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Aha视频(ID:ahavideos)
作者 | 漂亮
已授权,谢绝二次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原作者
一个发现是,一旦需要屏蔽那些F***字眼,几乎所有地方都选择了声音“哔~”。
呸、啊、哈不好吗?为什么屏蔽脏话一定要用“哔”?
美国科学家曾发明过一个可以和谐掉脏话的系统。
即使是现场直播的节目,系统也可以快速屏蔽。比如当有人说"Fuck You"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和谐成"哔~"。
中国电视台觉得这个系统很好用,于是就引进了它。但是中文比英语复杂太多了,系统来不及反应,总是会延迟一点点才屏蔽脏话,于是变成了——"操你妈[哔~]"。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过用“哔”来屏蔽人物嘴中粗口的情景,你一定见过。
如果不控制,你的银幕将被“哔”占领 《让子弹飞》剧照
回忆那些你浪费在屏幕上的时间,用“哔”消音的状况其实并不少见。
在国内,有《奇葩说》里情到深处的马东与高晓松,《康熙来了》里还有小S。
在国外,有《ASK STEVE》(史蒂夫哈维脱口秀)中的妙语连珠。
“哦,千万别啊”
甚至在全英音乐奖(Brit Award)这样的顶级场合,“哔”也频繁出现。
2016年2月24日晚,第36界全英音乐奖在伦敦O2 Arena体育场隆重举行。当晚,包括全球成就奖在内的四项大奖被Adele收入了囊中。
当身着红色纱裙的Adele第三次上台领奖致谢时,她拿起麦克对台下的观众激动万分地说道:“虽然你们可能已经他妈的厌倦我了...”
这句话在Adele的整个获奖感言中仅仅是个开头,之后的她甚至一度因激动而变得哽咽。
但细心的人还是注意到,ITV(当时负责直播的一家英国电视频道)把整个句子都“哔”掉了,除了那个引人注目的“Fuck”。
当Adele在当晚第三次上台,领取全球成就奖时,她在台上激动地对人们说道,“你们可能他妈的已经厌倦我了。”
没人知道是转播设备发生故障还是电视台故意为之,那个F word就那么赤裸裸地直播了出去,而见证了这一幕的主持人也不得不迅速地向台下致歉:
“如果有人被刚才Adele的言语冒犯到了,我们很抱歉。”
为什么是“哔”这个音?
一旦需要屏蔽脏话时,几乎全世界都在使用同一个声音——“哔~”。为什么是这个音效呢?
“哔”的专业术语叫做千周,即1KHz(周)的声音信号,是电视系统里面唯一的声音预置信号,最主要的作用是调试音量电平。同时它也表示真正的“空白”(电视行业里静音不等于空白)。
在维基百科中,“千周”被译为“Bleep”
为什么要用“哔”,而不是“呸”、“啊”、“哈”?因为“哔”是无任何泛音、最简单的声音。
它是机器最容易实现的声音,自然中却很少听到,剧中用来掩盖脏话表示“这个声音是机器加上去的,不是原来的声音”。
这个声音你小时候一定没少听见过。
上世纪50年代时,各个电视台会定时检修设备,检修时就在屏幕上播放彩条背景,用以检测颜色、波动等情况。这时的背景音,就是“哔——”
央视使用的GB2097检验图
现在许多地方卫视节目、及央视的节目,已是不间断地播送,不安排检修的时间。但一些省、市的地方台,还有停机检修的安排。
而用“哔”代替脏话的传统,其实是由60年代的动画《兔八哥》而来。
在动画片《兔巴哥的故事》中有一角色叫BB鸟,它的原型是一种叫做“走鹃”的鸟,它在奔跑的时候会发出“beep、beep……”的鸣叫,声音和汽车的喇叭类似,所以千周后来在英文中被译为了“Bleep”。
“哔”声屏蔽开始使用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美国麦当娜的一次直播访谈。由于她在直播中,连续爆了很多粗口,让大家都瞠目结舌。
这个事情的后续结果就是:
1. 美国所有的直播节目,都延时几秒播出。
2.有脏话的时候,用“哔”盖住。
不是所有脏话都要屏蔽
事实上,每个国家针对本土播放的内容有着不同要求,不是所有脏话都必须被屏蔽。
比如美国的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他们对美国电视节目的播出内容有着详细的规定,其中有一条是对散播不雅信息的限定。
不雅信息的定义:从上下文来看,语言或材料从普世观点来看,有冒犯色彩的表现或者提到性器官,排泄器官,性行为或者排泄行为。
一些有上述不雅信息的节目,在不达到“下流”的等级时,是不会被全面禁播的,而是 在孩子可能看到的时间禁播(早六点至晚十点)。
当然HBO之类付费频道不在其列,否则你就看不到类似《难以伺候》(“High Maintenance”又叫《众口难调》)的大尺度剧集了。
美剧《难以伺候》剧照
中国的做法似乎比美国更加直接,除了把脏话“哔”掉,有时还会采用彻底删减的做法根治粗俗之语。
于2005年上映的国产抗日剧《亮剑》曾因各种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红极一时,出身草寇的李云龙经常爆出符合他人物定位的粗口。
《亮剑》剧照
当年这部央视一套黄金档的电视剧最终以平均10.7%的收视率夺得2005年中央电视台收视冠军。
但当它于15年在央视重播时,脏话部分基本全部被剪掉了。
