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春节假期快结束时,马化腾在朋友圈感慨20年前腾讯QQ上线时的“心路历程”。
问世后,人们发现这只小企鹅出生已经20年了。
1998年,1 1月11日腾讯成立。紧抓柿饼和鼓3个月后,OICQ上线了。
OICQ山寨是以色列人开发的互联网直接交流软件ICQ。
1999年的网速很慢。即使在网吧这样网速密集的地方,下载速度仍然只有几K,第一代OICQ的量只有200多K,以较小的容量迅速挤进大众视野。
年的马化腾仍然是有梦想的程序员。OICQ作为“改变世界”的第一步,付出了无数汗水。
据 pony本人回忆,OICQ刚上线的时候,他每天都和同事一起去网吧找“暗房”,当“咳嗽”的信号声响起的时候,他们都会很兴奋。
当时玩OICQ确实是很流行的事情。在街小巷尽头的网吧里,经常能看到时尚的少年少女打开机器。经常用神秘的面孔从口袋里掏出纸条,输入账户密码。邪恶的魅力笑着开始“网上冲浪”。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有网络社交的概念。人们惊奇地发现“我们可以在网上扮演别人”。论坛、聊天室虽然由来已久,但都是以“表达观点”、“散发情感”为主的地方,关键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内容的结果。
作为人,社交总是最重要的社会需要。互联网时代,社交又有了新的意义。当人们发现可以用网名代替自己俗气的名字,用QQ签名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和情感,用QQ空间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时,QQ完全在广大人群中展开。
2000年,OICQ被ICQ的原作者起诉,不得不改名QQ,但这一改编开启了中文互联网的新纪元。
现在很多人都在进行所谓的陌生社交,其实毫不含糊地说,今天的陌生社交就是“性社交”,如果两个不认识的人通过网络认识,你想和他谈什么?互联网是虚幻的环境。如果网络掩盖了现实的羞耻和道德压力,人也会留下赤裸裸的本能。(George Bernard Show,网络名言)所以很多软件打着陌生人社交的幌子暗地里赚着“约炮事业”的钱。
tiaoimg.com/large/pgc-image/067e01090b4e40d5862c5b9ae6361bd3?_iz=31825&from=ar;x-expires=1706851187&x-signature=48fkoqqKAeAkflc3j7TljOoPzEg%3D&index=6" width="640" height="456"/>而其实在中国,真正做的好的陌生人社交,只有QQ一家,至少在那个年代是这样的。QQ的社交,不同于今天我们熟悉的陌生人社交形式。它的社交是一种在网络语境下的“现实社交”。你打开QQ,点开他的对话框,你看到的人是由一个以【网名,签名,QQ秀,QQ空间】所构成的立体的形象。你在展示自己,也在窥探他人。你们并不是赤城相见,而是在扮演一个你在网络上精心打造的“角色”。所有的社交最终都会变成熟人社交,只不过在QQ上,你熟悉的那个他和现实中的他是不同的。
曾几何时,当你要到你心仪的姑娘的QQ,你们在网络上相谈甚欢,你发现她竟然喜欢听你正在听的音乐,她的QQ秀竟然穿金戴银,跟她平时的画风完全不同,你翻着她QQ空间里的每一条说说,希望了解她多一点。或许你们在现实中还是说不上几句话,但是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你依然会因为她的上线欣喜不已,依然会因为她给你点了个赞,高兴好几天。
所谓“网络一线牵,珍惜这段缘”。并不是没有道理。
QQ就是我们的网络第二身份,而腾讯那些年一直在做的就是丰富强化这一身份。QQ宠物在屏幕上跳来跳去,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钻的身份标识,打游戏也要在QQ上点亮图标,而QQ等级更是毒瘤,多少青少年为了那个星星月亮太阳,整天挂着QQ。
终于,步子大了,扯到蛋了。
起初,只是一些不同的声音,然后是一些不入流的竞争对手,一些人生活方式的转变,直到有一天,这场灾难与整个腾讯帝国息息相关。
时代变了,人们有了新的需求。后来当马化腾回忆那段时间的时候,他依然会心有余悸,为当时的傲慢后悔不已,差点直接“两行泪”。
在十年之前,人们的网络社交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一个网络身份的社交,这个山头由QQ占领着。另一个是基于现实身份的社交,这个山头你们猜是谁在做?
对,是短信。
但是短信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收费。彼时的移动互联网还很贵,对于很多人来说,网费和短信费差不多。可后来,网费越来越便宜了,短信却还是冷冰冰的一毛一条,更别说“彩信”了,有人开始意识到,也许可以设计一个东西用网络来代替运营商的费用,终结短信的时代。
这个点子如今看来并不那么高明,谁都能想到,但是怎奈当局者迷,马化腾当年就没想到。
幸好,微信来了,腾讯绝处逢生。
如果说微信和QQ有什么区别,其实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说法。按照功能上讲,没什么区别。
可是事实就是摆在那里,大批的8090后用着微信,中老年人用着微信,而QQ是中小学生的天下,虽然总体用户活跃数上二者不相伯仲,但是用户画像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分成。
其实就像上面说的,QQ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它注重的点是用户可以在QQ上扮演自己的第二身份。当然也有些人觉得这种第二身份带来的压力比较大,就比如8090后的用户,他们已经过了那种需要通过网络身份来“彰显个性”的年纪,于是他们拥抱了微信,在这里,你加的都是熟人,你聊的都是有意义的事情。
微信和QQ都是社交软件,QQ重的是【基于网络身份的社交】,微信则是现实的增强,朋友圈也是用来增强现实身份的立体感的,它是【基于现实身份的沟通】,对于微信来说,沟通的内容更加重要,而QQ则不同,”聊QQ”对于很多人来讲更像是一种“娱乐活动”。
2019年了,网速更快了,4G时代已经接近饱和,5G时代正向着人们招手。网费更便宜了,前几年的短视频红利让很多人误认为,或许视频是下一个要抢占的社交滩头。
其实道理很简单,当人们看网络上的短视频的时候,他们的心态与和朋友沟通是完全不同的,那些精彩的视频,搞笑的段子都不是我们身边的朋友能够产出给我们的。那些拍视频的人想要获得的关注与荣耀也不是他的朋友能够提供给他的。短视频和社交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要不然为什么直到今天,视频电话也没有成为我们沟通的主流呢?
而对于这个时代占领,腾讯的判断就靠谱多了,它布局了大量的移动端游戏,更快的网速让移动端大型实时性游戏变为了可能,而游戏和社交确实是分不开的,毕竟“与人斗,其乐无穷”。
QQ已经走过了20年了,它曾遭遇危机,却也一路辉煌。当然并不是说,腾讯一直都对,或许有一天,马化腾又误判了形式,而这一次,并没有微信的救场。
或许有一天,腾讯会倒下,但是那也一定是在他“该倒下的时候”倒下,一定会有新的沟通产品诞生,来为大家提供更好的社交服务。
或许有一天,QQ也会倒下,但是不会是今天,QQ20周年,在这里我们要对这只陪伴我们20年的小企鹅说一声:
“生日快乐”
这里是NEXT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