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游戏名字 正文
闽剧下载游戏昵称英文

时间:2023-02-23 22:44:0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告诉大家一个很恐怖的消息

距离2017年春节仅剩53天!

所以,马上就要过年了!

过大年,当然少不了看大戏

演员们只要一起范儿

所扮演角色的灵魂仿佛注入了他们的身体

大喜、大悲、大笑、大怒

在台上把人物演得淋漓尽致

令人赞叹得惊涛骇浪

八闽大地上的戏曲种类丰富

你知道几种呢?

闽 剧

图/图虫网@张之铭

闽剧,又称“福州戏”,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流生于福州方言地区及宁德、建阳、三明等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

图/图虫网@米度克

在福州,你常常可以看见在榕树下、公园里,一出出民间闽剧正在上演,或婉转典雅,或慷慨激昂,虽是业余爱好者,可是并不输专业名伶的精神,只见台上声情并茂,台下如痴如醉……其实,像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民间闽剧团的生存也并不容易,没有酬劳,也没有怨言,他们用一颗真正的爱戏之心支撑起剧团的发展。

剧目:《炼印》、《天鹅宴》等。

高 甲 戏

高甲戏,发源于福建泉州,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是福建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汉族地方戏曲剧种。高甲戏语白采用泉腔,唱腔主要来自南音兼收俚歌小调,活泼、粗犷。其音乐吸收闽南吹奏乐、笼吹、拾音等。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

剧目:《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闽 西 汉 剧

闽西汉剧是福建省主要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西皮、二簧声腔体系,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流行于以龙岩为中心的闽西各县、市以及闽中、闽南部分县市,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

剧目:《百里奚》、《陈客女麻》等。

梅 林 戏

梅林戏是从宋朝开始兴起,据说泰宁状元邹应龙在任礼部尚书时,为丰富泰宁的汉族民间文化,专门挑选了家乡的一班乡民到京都学习宫廷舞蹈和宫廷娱乐文化。返乡后,把所学知识与当地的傩舞、跳神、道教文化等融合交汇,创编泰宁土戏。

剧目:《飞龙带》、《蓝腰带》等。

四 平 戏

闽北四平戏是福建省流传的一种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现存于福建省屏南县的龙潭村和政和县的杨源村。四平戏自明后时传入屏南以来,至今已传15代。每逢每年农历二月初九及八月初五,分别为张谨夫妇庆诞时,杨源村就要出现四平戏三天三夜,世代沿袭不断传承至今。

剧目:《荆钗记》、《刘知远》等。

梨 园 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剧目:《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

莆 仙 戏

莆仙戏是福建地区的古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莆仙戏,因形成于兴化地区(今莆田、仙游),用兴化方言演唱,故俗称"兴化戏"。 它流行于莆田、仙游两县、惠安县北部及福建南部兴化话流行的地区。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

剧目:《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芗 剧

台湾的歌仔戏出生于漳州的芗剧,锦歌和民歌民谣,表演语言也是漳州的闽南语。它起源于漳州锦歌,流行于闽南,明末清初郑成功率部收复台湾后,随着移民的播迁流行于台湾。歌仔戏的表演艺术属于歌剧型式,最大特色在其唱腔与音乐,其发声方法使用“本嗓”,唱词则为闽南语白话,亲切自然且通俗易解;戏码、角色、服装、道具及舞台陈设等与传统戏曲的大致相同。

剧目:《陈三五娘》、《山伯英台》、《吕蒙正》、《杂货记》等。

布袋木偶戏

布袋木偶戏又称布袋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用布偶来表演地方戏剧的剧种,源于漳州,主要在闽南、潮汕及台湾等地区流传。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有强烈的地方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中国乡土艺术的瑰宝。

南 词 戏

南词戏,流行于南平、邵武、建瓯、建阳、沙县、将乐等市县。南词戏由南词发展而来。南词源于明末清初江苏苏州一带的 “滩黄”。相传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由一位苏州商人带到福建,起初是南词演唱。唱、白均用苏州“土官话”,以唱为主,间以说白。曲调有“大调”与“小调”两类,以南词八韵为其基本调,又因滩簧直接受苏州昆曲影响,保留有《泣颜回》、《耍孩子》、《一枝花》、《将军令》等曲牌。而清唱的曲目也多来自昆曲的剧目,如《断桥》、《秋江》、《出塞》、《白蛇传》、《西厢》、《拜月》等。

泉 州 打 城 戏

打城戏,流行于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中心的闽南方言区。它是由汉族民间宗教仪式活动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剧,俗称“法事戏”、“师公戏”、“和尚戏”。打城戏的表演艺术重在武功、杂耍,这是从京剧武打程式中学来的,而音乐曲调是在佛曲、道士腔的基础上吸收了本地梨园戏、高甲戏音乐曲牌和伴奏乐器。2008年,打城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戏曲,传递不一样的“闽”味,

表演唱腔让人百听不厌,久演不衰。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