有人说当年的《亮剑》由于题材弘扬了主旋律所以播出时审核并没那么严,但10年后的剪辑最终还是打了一些人的脸。
无论哪个国家,电视作品由于播出平台的受众很广,所以都对内容有所限制。
电影就不同了,比如美国,会用电影分级制度把电影内容分级之后再上映播出。
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观感体验,而且使成年人在观影时能够得到更加直接的内容体验——即电影中的脏话只要不是很过分,就可以不进行屏蔽。
“带劲儿。”
在2013年上映的热门电影《华尔街之狼》中,一共出现了569次爆粗口,平均每分钟3.81次,是非记录电影中脏话最多的电影。
《华尔街之狼》剧照
在2013年11月底,美国电影协会(MPAA)就对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发出警告,如果他不对《华尔街之狼》中的性爱和裸体场面进行删改,影片则会被定级为NC-17级(17岁以下人士不得观看)。马丁·斯科塞斯的回应是会进行适度修改,以保证影片被定为R级(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
如果算上纪录片,那么使用脏话最多的一部电影理当荣归《FUCK》。
没错,一部讲解Fuck历史与用法的纪录片。全片共出现脏话857次,平均每分钟9.21次。
“一部你不敢说其名字的电影”
而这两部电影中的脏话在放映时均未被“哔”掉。
电影中的脏话屏蔽史
在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出现之前,脏话在电影中的应用其实也是一波三折。
当1927年有声电影终于被发明之后,1929年第一次有电影出现了“Damn it”这个字眼,1930年首度出现“Son of the bitch”,1933年动画片更出现了“Fuck”,但在1934年美国电影协会决定全面在电影内禁止所有脏话放送。
不过还是有一部电影打破了禁令。1939年的影史名片《乱世佳人》,男主角克拉克·盖博违规说出了“I don't give a damn”。
这句话在现在看来不痛不痒,但在1939年,当克拉克·盖博说出这一个脏话字眼时,全场观众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句台词也因此特别出名,许多观众都特别想再倒回去听一次,最终《乱世佳人》被政府罚了8.5万美元。
钱没白花,《乱世佳人》还是给“禁脏话政策”带来了一些改变。政府从此允许电影引用书中原文时,可以使用原句的脏话,因此片方为了想让电影明星说出脏话来当噱头,他们就让凯瑟琳·赫本念了《麦克白》的台词。
1968年,美国终于取消了电影脏话禁令,因此更多脏话就首度在大银幕上登场,像是1968年“Bull Shit”这个字眼首度在电影院被放送。
电影《冷血》(In Cold Blood)剧照
1971年的电影《猎爱的人》,让杰克·尼克逊成为第一位在电影上公然飙脏话的一线电影巨星。
《猎爱的人》海报
到了黑帮电影盛行的时代,电影中的脏话更是铺天盖地而来,像是1983年“教父”艾尔帕西诺就成为了电影史上说了最多“FUCK”的人。
老爷子究竟多爱说Fuck,你可以在电影《疤面煞星》(Scarface)中亲自数数看
脏话有什么用?
现在的情况是,从美国的R级主角死侍(Dead pool),到国产钢铁直男导演姜文,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电影行业对脏话都不再像从前那般苛刻。
比起美队、钢铁侠等义正言辞,善恶分明的超级英雄,如今更多的人们开始喜欢上那个满嘴脏话与黄段子的死侍。
“小孩子喜欢我骂人,什么妈的,操,沙雕,打飞机。朋友,那感觉很爽。”
人们对脏话本身的喜好甚至也产生了变化,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鲁思·韦津利在《脏话文化史》一书中写到了她对脏话变迁的研究:“如今要好几个Fuck才能达到一个Fuck在十年前能达到的效果。”
《奇葩说》有一期的话题是“外卖小哥惹毛我,该不该投诉他”。
罗振宇说:“脏话是人类冲突的缓冲机制,当人与人之间,情绪和表达都走到尽头的时候,脏话的出现替代了刀和剑。”
但事实上,脏话是从诅咒发展而来的,产生脏话的真正社会机制是,弱势群体被强势群体激怒到了极点,却又没有能力用刀和剑,直接从肉体上毁灭对方,于是只好用脏话,或者诅咒,来在精神上攻击对方。
《奇葩说》截图
所以,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走到尽头,却又无法直接从肉体上消灭对方时,脏话就诞生了。
不是因为有了脏话,人类才有了缓冲机制;恰恰相反,是因为有了缓冲机制,所以人类才有了脏话。
我们从小就被父母教育做人要有礼貌,不许说脏话,而当司机闯红灯差点蹭到你家的车时,手握方向盘的父亲总是第一个破口大骂:
“傻哔赶着投胎啊!”
没有什么声音能真正消灭脏话,就像没有什么脏话能真正解决问题一样。
真正靠屏蔽就能解决问题的时代,你早就经历过了。
那时电视上正有人亲嘴,你妈扭头对你说,“闭眼,不许看。”
(部分信息援引自《美国电影“脏话”发展史!经典名作违反规定公然飙脏话》、《脏话文化史》等资料,感谢自媒体“独立鱼”统计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