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医院近日完成国内首例人子宫移植手术,引起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一些饱尝子宫缺失之苦的女性更是将手术视为救命稻草。对此,有专家表示,国内首例子宫移植手术具有开创性意义,但要实现怀孕生子的终极目标还面临重重挑战。
1顺利怀孕生子才是真正成功
22岁的西安女孩因患有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婚后无法生育。她要想拥有自己的孩子,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进行子宫移植。女孩43岁的母亲强烈要求将自己的子宫移植给女儿。11月20日,西京医院妇产科等11个学科、38位专家协作,同时为母女手术。手术很成功,新移植子宫已经成活。这成为国内首例人子宫移植手术成功的案例(手术详细报道请见文末)。
对此,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妇产科专家认为,子宫移植手术,能够妊娠、平安分娩才是终极目标。移植手术后还会面临很多问题,异体子宫移植后的妊娠和结局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这位专家表示,虽然新植子宫已经存活,但术后观察时间毕竟还太短,子宫植入后是否会出现排斥反应,子宫能否长期存活,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子宫内膜能否恢复正常激素水平,有正常的生理周期,也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教授指出,在排卵过程中,输卵管内有输卵管伞,能够抓住卵子,如果子宫移植后输卵管有瘢痕,灵敏性就会受损,抓不住卵子,就会造成受孕困难。现在通过体外人工受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要实现子宫移植后自然受孕,难度还很大。
也有产科专家认为,即使子宫移植术后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受精卵能否成功着床、顺利发育,一切都还是未知。子宫内膜容受性是影响孕卵着床、胎儿和胎盘发育的重要因素,异体子宫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如何,能否顺利接纳受精卵还未可知。如果出现排斥,可能导致早期流产,继续妊娠过程中也可能面临额外风险。
此外,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是否会受到免疫抑制剂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观察。伍学焱说,子宫移植后,受体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这可能会对生殖细胞产生致畸作用。但一个有利因素是,自然怀孕时母亲的免疫系统也处于抑制状态,以便机体顺利接纳胎儿。子宫移植后免疫抑制剂是否可以少用或停用,还需要观察。
2移植子宫怀孕生子全球仅一例
据了解,在女性不孕症患者中,约8%是子宫性不孕。目前,子宫移植是治疗子宫性不孕的唯一可行方法。西京医院完成的这例手术是国内首例,也是世界第12例。在此前进行的11例移植中,8例子宫存活,1例成功分娩。从全球范围看,真正能在子宫移植手术后顺利妊娠分娩的成功案例还非常稀少。
世界首例人类子宫移植手术于2000年在沙特阿拉伯进行。一名46岁双侧卵巢囊肿患者将子宫捐献给一位26岁因产后出血切除子宫的女性。令人遗憾的是,移植子宫在存活3个月后因血栓导致急性子宫坏死。
2011年8月,土耳其一名先天性无子宫的22岁女性接受了子宫移植手术,3周后出现月经。这位女性随后通过植入受精卵成功怀孕,但怀孕6周后不幸流产。
目前开展子宫移植手术最多的国家是瑞典,曾先后实施过9例,其中2人后来因并发症被移除子宫。2014年9月,全球首个移植子宫孕育的婴儿在瑞典哥德堡大学医院顺利出生。她的母亲36岁,是之前接受子宫移植的9人之一,移植子宫来自其一位61岁的朋友。女子接受子宫移植后,曾出现排异反应,但随后通过服用多种药物控制住症状。手术6周后,女子恢复月经。手术大约1年后,医生向女子的子宫中植入一枚受精卵。3周后,女子成功怀孕,最终施行剖宫产手术产下一名健康男婴,体重为1775克。
专家指出,虽然多个国家现在都在积极尝试子宫移植技术,并已有成功怀孕生子的案例,但是子宫移植技术并非一项十分成熟的医学技术,子宫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子宫供血特殊性导致移植后易出现血栓问题影响子宫的长期存活,母亲能否成功受孕,胎儿能否正常发育等,诸多技术难题还有待更深入研究和探索。
3媒体和公众应理性对待
