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喜剧都是某种程度的悲剧。
所有的悲剧也是没有渲染的喜剧。
有一件事,本来会高兴和悲伤。
他只是在笑,因为他在看。
你想哭,那是你的经历。
比1的电影院总是热闹,座无虚席。
走出剧场和往常不同,没有看完喜剧就开怀大笑,没有悲剧过去后的眼泪,反而变成了不清晰的感觉。 在回家的路上,如果你想一下,你仍然没有线索,自然也不会太在意和同事表亲说话。
晚上闲着没事浏览网友的评论。大约有两种声音。有人认为炒饭捞钱,有人说周星驰笑有眼泪,电影是真正的喜剧之王。看到这些评论,我突然想起来,去电影院看了一遍。
电影开始,惠风明媚,天空晴朗,喧闹的街道,繁华的行人,略显破旧的衣服,骨头清晰的胳膊,戴着20年来看的《演员的自我修养》,好像当年尹川元帅又回来了。
重剑不锋利,不凑巧。《新喜剧之王》的故事并不复杂。电影本身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看起来没有内容。
风气轻浮,演技夸张,篡改经典,粗制滥造,配合台词,对付观众。颜值是正义,上位是成功,资历是公理,背景就像海心一样。电影以剧中话剧的方式,用一系列连环嘲讽式讽刺生动地表现了当今的电影界。(电影名言)我们的女主角,像梦一样,就是混杂在这里的平凡、跑着龙彩的小演员默默奋斗着,在底层挣扎着。
事实上,与其孤军奋战,不如坚持。
作为演员,像做梦一样对演出有自己的认识。她认为演出要追求真实和细心。这种年轻人注定不适合表面光鲜的名利场。她坚信努力会成功,明天会更好,但生活却起伏不定。冰冷的眼睛鄙视,讥讽辱骂,如影随形。就是这样。
坚定支持追逐梦想的梦想,像梦一样打鸡血,填满心灵鸡汤的唯一人是她的男朋友。
“白雪公主有几只眼睛?”
“两者”
「你有几只眼睛?单击
“两者”
“那你,为什么不能成为白雪公主?单击
这样苍白的逻辑是梦一样最困难的时候唯一的精神支柱。讽刺的是,这样的人最终像梦一样成为职业的合同男朋友。
原来他也是演员。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后来主人公得到了试镜的机会,前面的面试环节都很糟糕,最后一关逆转,成功晋级。因为她不再演戏了。
重现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情绪。这段情景无形也致敬了二十年前的《喜剧之王》,最终让尹天仇圆自己演员梦的,不是片场的导演,而是发盒饭的警察。在扮演卧底的时候,担着随时丢命的风险,他完成了比职业演员更了不起的一次表演。
这,或许就是导演自己对表演的理解吧!
其实,不只是影视圈。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唯颜值,唯背景,唯资历,已经渐渐深入我们的价值观。相反,对这些一无所有的人,则顺理成章的被安上了“小人物”三个字。
面对这个纷纷扰扰,错综复杂的世界,小人物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彷徨无措,总是缺乏着那一丝底气。
而小人物有梦想,更是特别残酷的一件事。
那种夜不能寐被梦想狠狠灼烧的痛苦,那种周围人有意无意嘲讽甚至欺凌,那种由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恐惧与挫败感,是你最亲密的朋友,跟你形影不离。
这种残酷,在周星驰电影里表现得尤为彻底。
别人家的励志片是:主角看起来是废柴,但其实呢?不是韬光养晦潜龙勿用,就是资源炸天扮猪吃虎,坚持到底,甚至稍微坚持,一定行。但周星驰的励志却是:你看起来不行,其实真的也不怎么行,如果不是机缘巧合,翻身大概真要等到宇宙毁灭。
但这些小人物,最后还是翻身了。
因为在极度残忍之后,终究还是周星驰的不忍。所以他让如梦受尽欺辱之后,终究还是因为一场意外咸鱼翻身。甚至让懂得欣赏如梦、最终回头是岸的王宝强,也得到了翻红的机会。
毕竟,童话是要有个完美结局的。
既是如此彻底的残酷,怎么还会被那么多观众称为喜剧?
大概其中还有一个少有人提到的元素:天真。刻骨铭心的残酷和无与伦比的天真相遇,总能迸发一种特殊的美。
每一次哭,又笑着奔跑,一边失去,一边在寻找。
在这个纸醉金迷,貌合神离的年代,有些人依然在坚守,在寻找着什么,依然相信我们的世界还存在那一抹天真。也正是最后这一抹天真,支撑起小人物那任何困境都无法摧垮的微笑,也守候着小人物内心深处自始至终的善良。那种随时自嘲自黑,不自贱不苟且的品格,才是真正的幽默感。
归根到底,周星驰只是想要幽默的讽刺,而不是真的想要严肃的批判。
他最想说的,还是生活,而不是演戏。
其实相比鸡汤,我更喜欢童话。童话很美,你明明知道童话不真实,却依然想去相信它;鸡汤太腻,它明明知道自己是假的,却依然叫你相信它。
这就好像一个特别简短的故事。某天,一个人通过某种方式预知了自己的命运。在得知自己惨淡一生之后,他依然信心满满,计划着如何最精彩的度过余生。人们往往以为难的是前者,其实更值得用一生去学的,是后者。
故事结尾,
佛问: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何必执着?
人说:浮生如梦,转瞬即逝,我只争朝夕。
向每一个平凡的人,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