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千村万户 讲精彩故事
乔屹基和他的富民农庄
乔屹基是名人,也是能人,更是乡亲们心中的致富带头人。
这位年仅35岁的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梨花镇东壕赖村党支部书记,是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劳模和全国劳模、2015感动内蒙古人物、全国扶贫先进个人、自治区新农村新牧区致富带头人、全国最美村支书候选人;他所在的东壕赖村被评为全国第四届文明村镇,村支部被命名为“自治区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他带领农户注册成立的“卓资县富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自治区的示范社。
“吃过苦,更知道甜。这是他回报家乡的原因。千辛万苦,创业有成,全都用于建设新农村,是良知让他超越了常人!做大事、挣大钱,不是为自己,是为了更多的人!”这是2015感动内蒙古人物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乔屹基,正在用非凡的勇气和实力打造内蒙古的“华西村”。
走近乔屹基,走近一个传奇。
富民农庄
早就听说过乔屹基和他的富民农庄。2013年,壕赖村投资七千多万元,建设了一处占地2382亩,以农家旅游为主题的“富民农庄”,集接待服务、田园观光、生态养殖、水上娱乐、传统作坊、民俗文化、度假养生“七大功能区”为一体,农庄果园共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132栋,简易大棚106个。栽种了鲜桃、李子、杏、樱桃、草莓、红枣、桑葚、人参果、火龙果等几十种水果,特色观光农业蔬菜大棚吸引了众多区内外游客采摘。
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众人倾心。
来,先看看风光如画的江南美景:
看看这匠心独运的餐厅:
看看这精心谋划的特色养殖:
再看看这让人垂涎欲滴的大棚蔬果:
不管你见或没见,不管你信与不信,这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户人手上做起来的大产业,这就是一个35岁的年轻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最好见证。
苦涩的过往
乔屹基的童年很苦。
9岁就没了父亲,家里的日子穷得叮当响。娘是个要强人,再苦再难也不跟外人吱声,想尽法子要把孩子们拉扯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乔屹基16岁就离开家乡到外边找生计,希望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一家人的好日子。
美梦在冰冷的现实面前总是不堪一击,16岁稚嫩的肩头还扛不起这么沉重的担子。在外漂泊打工了三四年,什么苦都吃了,什么罪也受了,到头来却两手空空,还欠下七、八万元的外债。过年不敢回家,腊月二十七八从墙头翻进自己家院子,过完三十儿再翻墙出去,怕讨债的堵住门口。母亲连家门都不愿意出,害怕邻居们指指点点的目光。二十岁在农村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乔屹基看中一个姑娘,姑娘的妈妈摇头摆手:“除非你拿着枪来抢,我是不能把姑娘嫁给你!”
心像刀子剜一样疼。已经趴展了,再坏还能坏到哪儿去?不爬起来往前走,连个人都活不成!倔强的乔屹基咬牙把眼泪咽回了肚子里。
“我富了,还
有乡亲们呢!”
只要方向对、办法足、肯吃苦,改变就在几年时间。
几年间,乔屹基利用当时全国煤炭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白手起家、抢抓机遇,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不仅还清了外债,还腰包鼓鼓地回到了家乡,让心仪已久的姑娘风风光光嫁进了家门,让委屈已久的母亲在村里扬眉吐气。
可是这颗心啊!为什么还是如此煎熬?
