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创3D动画《武庚纪》
在国创动漫内容日渐丰富的2017年,一部由玄机科技出品制作的国创3D动画《武庚纪》吸引了笔者的注意。除了脑洞大开、对封神榜故事的重构和玄机槽点满满的人物建模外,笔者最在意的,还是原著漫画《封神纪》的两个香港作者——郑健和、邓志辉。
对于国创漫画的发展,港漫一直是个绕不过的话题。
漫画《封神纪》
关注有妖气漫画平台的朋友可能知道,同样由他们创作的西游题材漫画《西行纪》正在连载,ID是马赛克工作室,点击量已有9700万之多。
西游题材漫画《西行纪》
硬朗丰富的人物设定、细腻流畅的分镜和复杂写实的画风线条依旧是港漫的最大特点,这和承袭日本少女漫风格的内地国漫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在模式运作上,香港商业漫画先于内地近30年,模式更加成熟,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
郑健和
作为目前香港商业漫画的主流作者之一,郑健和的从业经验并不少。从加入老牌港漫公司邝氏出版社、编写《魔神传》出道,到转投海洋创作公司,再到2006年自立门户组成“一本创作”,他的作品长期占据香港本土市场的销售榜。
漫画《野狼与玛丽》
电影《野狼与玛丽》海报
2016年台湾拍摄的小成本口碑之作——鬼马cult电影《野狼与玛丽》,也改编自郑健和的同名漫画。
当然,这并不是原创港漫第一次进入内地的文化市场。早在2001年,由马荣成漫画作品《风云》改编而成的电视剧《风云之雄霸天下》就风靡内地,刮起了一阵武侠旋风。
“步惊云”、“聂风”、“雄霸”、“绝世好剑”、“雪饮狂刀”……片中一系列的角色名词成为热词,也成了不少90后的童年回忆。
2001年电视版《风云》,左起:何润东、千叶真一、赵文卓。
当然,在2001年电视版之前,由嘉禾出品,刘伟强执导,郭富城、郑伊健、舒淇主演的1998年电影版《风云》,也已经是当年香港年度最卖座的电影之一了。
1998年电影版《风云》,郑伊健、郭富城主演。
《风云》漫画开始连载于马荣成1989年自己创立的“天下出版有限公司”的《天下画集》,最初是每周一期,后转为10日刊,从100期以后直到2013年完结,均为每两周一期。大约每隔3个月,天下出版社将数期《风云》内容汇集为合订本。
漫画版《风云》中的步惊云、聂风形象。
大约从2005-2006年开始,在别的同学开始追《妖尾》《灼眼的夏娜》《火影》等日本动漫的时候,托街口小书店的福,笔者和班中一众男生沉迷于港漫所搭建的武侠世界中——比如李志清的《三国志》《射雕英雄传》、司徒剑桥的《四大名捕》、黄玉郎的《神兵玄奇》《大唐双龙传》以及最受欢迎的马荣成的《风云》。
记得当时还偷偷用零花钱买了十几本《风云》,20元一本的价格并不便宜,被父母骂了个狗血淋头。
按现在的产业角度来看,《风云》是非常成功的IP综合运营案例,漫影视各种形态的流量与数据都非常好看。
2008年,基于原著改编的、由林超贤执导的武侠动画电影《风云决》在内地斩获2174万的票房。2009年,锦天科技更是开发了《风云》的RPG游戏。同年,由“彭氏兄弟”之一彭发执导的电影版《风云2》,在11年后重回大银幕,又是一番港漫复兴的风潮。
在这一系列的改编中,最为原著党称道的就是对人物造型的极致还原,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完美还原了漫画里的人物形象。
其中还原度最高的当属千叶真一扮演的雄霸。
《风云》可以说是港漫黄金时期的代表之作。据报道,当时销量最高的一期是《风云》第二部的完结篇,也就是1998年《天下画集》第259期,实际销量超过20万本。而《风云》在2003年“非典”之前的销量,一直保持在13万至14万本左右,对于本身体量不大的香港市场来说,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作者马荣成本身十分低调,是一个“作品比人红”的典型。但是接下来笔者要介绍的这位“港漫教父”,他身上的故事则要精彩得多。
黄玉郎
相信只要看过《龙虎门》的读者朋友们,对黄玉郎这个名字不会感到陌生。除了漫画家身份,他还有一个身份更为知名——香港著名女星黎姿的前男友。
