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齐策》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很有才华的人叫颜斶。国君齐宣王得知,便召他进宫。
次日,颜斶闻诏进宫,谁知当他走到殿前的阶梯时,就停住脚步,不再往前走。宣王对此很奇怪,便说:“颜斶,过来吧!”颜斶听到后,不仅一动未动反而说:“大王,您先走过来吧!”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斶目无君主且口出狂言,都责备道:“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何来的胆量叫大王过来?”
颜斶却说:“如果我走到大王面前去,则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但如果大王走过来,则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的权势,还不如让大王得礼贤下士之名好。”
齐宣王听后恼怒说道:“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颜斶神色自若地说:“当然有,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下过这样两道命令:‘谁敢在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为万户侯。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觉得自己理亏,心中也明白他是个贤能的人,便诚恳地要求他留下来,并保证他官居高位、富贵荣华。
谁知颜斶却辞谢道:“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质朴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
“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斶。”
颜斶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于今人看来,颜斶的选择可能实在令人难以理解:放弃得到高官厚禄的机会,只愿屈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有时候真正的财富并不在物质的多少,更多的是来自于一个人内心的充盈。
或许,我们做不到像颜斶一般抛下一切财富官爵的真忘我,但是,在做决定前,停顿片刻,先问问内心最为真切的声音,避免为了物质利益而迷失自我,怕是每个人都可以努力实现的。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编撰,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