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游戏名字 正文
告白小说麻将游戏昵称

时间:2023-02-17 20:30:5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豆瓣评分8.8的日本惊悚电影《告白》,是根据凑佳苗改编的的同名小说《告白》,这是她的处女作,刚发表就斩获多个大奖,她也因此被人称为女性作家中的“东野圭吾”。书中主要围绕着日本未成年的犯罪问题,质疑当今日本社会的制度,以及对未成人的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

小说名告白不是情人间的表白,而是里面几个主角的内心独白,作者通过每个人内心的独白来展现各自情感的变化,从而刨析人性。


简单讲述一下里面的剧情,单亲妈妈森口悠子是位中学女教师,她经常带着女儿爱美来自己工作的学校。有一天,爱美意外溺水身亡了,警方简单调查过后,认定为意外。

可森口却不这么认为,在她的调查之下,发现爱美的死并非意外,而是被人谋杀,而凶手却是自己的两个学生。因为未成年的保护法,即使将两个未成年孩子定罪,也无法判刑,法律在这件事上无法给予公正。所以森口决定以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两位杀人凶手,在影片中,他们分别被森口称为A和B。


凶手A:渡边修哉

修哉学习成绩优异,是位典型的学霸,个性比较孤僻。母亲是位天才型的电子工程博士,父亲却是个平庸的电子器材商人,母亲为了修哉放弃的自己的事业,从小培养他许多电子方面的知识,将自己未能完成的科研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然而事情在修哉十岁那年发生了变化,因为母亲为了照顾年幼的修哉放弃了自己喜爱的科研事业,长期的平淡生活让她痛苦。渐渐的,她将这些痛苦通过暴力转移到孩子身上,长期的暴力行为终于让父亲忍不住和她离婚,而修哉自然也被判给了父亲扶养,之后父亲和她人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


凶手B:下村直树

直树学习成绩一般,性格胆小懦弱却又非常敏感。如同大部分的日本家庭一样,母亲照料着他的生活,父亲长年不在家,对他的事情也不管不问。

直树是家里的独子,他母亲非常溺爱他,所有的事情都被她安排得妥妥当当,甚至还会偷偷写信给学校提各种意见。对此,直树表现得十分反感。


就是这么两个家庭背景完全不同,性格各异的人,却合谋杀害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孩。他们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动机?

修哉的动机是为了获得关注,因为母亲的离去,缺少母爱的他,希望通过杀人引起母亲的关注。

直树的动机是为了报复,刚开始因为森口对他的不重视而怀恨在心,之后又因为修哉嘲讽他的懦弱,为了证明自己而起了杀心。

之后森口将患有艾滋病的情人的血放入了他们的牛奶中(实际上并没有放,只是故意欺骗他们),然后又煽动学生对他们进行霸凌。最后,直树因为恐惧杀死了自己母亲,然而修哉却对此无动于衷,森口又利用修哉渴望获得母爱的弱点,设计了圈套让他亲手杀死了自己母亲。


这场复仇也到此结束,然而造成这所有悲剧的源头究竟在哪?我们又究竟该反思什么?

  • 是未成年的保护法导致未成年人的无所畏惧吗?
  • 还是学校的霸凌事件导致的精神扭曲?

这些都只是社会普遍存在的常态,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只是为了给孩子一把自保的枪,学校霸凌也只是人生阶段的一道坎,真正造成悲剧的是教孩子使用枪的人,也就是每个孩子的父母。


宋庆龄说过:“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却是家庭。”

或许在《情感依附:为何家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这本书中能够给我们答案。

本书的两位作者亨利·马西和内森·塞恩伯格,都是医学博士,作为精神科医生在加州伯克利市执业,并在加州大学医学院任教。

亨利·马西是研究“依附关系”的国际知名学者,在母婴的互动模式、母婴关系对婴儿情绪发展影响等相关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内森·塞恩伯格是精神分析方向的研究者,主要针对儿童精神病学和儿童发展开展长期研究。


书中通过各种实验和研究,明确指出父母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的早期教育在孩子的童年至关重要,孩子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认同父母,也就是说,不管好的、坏的,只要是父母的,就会在孩子的人格中留下印记。

在《情感依附》中,通过对76组家庭的跟踪研究得出的结果,提到了父母的哪些特征,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其中提出了六点。

  • 1、不能与孩子建立联结
  • 2、不能与孩子玩耍
  • 3、经常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在孩子身上,有时还意识不到,甚至否认这一点
  • 4、自我认知和实际行动不一致
  • 5、把自己的需要放在前面,孩子的需要放在后面
  • 6、体罚孩子

都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通过此书却能发现,不幸的家庭也有许多共同点。让我们带着此书的观点来看待电影《告白》中,两个家庭的悲剧。