1988年,16岁的黎姿在朋友的介绍下,与37岁的黄玉郎相恋,后因黄玉郎要跟前妻倪诗蓓(张国荣前女友)复合而分手。
当然这都是娱乐圈的花边新闻,黄玉郎真实的故事更加精彩。
黄玉郎原名黄振隆,香港著名漫画家,香港漫画界教父级人物。13岁开始投稿做画稿小工;19岁时在挫折中构思出“小流氓”这一题材,也就是《龙虎门》的前身。
传奇漫画《龙虎门》
甄子丹、余文乐、谢霆锋主演的电影版《龙虎门》。
在经过10年磨砺后,1979年,29岁的他组建“玉郎国际”出版公司,开始整合全香港的漫画产业,并引入“分工流水”的产业化概念,将故事、初稿、勾线、彩绘等几部分分拆,提高了漫画业的效率。
他还挖掘培养了日后的“神话”——马荣成(以及当时崭露头角的《中华英雄》)。
但是在1987年的香港股灾中,公司亏损严重。为了不让自己的心血被他人收购,无奈之下,黄玉郎做假账强撑门面,最终被判入狱两年。
而就在他身陷官司之时,香港的本土漫画被《龙珠》《哆啦A梦》等日本漫画攻占。
1993年,黄玉郎重出江湖。1997年取得金庸授权,开始绘编《天龙八部》题材,“港漫武侠化”也就此滥觞。
纵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玉郎可谓是港漫的“教父”,一点也不为过。
传奇漫画家上官小宝
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就是与黄玉郎齐名的传奇漫画家——上官小宝。他的成名作《李小龙》与黄玉郎的《小流氓》几乎平分了1970年代的香港漫画市场。上官小宝的“邝氏出版社”(上官小宝原名邝东源)更是推出了日后风靡香港的《古惑仔》,作者“牛佬”文启明也是上官小宝的得意弟子之一。
《古惑仔》漫画
《古惑仔》电影剧照
而上文提到的郑健和,出道之初也曾效力于邝氏。
上官小宝与黄玉郎,是港漫30年沉浮中的一对宿敌与朋友,有过合作也有过对立,经常处于此消彼长的位置:一方尽领风骚,另一方却失意无奈。
上官小宝更多的贡献也许是他带出了许多1980-90年代的港漫大家——李志清、冯志明、牛佬、赵汝德等中流砥柱。
在进入新千年后,港漫也和香港电影一样,开始进入一个缓慢的下坡期,没有特别出挑的惊世作品出现,但也不乏其他的优质内容。在内地比较著名的就是2003年开始连载的司徒剑桥的《四大名捕》。同样由黄玉郎监制,取得了温瑞安的原著授权。
《四大名捕》
也就在近十年,由于国内市场萎缩和国内政策等因素,香港漫画家也和香港导演一样开始“北上”,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为港漫的复兴做准备。比如2010年,司徒剑桥与最世文化合作的《幻城》,便站在了IP热潮的最前端。
港漫兴起衰落的周期其实和香港电影是十分相似的。都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达到顶峰;90年代末期开始缓慢下降,新千年后慢慢式微。
同样作为内容产业,港漫更能反映出香港实体出版业的发展历程。除了亚洲经济重心北移至内地以及本土市场的萎缩,盗版与互联网新内容的兴起也是港漫式微的客观原因。
从主观上来看,武侠主题自商业港漫兴起之初就贯穿其发展路径,从《龙虎门》的“市井义气”到《古惑仔》的“黑道血拼”,再到《风云》的“武林争雄”,无一不是武侠题材的衍化。
港漫的辉煌吸引了一批武侠题材的死忠读者,为满足他们的需求,出版社不断推出武侠题材,最后导致题材大量重复与僵化。
过于偏重“男频”题材,使得港漫丢失了更多开发创意的可能性,也大大限制了新人新作的出现。
随着内地IP综合开发热潮的出现,港漫似乎慢慢寻找到了可能复兴的平台。在IP井喷,内地漫画产业规模小、不专业的情况下,引入更多专业成熟的港漫作者,也未尝不是件可以尝试的事情。
内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兴起更是给了港漫一个特殊的复兴的平台。而在目前的内地市场,武侠仙侠玄幻更是热门题材,对于浸淫武侠多时的香港作者来说,也十分对口。
在目前的IP大潮中,大众对原创内容的渴求愈来愈大,港漫的复兴似乎也出现了转机与希望。但最终港漫是否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发展,还需要更多时间和样本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