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育人桃李芬芳,挥别人生却又如此仓促。在学生眼里,他是呕心沥血、爱生如子的好老师;在同事眼里,他是真诚热情、充满活力的好榜样;在校长眼里,他是敢于担当、忠于职守的好战士;在妻子眼里,他是细致体贴、孝顺老人、疼爱儿女的好丈夫……
他叫杜振,是齐河一中一位普通教师。4月26日,因心脏病突发溘然离世,结束了他41年的人生旅程。
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老师,去世之后,在黄河之滨的齐河引起广泛的关注。缘何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记住了这个名字,心生景仰、念念不忘?因为,在立德树人的岗位上,他把生命的美好化成如兄如父的情怀,以勤勉奉献的精神把最深沉的爱留在了校园、留给了学生。
4月26日辞世
“一位教师感动一座城”
尽管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杜振的妻子单晓飞,仍未从悲痛中缓过来。她仍然记得,4月26日凌晨一点,她去洗手间时,发现杜振趴在客厅地板上,起初她仅以为杜振只是睡着了,但当试图搀扶杜振回屋睡觉时,她发现杜振身体已经没有了温度,杜振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走了,弥留之际,杜振手里还攥着治胃病的几粒山楂丸。
4月26日一早,消息传回学校,师生们都忍不住失声哭泣,他们说,杜老师如果不那么拼命,或许他不会离开他们。
韶华岁月戛然而止,杜振的人生休止符定格在41岁。杜振2002年从烟台师范学院(现鲁东大学)毕业,来到齐河一中。2006年起,担任班主任工作。2013年,担任公寓科副科长。
赵方洪是杜振班级所在的年级主任,自从2002年起,两人便一起合作。“4月25日,晚自习下了课,我照例巡视各班,看到杜振还在开班会。我转一圈回来,杜振正跟两个闹矛盾的同学谈话调解。10点零5分,我和杜振还有两个学生一起走出教学楼。”赵方洪回忆道,当来到北餐厅十字路口时,杜振往北去公寓楼值夜班,他往南回家属院。“临走,他还朝我挥了挥手。没想到,这一挥手,竟成为我们俩的永别。”
那晚,杜振把两个学生送回宿舍,又检查完纪律,已是夜里11点20分,在与宿舍管理员华新廷交谈时,杜振突然紧皱眉头,双手捂住胸口蹲了下去。再看时,已是脸色蜡黄、额头上渗出密密的汗珠。“我不舒服,先回家吃点药,一会儿再回来。”杜振这样对华新廷说。骑电动车走出十多米后,他又折回来告诉华新廷:“你注意一下刚才那两个学生,虽然和解了,我怕想不开闹别扭打架。”安顿完后,杜振回家吃药,却再没回来。
因为夜里凌晨回家是家常便饭,由于怕打扰妻儿,杜振总是悄悄进屋。那天正赶上高三第二次练兵考试,同在齐河一中担任高三班主任的妻子单晓飞,由于已经连续批阅试卷多天,所以晚上回家就休息了。而这也成为了她最后悔的事,“如果我等他回来再睡多好,如果那天我给他多打个电话多好....”说到此时,妻子单晓飞情绪一度哭到崩溃,但是,生活从来没有如果。
4月28日告别
“愿您在天堂还是那个好老师”
时间拉回到4月28日,杜振遗体告别仪式上,300多名齐河一中历届毕业生以及在校师生,从四面八方赶来,行色匆匆。略显狭窄的院落里,挤满了一张张泪水滂沱的年轻的脸。
老杜、振哥、老班....这是学生对杜振的昵称,采访中,不只一个学生说觉得杜振就像是自己的父亲,说到此时,学生张红、唐冉冉、王玉峰已经忍不住哭了起来,“有一次我发烧了,本想叫父亲过来,但是杜老师却说你父亲那么忙,我带你去输液吧,并亲自送我到诊所,等我输完液又送我回教室。”张红哽咽的说道,类似的事情真的太多了。
杜振总是来去匆匆,每天骑着电瓶车,穿梭在家校之间,一身藏青色冲锋衣是学生们印象最深的形象。
“他总是亲切的叫我们一声孩子,在我印象里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称呼,这让我们感觉心里暖暖的,在我们心里他就像父亲一样,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王玉峰说,此次高考他考了603分,在此之前他是一个被“放弃”的学生,上专科都很困难,因为杜老师的鼓励和引导,才重燃起他学习的斗志。
