心理机制只能靠自己去内化,外在的因素并非根本。

简单来讲前面提到的“精神控制”,关键词在于“明确和坚持”两个词,比如,你只有明确忧虑等坏情绪对自己的身心没好处,只有坚持让自己情绪稳定或者鼓励自己留住好情绪,才能达到管理自身情绪的目的。其他事也是同样的思路,但行好事,结局都不会差。“好事”不是特指与人为善,更根本的是与己为善,养成在各方面都善待自己的习惯,你才不会被坏情绪所包围。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