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游戏名字 正文
闯关东下载游戏昵称推荐

时间:2023-03-09 16:35:1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文:向尚瞰 读史开眼界 特约作家

2016年4月25日星期一

赶垛,这是东北人称马帮运送货物。垛爷,是对马帮头儿的称呼。《闯关东》里,有个张垛爷,是剧中一个戏不多的小人物,但他給我留下的印象却非常深刻。

朱开山请他带三兒子传杰进山运货,传杰从小学生意,比较抠门,花钱不那么大方,在途中,这个张垛爷沒少给传杰制造点麻烦,但他人本质上是善良的,当传杰掉进猎人的陷坑,生命发生危险时,他又热心相救。他富有赶垛的经验,对马帮所走路径稔熟,道上规矩稔熟,对气候变化也非常有经验,要赶垛,少不了这个高手,所以,朱开山要兒子传杰好好跟他学,又因对兒子有救命之恩,还让传杰认了他做干爹。

可这个张垛爷一生也是个很不幸的悲剧人物,他两岁沒了娘,父親是个扛大活的,累得吐血而死,自己一生,在別人那里连个大名都沒有,就知他叫垛爷,外号張咕嘟。临死头一天,他叫传杰來家里吃饭,才告诉传杰,他大名叫得本,意思是来到这个世上,能糊上个口,活下个命,保住身体就得本了。正因为如此,为了活命,他也坑过,骗过,使过奸,耍过滑,但赚了就花,花光了又去赚,一辈子就是这么过來的。对传杰说完了自己的身世和自己一生的活法,交代传杰第二天早上再來看他。第二天就穿上自己买的寿衣孤零零悽惨惨地走了。

这就是孤独老人的一生,看了催人淚下。張垛爷的一生,是旧社会不少劳苦大众的生动写照,但是比照同为劳苦出身的朱开山,我想起了八个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张垛爷的不幸,固然同旧社会的制度有关,但不可否认,同他“得本”这个人生观也有很大关系,因为出身贫苦,胸无大志,能糊上口,活下命就夠了,所以有口飯吃就满足了,赚了钱,也不知积累,省下点留作发展之资,非得花光了再去赚。他这人也不是沒有本事,赶垛就是一把好手。可一辈子为什么混得那么窝囊呢?恐怕同他“得本”就夠了的活法有很大关系。

如今是新社会,海阔凭魚跃,天高任鸟飞,更不应有“得本”就夠了的思想,每个人都应该胸中有理想,脚下走正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要使自己活得更好,还要对社会有更多的贡献,希望不要再有什么張得本,李得本,王得本出现……。

2016年4月26日星期二

这是几天前从网上的一个寓言:狗与狐狸好上了,可是碰上了死神。死神对它们说,你们两个必须死一个,猜拳去吧,赢者活,输家死。

狗与狐狸经商定,石头,剪刀,布,我们都出石头,不分输赢,谁也不死。可背地里,狗很善良,它想的是宁愿自己死,也要让狐狸活。而狐狸想的却是,自己不能死,既然必死一个,对不住了,狗兄弟。

因为共同商定的是石头,狗决定自己死,出的是剪刀;狐狸想自己活,出的是布。结局是,善良的狗活下來了,而自私的狐狸死去了。

这虽是个寓言,却深刻反映了人性的优劣。心存善良的人,纯真憨厚,宽容大度,为別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越到关键时刻,善良越能发出美丽的人性之光,就像这则寓言中的狗,愿为自己喜爱的对方作出牺牲。而自私的人,工于算计,什么都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哪怕是对自已喜爱的人,也不愿舍弃一己之私,特别在关系到重大利益的问题上,更不能作出牺牲,算计来算计去,最后失算的是自已,就像这则寓言中的狐狸。

马丁·路德金说:“昧着良心做事,是不安全,不明智的“。中国人爱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狐狸之死,就是昧着良心的结果,这也是不善的下场。

做人需要厚道,善念赢得善果。与人为善,一生平安。劝人为善,社会和谐。人之初,性本善,犹如一股清澈的水,来自沒有污染的山泉,我们何不把那些來自后天的不善,通过自身的修炼,去掉污淖,洗净不洁,回到原生态的人生之初呢?