“当天晚上下了晚自习,杜老师还在给我们每个人分析考试情况,当时我们还嫌他唠叨,没想到那成了他和我们的最后一面。”谈起老师,唐冉冉称最遗憾的就是没能当面和老师说声谢谢。
杜振吃的是死工资,身上背着房贷,但他对学生却“穷大方”,学生病了去医护室甚至县医院治病,他不仅全程陪同,还自己掏钱。过后学生还钱他一概拒收,说要等到学生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后才可还账。变天了,有些女学生衣裳单薄,他立刻回家取了妻子衣服给她们。冬天早操结束,学生回到教室,发现自己杯子里已经倒上了热水。
采访中,记者截取了杜振生前的一段作息时间表:11点10分,赶在学生放学前,杜振提前回家为儿子做好午饭;11点30分,学生放学,杜振赶回公寓维持纪律;13点20分,学生起床离开公寓,杜振回家吃饭;21点30分,学生进入公寓,杜振维持纪律;23点30分,学生就寝入睡,杜振跟值班人员分析当天情况,晚12点回家……每周3次值班,整宿住在公寓楼。
亲其师信其道。杜振管的班级纪律好,学风正,有正气,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成绩多次刷新齐河一中历史记录。他负责的公寓楼内务卫生整洁,文化气息浓厚,学生遵规守纪,是所有公寓楼中管理最好的。
在杜振班里的墙上,悬挂着一个特殊的计分板,这是杜振对于教学管理的一项发明创造:板子上画满了表格,详细记录每名学生的总成绩、各科成绩。每次月考后,记分板都会更新一次,促使大家往前奔。此外,在杜振的电脑上,还有他为每一届每一位学生制作的成长档案,为此,学生总是开玩笑的称他为“制表大王”。
7月4日回忆
“我会替你照顾好一双儿女”
“我的天塌了,如果不是两个孩子,我也不想活了。”7月4日,在齐河县第一中学,记者见到了杜振的妻子单晓飞,丈夫走后的每一天她都以泪洗面,由于过度伤心,还患上了抑郁症。
多年来,由于照顾学生,杜振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老大准备上初中,老二女儿两岁了,由奶奶姥姥抚养,孩子整天妈妈、奶奶、姥姥叫得很溜,却唯独不会叫爸爸……
时隔多月,妻子单晓飞仍未在悲痛中走出来 。
但杜振依然把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留给了家人,无论多忙碌,一日三餐都会为妻子孩子备好,每次都是做好饭,自己来不及吃又匆忙的赶回学校。
时间追溯到4月24日中午,妻子单晓飞回来后,杜振已经把饭做好,准备回学校,“饭在锅里,自己盛,我得抓紧回学校。”这是杜振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没有过多交流,只是一个匆忙的背影,“每次做好饭他都来不及吃,午饭都到了两点以后,晚饭更是十点以后,所以我也认为他是由于吃饭不规律导致的胃病。”单晓飞说,每次劝他去检查,他总是说等学生高考后再去。
杜振的去世后,妻子单晓飞想找一张跟他的合影照片,结果除了与学生的合影,他与妻子孩子的合影竟一张也没有。儿子读小学整整六年,杜振只开过一次家长会,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予了学生,结婚多年,他和单晓飞最远的旅行竟然是济南。
父爱无言,杜振也是如此,今年暑假,他们全家计划一起去草原,其实细心的杜振早已经买好装备,把旅行包包悄悄的藏在橱子里,“他说话从来算数,可这次却不算数了。”泪水苦干的单晓飞,幽幽地“抱怨”丈夫。角落里那只孤零零的旅行包成为杜振留给妻子儿女最后一个遗憾。
熟悉杜振的人都知道,他有一条雷打不动的规矩:周六中午陪父母吃饭,周日中午陪岳父、岳母吃饭。父母的衣服甚至内衣内裤都由他买。岳父2018年患小脑萎缩,他替老人订阅《中国老年报》,鼓励老人多做户外运动。
杜振的家距离学校仅五分钟路程,可生前夫妻每日同时在家的时间却少之又少,摆在桌子上的结婚照笑的还那么甜,但是这个曾经温馨的家庭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单晓飞也和一双儿女搬离了这里,因为这里的一切甚至空气都能让她想起丈夫,杜振走后,单晓飞常常梦到他,可是梦里的他还是那么匆忙,只留给妻子一个忙碌背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贺莹莹 刘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