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游戏名字 正文
手游《找你妹》:缝合者政治与能力想象力

时间:2023-05-03 06:49:1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孙静

巴赫金(Mikhail Bakhtin)曾讨论过“狂欢式的笑”。他认为民间诙谐文化包括三种形式:各种狂欢节类型的节日庆祝活动及诙谐的广场表演活动;所有诙谐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包括戏仿作品;各种形式和题材的广场言语,包括脏话、发誓、诅咒、民间的褒贬诗等。[33] 狂欢节的笑首先是一种节庆的诙谐,具有全民性和大众性。此外,这种笑针对所有的人和事物,整个世界都可以为其提供笑料。巴赫金特别强调,这种诙谐也包括取笑者本人。第三,狂欢式的笑“既是欢乐的、兴奋的,同时也是讥笑的、冷嘲热讽的,它既否定又肯定,既埋葬又再生”。[34] 如此一来,狂欢式的笑就成了一种全民性的自嘲和嘲笑他人的狂欢。

在这个维度上,民间诙谐文化就形成了一种喜剧修辞,与糗文化发生了联系。所谓喜剧修辞,是指用“狂欢式的笑”替换现实的困境。也就是说,人们将现实的困境进行戏仿式改写,然后哈哈一笑,以此来忘却现实中的困窘。“喜剧修辞”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发挥作用,是因为人们往往会专注于理解笑料,并止步于此,却丧失了反思现实的动力和能力。毕竟,笑是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当愉悦感一旦产生,人们就会误认为所有的烦恼都已经被治愈了。作为一种互动式的糗文化,《找你妹》的游戏角色就采用了这样一种喜剧修辞,让玩家沉浸在恶搞符号中,用碎片化的糗段子引发“狂欢式的笑”。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找你妹》中糗角色所隐含的糗政治。从表面上看,“狂欢式的笑”发挥着否定和颠覆现实秩序的作用,巴赫金已经将此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证。电子游戏《找你妹》也为玩家提供了一种幻象:碎片化叙事是对宏大叙事的消解,而糗角色则是对现实主导性文化的颠覆。如此一来,游戏向玩家传达出一种微观权力关系,即玩家有创造抵抗性文化的能力。因此,游戏使玩家在能力层面上获得创造力幻觉的驱动力。

然而,将这种喜剧修辞进行解码后,我们就会反思以上抵抗的有效性,因为喜剧修辞促使游戏中的微观权力关系发生了反转。

具体说来,喜剧修辞使用戏谑地方式改写着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窘境,将其转变成一种供人们消费的消费品。从暴走漫画到《万万没想到》,从《屌丝男士》到《煎饼侠》,所有的糗文化产品都遵循着从“反抗”到被商业收编的路径。以《万万没想到》为例,第二季中的广告已经远远多于第一季,其商业性可见一斑。更值得反思的是,不管是大鹏,还是扮演王大锤的白客,这些讲述糗文化的主角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精英了,只是在按照“糗人”的剧本来演戏而已。“囧系列”电影和表现明星窘态的电视真人秀则更是赤裸裸地用明星来戏仿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困窘状态。在这种状况下,人们从抵抗者变成了消费者,而“笑”就成了一种消费行为,《找你妹》中的糗角色所造成的后果亦是如此。因此,这款浸润糗文化意味的游戏在消解着玩家的抵抗性。换句话说,游戏并没有让玩家获得创造力,反而围困了玩家的能力想象力。这就是糗角色所隐含的糗政治。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