2016年4月27日星期三

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些耳熟能详的话都说明,人,面对的问题,都在取舍之间,而且都是有舍才有取,最好是先舍后取。

一个人的真正成熟,就在于面对大大小小的取舍,能作出有智慧的抉择。世上难得两全其美,更沒有十全十美,有得就有失,有取必有舍,想得熊掌就要舍弃掉鱼,想吃樱桃就要去栽树,先付出劳动的汗水。人,不可能什么都能拥有,也不可能只拥有不付出。

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取舍的过程,要想混出个人模人样,就得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家庭幸福美满,就得承担更多的责任。舍弃是收获的前提,只有懂得舍弃,才有真正的收获。

舍是一种学问,取是一种本事。人在取舍之间不能太貪心,太执著,只能取其所必需,取其所当有,取其所该有;舍其不能有,舍其不当有,舍其不必有。

取舍之道,乃人生必修之道,每一次选择都会使人觉得纠结,艰难,甚至痛苦,所以,我们应培养自己取舍的智慧和胸襟。

2016年4月28日星期四

立身社会三件宝,本色本份本事好。

如果一个人做人本色,处世本份,又有本事,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融入人群,赢得人心,站稳脚跟,取得事业的成功,赢得大家的尊重。

做人本色,即做人自然,纯真,不失去人的善良天性,任何时候都不矫揉造作,虚情假意,也不故作深沉,貌似庄重,不论身份地位有多大变化,都以赤诚之心待人,得意时不亢,失意时不卑,赤橙红绿青兰紫,自己是什么色,就是什么色。

处世本份,即不忘自己的本职,不忘自己的责任,做任何事都尽心尽力,忠于职守,忠于责任。至于回报,只取自己应得该得的那一份,心不贪,手不长,还能吃点亏,不同別人斤斤计较。

有本事,更好理解,即有知识,有办事能力,或者有薄艺在身,一技之长。总之,是有立足社会,别人有求于我,社会需要于我的谋生本领。

做人本色品质好,处世本份人缘好,本事大点产能好,三好合一好,大家都看好,这样的人要不成功都难。

2016年4月29日星期五

昨晚从微信中读到一则短文《爱的最高境界是——心疼》,觉得话虽不多,切中要旨,对极了。

最爱之人即最心疼之人,最心疼之人即最爱之人,我这话虽说得绕,却是真真切切的现实。如果对这个人你很心疼,在你身边,你会无限关爱;不在你身边,你会牵肠挂肚;他若有災有病,你会忧心如焚;即使他(她)亡故多年,你也会镂刻心版,永志难忘。

读一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其中蕴含着慈母对即将远游儿子多深的心疼。

再读读苏东坡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这是他悼念亡妻王弗的血泪之作,因王弗是苏东坡青梅竹马的发小结为夫妻,伉俪情深,哪怕巳故去十年了,年年想起,年年断肠,这更是一种怎样的心疼!

再想想父母对我的心疼,也每每见之于大愛无声之中。我读景德镇师范的时候,经常患头痛的毛病,一次父親得之我头痛又患了,一大早就从家里步行十华里,从城里赶到当时还是农村的新厂学校所在地,为我送來两瓶艾罗补脑汁(当时的名牌),赶到学生宿舍时,我还沒起床,只见他满脸汗水,头上还冒着热气,送过药后,又匆匆步行赶回去上班。他的这一形象,巳经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每每想起父親心疼我的这一件事,我就更深刻地懂得了什么叫父爱如山。

母親的心疼兒子,则又是一种表现。记得我读大学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物资极度匮乏,连飯都吃不飽,更何言其它。那时,我一年只在寒暑假回家一两次,母親在端午节前醃制的十几个鸭蛋,一直留到我放寒假才拿出来,给我独食,因为她心疼我在学校沒有吃的。她常说,娘留兒吃留到臭。这就是母爱如水。