乔屹基轻松不起来。他想起了父亲在世时跟村民的感情,想起了最艰难时候乡亲们的帮扶,想起了现在村里那一排排破旧的危房和大伙儿凄惶的日子。鹤立鸡群的滋味不都是美好的。
一切为了乡亲们!乔屹基豁出去了。
2007年,乔屹基一回到卓资县就牵头在卓资山镇组建了“大头煤场”,由于讲究信誉、经营有道而远近闻名。组建当年,“大头煤场”就为卓资县学校和贫困居民无偿援助了84吨煤。
2008年,为了改变传统种植观念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束缚,卓资县委、政府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粗放经营模式,在全县大力推广设施农业。乔屹基看到农业发展的春天就要来了。他投资90万元,在交通便利、水源富足、人口相对集中的梨花镇土城子村建起100座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彩椒、西红柿、芹菜、茄子、葫芦等精细蔬菜,经济效益比种植传统品种增效几倍,当年纯收入达到40多万元,同时带动安置梨花镇40多名农民就业。
乔屹基成了当地的名人。当地党委、政府领导十分信任他,于是,他担任了东壕赖村党支部书记。
敢教日月
换新天
刚到东壕赖村的时候,村里的发展几乎瘫痪。村里六七年没有村支书,都由乡干部兼着;村中455户常驻户只剩下255户,有200户常年在外地打工。村民守着这片土地却不会干、不敢干、不想干,农业生产停滞不前,一年下来人均纯收入只有两千多元。
一切从头开始。乔屹基自己掏出一百多万元给村里打井、修路,首先解决了交通和吃水问题。 基础设施解决了,乔屹基提出来“要想富,先修路,设施农业是出路”的发展目标,他开始琢磨发展马铃薯产业,建温室大棚。当地都是五月份开始种马铃薯,他偏反其道而行之,提前到三月十五号就种!七月份正是当地马铃薯青黄不接的时候,他的马铃薯提前两个月上市,从地里拉的价格每斤就卖到一块五、六,乡亲们当年就挣了钱。
2009年2月,乔屹基率先注册成立了“卓资县富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入社农户101户,入股资金106.25万元,发展设施农业种植面积522亩,每亩土地纯收入达到4800元,比传统农业种植的豆类亩增效几十倍。
2010年,东壕赖村大力拓展大棚蔬菜种植,新建大棚300亩、温室32亩,配套机电井3眼、安装膜下滴灌400亩;又先后投资240万元,新建成集清洗、切菜、包装为一体的蔬菜脱水厂;相继培育出脱水蔬菜、大棚滴灌马铃薯、大棚青椒三大特色产业,合作社注册的“乔大个”系列商标,得到国家有机商品认证;
2012年,东壕赖村推行“合作社建园,支部管理,村民经营”的模式,自筹资金新建了占地85亩集水中养鱼、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观光园”;同时,乔屹基自己垫资700万元,新建了一处建筑面积9750平方米、可容纳286户村民的幸福院,为村里的孤寡老人建起了一个温馨家园。
乡亲们手里有了钱,乐开了花,但他并不满足。他琢磨着不能光指那些马铃薯挣钱,要想真正让村里富起来,让乡亲们挣上大钱,还得进行产业转型,提档升级。于是,2013年他开始转型做旅游产业,投资七千多万元着手盖起了富民农庄,2014年正式开放。
成绩不是说出来的,是两手茧子、一身疲累和满腔热血干出来的。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昔日死气沉沉的村庄,今天已经大变了模样。
十个全覆盖
件件暖心怀
自治区提出“十个全覆盖”的奋斗目标后,乔屹基的心里更踏实了。
他说:“ 我们村里之前的便民超市、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啥的都已经有了,这次政府又给我们把所有的房屋都修好了,老人们都说一辈子也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修了油路、安了路灯、通了自来水,跟城市感觉一样!还比城市空气好得多。特别是修了油路以后,来我们庄园的客人是越来越多了。我还建了农家作坊一条街呢!”
农家作坊一条街把传统的油坊、磨坊、碾坊等加工生产车间都集中到一起,用传统技术,不放任何添加剂生产加工米、面、油、豆腐、豆芽和粉条等,包装成礼品盒供观光旅游的客人购买。乔屹基让村里有手艺有特长的村民都来农庄打工,同时带领村民围绕作坊所需的生产加工原料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农庄统一收购,千方百计提高村民收入。
现在,东壕赖村已经有五十多户外出的村民返回村里居住,村民的人均纯收入2014年达到11600元,今年预计能达到15000元。
当村民还在享受红红火火、日新月异生活的时候,乔屹基这个黑黑壮壮的敦实汉子又开始眉头紧锁,为村里下一步的发展做打算了。他说:“下一步在巩固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得加大力度向旅游产业转型,今年农庄想评个3A级景区,想办法还得往大做,得让乡亲们挣大钱。组织给我那么多荣誉是对我的认可,我得对得起这荣誉,坚持往下做。”
乔屹基,正像是他的名字一样,稳如基石,屹立不倒,在致富奔小康这条道路上带领着乡亲们,一步一个脚印,真正走出一条平坦宽阔的康庄大道。
(驻乌兰察布采访组记者 单奕韬)
来源:麦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