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个性签名 正文
今年夏天又四十度了、今年夏天又四十度了下一句怎么接…

时间:2022-12-03 02:10:5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2022年这才刚开始,全球灾害又开始“躁动”!太平洋汤加海底火山多次喷发,火山爆发指数(VEI)至少为5级,预估后续可能会达到6级的水平,喷发所产生的烟尘在外太空都清晰可见。国内外网友将其描述为地球的一颗“青春痘”,其威力比人类历史上最厉害的核武器还要大。

VEI是火山爆发指数的简称,根据喷发程度分成1~8级,每提升一个等级,喷出物的规模就相差10倍。VEI指数为5时,喷出物的体积超过1立方千米,喷射高度大于25km,类型为普林尼型;指数为6级时,喷射量大于10立方千米,高度同样超过25km,类型为普林尼型或者超普林尼型。

上一次达到VEI 6级的火山喷发是发生在30年前的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事件,喷发出的能量相当于48000枚原子弹爆炸;换成TNT炸药,则相当于62000万吨!菲律宾火山喷发后,科学家发现,全球气候的异常现象持续了2年,平均气温降低了约0.5℃。

根据徐群等学者的跟踪研究,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气候也受到了明显影响。皮纳图博火山喷发于1991年,紧接着在1992年,中国夏季和秋季就出现了大范围的反常低温,从长江中下游到东北再到内蒙古地区,甚至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冷害。

卫星监测也进一步“实锤”,1992年时北半球确实进入了10年来最冷的时期,南半球的气候变化幅度则相对较小。由此可见,VEI 6级火山喷发足以“撬动”全球气候,像此次汤加海底火山喷发,VEI指数至少为5级,可能没有皮纳图博火山那么猛烈,但对2022年气温的影响已经在所难免。

据专家认定,汤加海底火山喷发已被评估为普林尼型,其特点就是爆发强烈,伴有岩浆物质的大量抛出。2022年的气候仿佛迎来了当头一棒,今年的气候局势可能不会像往年那么寻常。

▲根据气温纪录,全球每一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都对应着即将出现的全球降温,汤加火山喷发的“余威”将陆续显现,南半球受影响最大。

事实上从2021年开始,全球的极端天气事件就层出不穷,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英国的the week网站总结了2021年全球出现的异常天气事件,论致灾程度和恐怖级别足以被定性为“极端”:

在2021年1月,西班牙马德里出现了破纪录的降雪,2月份美国德克萨斯州出现冬季风暴,气温骤降至零下13℃,全州大规模停电。3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爆发极端洪水,大暴雨导致河流泛滥,上千人被迫撤离。

6月份,全球焦点转向莫斯科,当地气候中心监测到了34.8℃的高温,全球气温升高又多了一个有力证据。同样是在6月,北极圈内多处站点的气温超出30℃,而在正常情况下,同样的地方要等到7月份才能达到30℃以上。

2020年6月俄罗斯北部也出现了38度的高温

7月初,极端高温持续发酵,美国和加拿大的上空出现了异常的“热穹顶”现象,高温气体在“热炉”内反复加热,迟迟无法外散。加拿大利顿小镇的高温达到了破纪录的49.6℃,美国死亡谷也出现81℃的地表高温,北美多地居民因高温而猝死,引发全球关注。

7月份是全球气候异常的高频率期,北美这边是极端高温,欧洲和亚洲则是极端暴雨、洪水。在欧洲,一场特大洪水袭击了德国西部地区,摧毁了大量的房屋桥梁,上百人遇难,这是德国半个世纪以来遭遇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接下来就是大家最有感触的河南暴雨事件,无数国人为之牵绊。7月20日,河南郑州等地遭遇大暴雨和特大暴雨,1小时内降雨量超200mm,城区和乡镇洪涝严重,极端性和危害性不言自喻。

8月,希腊野火;9月,飓风“艾达”登陆美国;10月,印度和尼泊尔被季节性洪水袭击;11月份,龙卷风横扫美国中西部;12月,超级台风“莱”登陆菲律宾,伤亡近千人。

纵观整个2021年,论灾害的高发程度,无疑是多灾多难的一年。诸多证据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变得越来越极端,夏季出现异常高温和暴雨,冬季出现异常低温和降雪,两极分化严重。归根到底,全球气温升高依然是幕后的始作俑者,这次汤加海底火山喷发确实可能会给地球“降温”,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全球变暖依然是大趋势,这一点是不变的。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4)也指出,21世纪全球温度将持续升高,并且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与工业革命之前的基准线相比,2011~2020年全球气温升高了约1.09℃(其中约1.07℃的增温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表温度平均每10年上升约0.2℃。

经过研究,多国科学家也发现了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之间的关联。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篇论文Summer weather becomes more persistent in 2 ℃ world指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提高2℃,那么北半球中纬度的干旱、热浪以及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持续时间可能会增加。

科学家通过气候模型预测,2℃的升温足以对全球气候产生巨大影响,中纬度14天以上的高温天气将比同期增加约4%,北美东部的极端干燥、高温将增加20%。

最后视线再回到中国。在我国发生的很多气候事件,背后也能找到全球气候异动的“蛛丝马迹”。

在去年冬季,我国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寒潮,其中12月下旬的寒潮被称为“霸王级寒潮”,1月的寒潮则被称为“帝王级寒潮”,幕后黑手就是北极涡旋。根据监测,涡旋的中心竟然抵达了我国吉林、辽宁北部,内蒙古的东部,导致局部出现了零下52℃的极端低温。

然而到了2月份,北极寒流却开始转向美国,亚洲南部的暖流从赤道流向中国,与寒流一进一退。因此,国内极寒之后又出现了极暖现象,美国则恰恰相反。冬季气候反复不定,背后由北极漩涡一手操控。

北极寒潮为什么会南下呢?正常情况下,北极的冷空气会被漩涡(强西风急流)牵制,一般不会轻易南下。但是当全球气温升高,北极气温不再那么低时,极地涡旋对冷空气的束缚力就会变弱,导致冷空气南下,在我国北方形成频繁的寒潮。

图源中央气象台

就在不久前,国家气候中心也发布通知,春运期间国内发生极端降温的概率较大,需要注意加强防范。根据预报来看,全国的新一轮雨雪正在酝酿,而且南北都会下!今年春运从1月17日开始,前后历时40天,气候异动主要表现为气温降低,降雨偏多,东部和西南地区大雾变多,低温性的雨雪、冰冻天气呈阶段性爆发。

如果全球气温继续升高,比工业化前基准线提高2℃,恐怕极端的天气事件还将变本加厉,北极寒潮南下说不定就真成了家常便饭。这里也提醒大家,对今年春运期间的极端气温应注意防范,提前做好准备,注意雨雪、冰冻对出行和健康的影响。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