心疼的爱是最无私,最忘我,也是最真诚,最原始的,沒有任何泡沫,不加任何矫饰,它像來自深山地底的清泉,完完全全,地地道道,发自心灵深处,所以,这才是最高境界的爱。

2016年4月30日星期六

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故事。说有座庙因藏着佛祖的一串念珠而闻名,而这串念珠存放的地方,只有住持和七个弟子知道。一天,这串念珠不见了,住持要求这七个弟子谁拿了,自动拿出來,不追究责任。可两周过去了,念珠还不见有谁交出来。住持发话了,说明天再不见念珠,沒拿的下山,拿了的留下。第二天,六个弟子下山去了,只有一个留了下来。住持问他:是你偷了念珠?那弟子说,沒有。住持又说,既然你沒拿,为什么要承担贼名留下?那弟子又说,这些天大家互相猜疑,日子太难受,就这几个人知道念珠存放之地,总要有一个人承担责任。住持听了很高兴,把念珠从袖子拿出,戴在了这弟子的手上。并说,很好,以后你可当这里的住持了。

故事就这么简单,但从中可看到担当,胸怀,仁义,为他人着想,吃得起亏,受得住委屈,处世的智慧,冰雪的聪明,等等等等。

试想,如果这个弟子不敢担当,明明自己沒有拿,为什么要承担偷的骂名?如果他小肚鸡肠,斤斤计较,就会觉得大家都不承担责任,我为什么要出头留下?还有如果怕吃亏,怕委屈,让大家互相猜疑下去算了,用不着自己留下來,让那些下了山的弟子,不知底细,还真以为是自己偷了念珠呢?再说,我就觉得这个留下的弟子,头脑就灵光得很,他很可能就想到了住持是在测试这些弟子的悟性,是有意在考验大家。因为船舱里不会掉东西,掉的东西就在船舱里某个人的身上,既然住持提出这个问题,恐怕住持有了什么想法。自然,也有讲这个故事人的原意:解释不清的事,不要忙于解释,先搁置一边,让时间來证明,让实践来检验。沒偷就沒偷,留下来,又咋的?时间与事实可证明我的清白。

但不管从什么角度去想,故事中留下來的这个弟子,都是值得称赞的。

2016年5月1日星期日

昨天看到一则微信《孩子的福德,胜过学历和分数!》,主旨是要做父母的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要加強道德教育,不要盯着分数,不要盯着得到什么学历,要让孩子修德积善,只要德行好了,福报就上來了,就能改变命运。

古人常讲富不过三代,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富贵人家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缺乏道德和为人处世的教育,他们虽然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却非常空虚,难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也就慢慢变废了,钱财总会用尽的,人废了,只出不进,家道怎么不会中落呢?

近代大教育家張伯苓就说过:“对后代,留德不留财。”要注重今天的培养,教育孩子以德立身,将來成为有用之才。更远一点的林则徐,在留德还是留钱问题上,说得更透彻,他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留德福荫后代,留财贻误子孙。试看今天社会上那些比爹拚爹,纵横攀比,过着骄奢生活的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有几个是認認真真读书,踏踏实实做人的?这都是他们的爹妈缺乏德教,拿钱淹出来的后果,古之纨绔子弟,今之官二代,富二代,何其相似!

作者简介:向尚瞰,真名曾春生,网名淡泊老头,一九三八年二月生,一九六一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当时名江西师范学院)中文系,长期从事新闻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编辑,以写蕴涵人生的哲理杂文见长,江西省杂文学会对他的杂文曾作出这样的评价:“向尚瞰标举哲理杂文。以丰富的学养,智慧人生取胜。”曾出版杂文集《学海泛舟》、《俯读仰思集》、《喻世新语》、《笑对人生》、《哲思随笔》,散文集《佳山·丽水·名城》,传记文学《两代瓷工》、《瓷坛瑰宝——王锡良传》等。

热诚欢迎广大微友投稿,我们将在最显著的位置注明作者姓名、来源或作者的微信打赏二维码等。投稿信箱:2076458511@qq.com(回复“投稿”,可查看投稿事宜)■有问题请添加小编微信(lishibuluo)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