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好友邀请是一种常用的拉新促活方式,激发老用户活跃,获取吸纳新用户,从而提升应用下载量。
概述
好友邀请源自于用户分享的心理,请求人与自己共同参与完成某件事。好友邀请是互联网产品常用的一种拉新促活方式,以新老用户奖励为手段,获取新用户,激发老用户活跃为目的,通过社交裂变,提升产品下载量,用户数量和活跃度。
为什么会邀请好友?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自下而上都有对“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5种层次的需求,并且,人们只有对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更高一层级的需求;而“分享”就是人在得到“生理、安全”这两种层次需求的满足后,进而追求其它三种更高层次需求时所表现的一种行为。
早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还没有出现之前,人们早已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信件、公众表演等方式去分享,以去获得爱和归属感、获得尊重和实现自我;而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个人移动终端兴起之后,使得分享无论从其方式、能达到的广度、都有了质的飞越;人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很方便的把自己想要分享的内容,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互联网上;究其本源,分享依然是为了满足自己更高层次的需求,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动机一:标榜自我 (to define ourselves to others)
标榜自我的动机,指分享者期望通过分享,给自己标榜具有某种特质的形象,让别人觉得ta 是个有特质的人,并以此为目标,有目的的分享某些类型的信息,比如通过在好友圈里晒的学习成果,标榜自己是个持续学习的人;通过分享自己健身的照片,标榜自己是个自律的人;通过分享自己享受美食的照片,标榜自己是个幸福的人。
动机二:拓展/维持关系( to grow and nourish our relationship)
拓展/维持关系的动机,是指分享者有目的的分享内容,以达到维持旧有的关系或拓展新的关系的目的,比如在分享一个话题后,去@可能会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或是通过分享一个有争议性的话题,并期望有更多的人对此有所关注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分享共同关注或者共同参与的内容,并借此拓展共同话题和维持相互关系。
动机三: 利他 ( to bring valuable and entertaining content to others )
利他是出于自觉自愿的一种亲社会行为,以利他为动机的分享行为,是通过分享有价值或有趣的信息给其它人,以期望自己的分享能给其他人带来帮助或快乐,我们常看到的一些朋友分享的“消息咨询”、“优惠信息”,常是出于利他动机的分享。
动机四: 呼吁或倡导 ( to get the word out about causes or brands )
呼吁或倡导的动机,是指分享者通过分享包含自己相应态度(支持或反对)的某种观点、某个事件、某项活动,并呼吁或倡导其它人能跟自己一起对这些观点、事件或活动保持相同的态度或行动,比如微博种常见的某些公益活动的宣传呼吁,某些时下热点事件的评论等等。
动机五: 自我实现 ( self-fulfillment)
自我实现与标榜自我类似,都是一种对自我行为意义的定义,不同的是,自我标榜面向的对象是其它人,而自我实现面向的对象是自己,简单讲,当一个人完成了一件能让自己觉得自己的潜力得到发挥,或是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的事(可能在外人看来只是件小事)时,他在某些方面,感到了存在感、融入感、成就感或其它感觉,实现了自己对自己的标榜(即自我实现)。
具体到分享的内容方面,可能是一句莫名奇妙的感慨,也可能是一张莫名奇妙的图片,重要的不是内容本身,而是通过分享内容是否能向自己标榜一个预期的自己,如(各app个人年报,刷爆朋友圈的个人评测结果等)。
有什么好办法促成用户邀请?
上面我们说了用户分享的原理,我们该如何掐住核心促成用户邀请。很多同学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就是开始思考邀请方案、邀请内容了,但是往往先确定好预期目标,并将预期目标拆解成可见流程能够更加准确的抓准核心突破口。
如果预期目标错了,方案也将随之曲折,无法达到既定目标。接下来我们用公示法来拆解和量化目标。
一个邀请进来的新用户从分享页面注册到APP登入,一直到留存,需要经历的转化步骤是很长的,所以很容易在其中产生流失。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流失的节点找出来,并想办法提升。
简单定义:邀请获客的人数=老用户发起邀请人数*邀请成功转化率*人均邀请人数。在邀请获客上,简单看这三个节点,所有的运营动作就相对单一。
比如,为了提升老用户发起邀请人数,我们不断提升邀请获得的资源位优先级,加大邀请活动的流量露出,通过加大进入活动页面的老用户已提升发起邀请的人数,而邀请成功转化率和人均邀请人数,就是靠不断提升利益点的形式去做。我们往下延伸细化数据分析所得:
邀请获客的人数=总用户数*老用户触达人数*老用户邀请转化率*页面打开率*页面信息完成率*app下载率*新用户注册率*(延伸:新用户留存率)
当我们把公式拆到这么细的情况下,我们突然发现多了很多抓手去做。
比如为了提升邀请页面的打开率,我们设计了多套页面和文案做ABtest,并且推进了图片分享的形式。我们就能从中发现高效转化的细节。从而能够从整体来看产品进行分析。
邀请方式有哪些?
1. 邀请码
邀请码在户互联网发展史上属于最早出现的一种邀请方式。
邀请码可以于奖励用户邀请其他人下载注册使用该APP。例如PMCAFF邀请码、西瓜视频(百万英雄复活卡)等等。
玩法:
- 分享邀请码给好友;
- 用户在注册或者特定区域填写邀请码;
- 填写完毕后判断给予双方奖励。
2. 邀请链接
邀请链接比较常用,利用用户的社交链,如:微信、QQ、微博等,常见于针对平台用户做的长期或短期的邀请活动,方便用户传播,适用于拼团等活动。
玩法:
- 分享邀请链接给好友,形式包括手机号、二维码、发微博;
- 好友打开邀请页面,输入手机号领取,判断是否符合邀请规则;
- 引导新用户跳转注册页面,完成注册,建立邀请关系,发放双方奖励。
3. 邀请图(二维码)
使用图片来进行邀请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图片观看方便、直观,占手机屏幕空间大,易于吸引用户注意力,而且在图片中附上邀请二维码,方便用户识别二维码进行APP下载。
玩法:
- 分享邀请图片;
- 好友在识别二维码后,领取新人奖励;
- 好友完成注册,邀请者获得奖励。
结语
邀请好友作为应用自带拉新的一种方式,邀请的方式没有好坏之分,根据产品的定位、品牌和目标用户的特点属性来制定符合业务需求的邀请奖励机制。找到合适自己平台的体系才是最好的。
结合具体业务特点选择邀请方式和设计业务流程,并且对交互、文案等进行不断优化,对于APP用户数量的增加、用户活跃度的提升以及用户粘性的提高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由 @KPI领袖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