子宫移植手术的伦理问题是绕不开的焦点话题。西京医院实施子宫移植手术前,医院伦理委员会进行了严格论证和审批。
北京协和医学院社会医学系张新庆教授表示,在这例手术中,母亲甘愿为女儿捐献子宫,女儿夫妻双方也都知晓,符合知情同意、自愿、利他原则,且手术风险可控,其家庭成员愿意为之接受一定风险,来换取生儿育女的幸福,在医学伦理上可以接受。但子宫移植在社会文化中具有文化、道德敏感性,涉及性与生殖,在夫妻生活、生育下一代等方面的确有伦理问题存在,需要慎重对待。
子宫移植更大的伦理争议还在于,子宫移植并不是拯救生命的移植,它与心脏、肺、肝脏、肾脏等器官移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有国外学者提出,如果只是为了进行有争议的“生活质量”移植,而冒巨大外科手术风险,那么子宫移植是否合理,还有待考证。浙大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主任医师金杭美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到,子宫移植所付出的代价和实际效果相去甚远,双方付出代价太大,开展该技术意义不大。
张新庆认为,鉴于子宫移植在技术上还存在不成熟性,对于子宫移植的研究探索有待进一步深入,媒体和公众应慎重对待子宫移植技术,不提倡、不鼓励对这一技术过度追捧。
文/健康报记者 谭 嘉
图/源自网络
输入单行小标题子宫移植 无子宫女子有望当妈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孙永旺 罗政锋
新闻背景:近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妇产科等11个学科、38位专家协作,成功将一位母亲的子宫移入女儿体内。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新移植子宫已经成活。作为国内首例子宫移植,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年轻女子意外发现没有子宫
杨华(化名)今年22岁。2013年,她因从未来过例假,来到西京医院妇产科就诊。原以为只是比同龄女孩来月经稍晚,但随后出来的B超结果,却让杨华有些天旋地转: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
在与医生的进一步交流中,杨华得知,想拥有自己的孩子目前唯一可行方法就是进行子宫移植。虽然目前国内尚未开展此类手术,但西京医院从2012年就开展了相关研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医生的这番话,让原本陷入绝望的杨华,又看到一丝希望。
杨华的母亲得知自己可能帮助闺女弥补遗憾,毅然决定将自己的子宫捐给女儿。在等待移植的日子里,杨华顺利地走进了婚姻殿堂。令她感动的是,爱人对手术也非常支持。
子宫移植要克服诸多困难
因子宫位于人体盆腔深部、血管纤细,术中血管切取、缝合难度极大,加之排斥反应强烈,以及围术期护理和治疗均面临严峻挑战等原因,子宫移植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在国际上,也仅有个别国家尝试过数例。
西京医院妇产科陈必良教授等多位专家,自2012年起开始进行相关研究。目前,已成功开展数对山羊间子宫移植,在手术、麻醉及抗排斥反应等多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进行子宫移植前,该例手术先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专家们分别于2015年4月、8月,为杨华进行了阴道成形术,并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得到了杨华和其爱人的受精卵,冷冻起来为后续孕育子女做好准备。
14个小时完成子宫移植
11月20日,西京医院妇产科等11个学科、38位专家同时为杨华和母亲进行手术。术中,为将风险和创伤降到最小,陈必良教授利用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技术,为母亲进行世界首例机器人辅助子宫切取术。随后,专家们将母亲的子宫顺利放入杨华体内,并由显微外科赵广跃副主任医师在显微镜下进行了血管吻合显微手术。术中当血流开放后,发现新移植子宫瞬时红润、饱满,超声显示血流平稳顺畅,证明血管吻合良好。整个手术历时14个小时,获得成功。
术后第2天,母亲即可下地活动。杨华的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指标正常,新移植的子宫已经成活。待杨华身体恢复一段时间后,下一步,专家们将把此前冷冻的受精卵移入新子宫内,帮助她和爱人实现做父母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