母爱下的“情感控制”

现如今虽说女权主义已经觉醒了,很多国家的女性都享有和男性同等的权益,可在日本依然有很多家庭遵循着传统思想,男主外女主内依然是日本现在的众多家庭模式。

直树的母亲就是这么一位传统思想的女人,大多数人在刚结婚的时候,都会对婚姻抱有过高的期望,人们总以为在自己新组建的这个家庭里,能够得到充分的照顾、关爱和理解,甚至得到在原生家庭都没有得到过的温暖。于是在婚姻的早期,夫妻们都会非常积极地向对方求助,也会带着很大的热情去满足对方。

也许是丈夫对这个家庭的冷淡,她开始将这种未能满足的情感投射到了直树身上,从孩子生活起居的事无巨细,再到孩子生活的行为,因为无法掌控丈夫,所以将这种情感转向可以控制的儿子身上,这是一种变相的索取。


光是在行为约束上还无法控制,还需要掌控对方的思想,直树的母亲总是不断强调自己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非常乖,这都是在无意识的暗示:我很爱你,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话。

而“情感控制”下的结果就是,直树失去了自我,因为没有了对事物的掌控感,而在这段强制的关系中,逃离母亲的掌控成了他唯一能证明自我的意义,逃课、玩游戏都成为了他反抗母亲的行为,只有在这种对抗中才能证明自己不是母亲的“傀儡”。而这也能解释,为何在明知道爱美还活着的情况下还将其抛入水中,他想证明的不是勇气,而是对这件事,又或是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


而修哉的悲剧也是源于母亲的“精神控制”,他的母亲是位天才电子工程博士,她的存在就是为了创造,而创造也是她的掌控感,然而修哉的出生却成了不可控因素,为了扶养孩子,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热爱的事业。

可是失去的意义必须由其他东西来填补,而修哉就成了这个工具。与其说她是在培养修哉,不如说是在创造他,按照自己的世界观进行塑造,教会了他能力和知识,唯独没有给予他爱的能力。


缺失的爱让修哉的价值观崩塌,其实修哉除了爱他母亲,也是恨他母亲的,可是从小就扭曲的价值观让他无法判断,孩子只会无条件认同母亲,所以他把母亲的行为都合理化,打他是因为他学得慢,不爱他也都是他自身的原因。

和直树不同的是,修哉是在情感上失去了掌控感,所以他的掌控方式不是逃离,而是强迫,母亲不关注他,那他就制造事端来强迫性引起她的注意,这和小孩子故意搞破坏引起大人注意是一样的。而美月是唯一理解他的人,可却也对他看的太清,这让他失去了掌控感,所以修哉选择了杀死她,这是他唯一能够掌控的方式。


两个家庭都缺少父亲的参与

一个家庭的完整性是必须每位家庭成员都参与其中,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存在是为了完善孩子的情感,而父亲的存在是为了完善孩子的性格,这当中缺一不可。

为何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如此重要?

其实孩子学习的方式并非通过父母的言语教导,而是对父母的模仿。孩子身上如果出现哪些不良习惯,那一定是父母无意间做出的行为被他模仿了。

父亲的参与并不需要刻意的教导,由于男性和女性体格有些天生上的差异,父亲在家庭的相处中更容易表现出强势的一面,而在相处的过程中,父亲也有有意的培养孩子实际行动的能力,这也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直树的父亲从来都对家庭不管不问,连见面的次数也极少,没有从小可以学习的对象,这也成为了他性格上懦弱的主要原因。

修哉的父亲也是一样的,他对这个家庭有责任感,但却不懂得教育孩子,更多的是交给母亲这角色,直到忍受不了对母亲对孩子的暴力行为才强制将孩子带离,可是这时候,修哉的价值观已经被扭曲了。

原本他父亲有机会拯救他的,可是他却依然觉得孩子应该由母亲来承担教育的责任,所以他又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并且有了新的孩子,反而跟修哉疏离了。


而修哉其实也是渴望父爱的,他将父亲和新的家庭成员都称为平凡人,归根结底就是为了维持他那可怜的自尊心,通过贬低他人来强化自己的自尊心,这也是小孩子贯有的行为,他也并非超越了其他人,所做的努力也只不过是在维持自己幻想罢了。

我们与其批判社会制度的缺失,不如先反省一下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妥当。《情感依附》通过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早期教育方式,对孩子产生的巨大影响,就像书名说的那样:家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作者通过一次庞大而漫长的实验过程,向我们展现教育面对的难题,最后提醒我们四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 1.养育一个成功的孩子,父母需要具备哪些特征?
  • 2.父母的哪些特征阻碍了孩子的发展?
  • 3.作为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发展中的变数?
  • 4.作为父母,如何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 ——苏霍姆林斯基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