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游戏名字 正文
坦克世界官方网站

时间:2023-05-02 19:22:5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图1中国军队的Pak36)

抗日战争期间,对中国军队威胁最大的是日军频繁出动的装甲车和轻型坦克。虽然日军装甲车辆的装甲厚度多在16-25毫米之间,与其他军事强国的装甲车辆相比,显得不堪一击。但是,由于中国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往往对其无可奈何。

国民党军队曾于1934年向当时的纳粹德国购买20门PaK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由于数量较少,只少量装备第36、第87、第88师和教导总队等德式装备部队。上述各师内只编有1个装备4门反坦克炮的反坦克炮兵连,而当时一个德国陆军步兵师则配属有师属反坦克营以及团属反坦克连,总共装备75门反坦克炮(尚不包括其他能执行反坦克任务的火炮)。与之相比,中国军队的装备数量实在少得可怜。

当时,日军主要以大量的37毫米平射炮和步兵炮执行反坦克任务,由于国民党军队装备的装甲车辆数量稀少,对日军基本不构成威胁。因此,日军并不重视反坦克炮的开发与装备,只是在每个步兵联队内装备有1个6门制的37毫米反坦克炮中队。此后,在日苏诺门罕战役中.日本被苏联机械化部队痛击后,才急忙开发出新型47毫米反坦克炮。

1936年,国民党政府再次向德国订购了大批军火,其中包括120门PaK 35/36。到1937年初,这批反坦克炮连同12万发炮弹运抵中国,开始列装国民党部队。1938年初,为补充“凇沪会战”后的装备损失,国民党政府又派专人在香港与德方谈判。中方提出一系列军购要求,其中包括30万支步枪、3万支驳壳枪、2万挺机枪,500门迫击炮和500门PaK35/36。不久,德方开始向中方交付这些军火,但其中只有100门反坦克炮(每门炮均配1,000发曳光穿甲弹)。

(图2)

1938年5月,为加强部队反坦克能力,国民党兵工署下令第50兵工厂仿制德国37毫米反坦克炮。该厂以瑞士苏罗通公司(德国莱菌金属公司为逃避《凡尔赛条约》限制而设在瑞士的分公司)研制的50倍径身管的37毫米反坦克炮为原型,图纸资料由德国台步楼公司提供,并派出第50兵工厂工务处长李式白带队赴苏罗通公司考察,签订了能够生产100门37毫米反坦克炮的原材料、生产用机器设备及检测仪器的采购合同。然而受战争影响.外购材料迟迟不能运达,仿制工作直到1940年7月才得以开始。

此后经第50兵工厂员工的上下努力,于1941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门37毫米反坦克炮.经过一系列试验,该炮战术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产品质量也符合要求。国民党兵工署技术司于1942年正式将该炮命名为“30年式50倍径37毫米反坦克炮”。

30年式反坦克炮是当时中国装备的最优良反坦克武器之一。其炮口初速825米秒,最大射程6000米,在400米以内可以击穿40毫米厚装甲钢板。与德国的PaK 35/36相比,各项指标并不逊色。但由于该炮炮管较长,且膛压也比普通火炮高出许多,制造工艺比第50兵工厂原来生产的野炮和榴弹炮等要复杂,必须采用套筒身管技术制造——这种技术在当时属于最新科技,工艺精度要求很高。

所谓套筒身管技术指的是火炮炮管由内、外两根身管热套而成。热套方法是:先将外套筒加热,并采用测量温度和测量套简内径膨胀尺寸的特殊工具对外套简进行精确计算。当套简加热到预定温度并膨胀至一定直径后,再将炮管缓慢插入套筒内,待完全吻合后以轮状水管喷水,使外套筒急速降温,从而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内外管结合紧密并产生预应力,以抵消发射时因高膛压而引起的身管膨胀。

(图3 第50厂也曾仿制过一批PAK35/36,这门保存在军博的即是当年的仿制品)

1942年,第10兵工根据苏罗通公司1933年设计的图纸制造反坦克炮使用的榴弹和穿甲弹。其中榴弹配备瞬发引信,弹丸全重0.64公斤,内装特屈儿炸药21克,初速839米/秒,最大射程6,000米;曳光穿甲采用弹底引信,弹丸全重0.69公斤,内装泰安炸药10克.初速810米/秒。值得一提的是,泰安炸药是当时中国首次使用的一种新型炸药,其威力比普通炸药高出50%,但可惜的是,由于这种炸药主要依靠进口,因此在来源断绝后,被迫以普通炸药代替。

第10兵工厂在制造该弹时,为了与原来生产的20毫米炮弹结合,曾将穿甲弹火帽座改用苏罗通20毫米弹火帽座,曳光管也改用截短后的20毫米弹曳光管。由于铜弹带外购材料困难,因此改为自制。炮弹的弹体、药筒及引信零部件的制造,全部采用第10兵工厂在1934年前后购自德国的精密自动车床、六角车床、专用冲床、铣床、无心磨床和卷簧机等,生产工业较为先进,并编有较详细的工艺卡片。自行设计和制造的各种专用夹模具及量具,也具有一定技术水平。该厂从1942年至1949年共生产了37毫米各式炮弹约31万发。

为了更充分地补充火炮数量,第l0兵工厂改为第50兵工厂下属“忠恕分厂”后,1947年又以苏罗通37毫米弹为基础,将日本94式和美国37毫米反坦克炮改装为适合使用苏罗通式37毫米榴弹和穿甲弹的结构。

国民党兵工署自制的30年式37毫米反坦克炮在当时尚属较先进的武器,正如1944年国民党陆军反坦克炮教导总队官员称:“因为炮弹装药量增大,故初速亦增大,该炮所发射的穿甲弹威力强大,精度非常良好。”但是,由于生产37毫米反坦克炮的主要材料还是必须从德国进口,所以当从德国订购的100门材料运到并完成94门火炮后,德国自身开始限制重要物资出口,该炮也只能被迫停产。

更多坦克资讯请访问《坦克世界》官方网站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