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水东流绕锦城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七》
《全唐诗》中出现锦字共1368处,其中与成都相关的达到200处以上,占比六分之一。
骆宾王看到“濯锦江中霞似锦”;杜甫闻到“归轩锦绣香”;贯休吟唱“家家锦绣香醪熟”;张祜伫立“锦江城外锦城头”……锦城、锦官、锦里、锦江、锦绣,锦是名词,也是形容词。
一座城市,能被锦字形容,该是何等的斑斓和富庶。它写出了城市的华彩,以及人们对成都这座城的瑰丽想象。
另外一个数据显示,唐代诗人对成都的别称使用,“锦城”的昵称高居榜首。
花藏台榭管弦清
——贯休《述圣德诗五首》
在杜甫诗中,“清江”是他日常生活的诗意场景,在“清江一曲抱村流”中,度过“长夏江村事事幽”的安闲舒适日子;由于水质太好,干净清澈,他的小儿子完全可以在晴朗的日子里下水游泳(“晴看稚子浴清江”)。江是清江,溪也是清溪(“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
诗人段文昌写下“清波城下回”;岑参感悟“心与溪清澄”;贯休感觉,在成都,管弦都是清和的(“花藏台榭管弦清”)。
清江、清波、清溪、风清、管弦清……清是一种闲雅纯粹。既得益于自然环境的意趣,又是人文环境的陶冶。
水绿天青不起尘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其九》
青是一种色彩,一座城市的主色调,它是原生态的呈现,是自然的本来面目。擅长工笔描写成都景致的杜甫写道:“缘江路熟俯青郊”“整履步青芜”“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
青郊、青芜、青林、青山……唐诗中写到成都处,离不开一个青字,它不仅营造出“清”的雅致,还由于青的衬托,才有那“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烘托出“锦”的绚烂。
锦江香甚百花开
——贯休《到蜀与郑中丞相遇》
诗人的嗅觉从来都是很发达的。唐诗中的成都给我们留下的浓厚味道,主要是香味。
杜甫记录下各位香味:有荷花的香(“雨浥红蕖冉冉香”),有野梅的香(“江路野梅香”),有枇杷的香(“枇杷树树香”),有楸树的香(“楸树馨香倚钓矶”),有竹林的香(“风吹细细香”),有酒香(“不放香醪如蜜甜”“气味浓香幸见分”“谁知酒熟香”),有锦绣的香(“归轩锦绣香”)。
岑参也闻到过茶香、花香和酒香(“煮茗柴门香”“离亭酒瓮香”“对酒棕花香”“成都春酒香”)。可以说,香味,是正宗的成都味道。
主人为卜林塘幽
——杜甫《卜居》
当年杜甫选择浣花溪作为营造草堂的地方,就是因为看中了它的林塘幽静。这里“无营地转幽”,恰好满足“褊性合幽栖”的需要,因此,幽径、幽花(“幽花欹满树”“江鹳巧当幽径浴”),无非是满足诗人的幽心(“非子谁复见幽心”)。
幽字,意味着沉静而安闲。成都为诗人提供了一处静谧散淡的美好时光。
蜀江波影碧悠悠
——高骈《锦城写望》
碧字与青字意义相似,而颜色程度略有不同。碧字为青绿色、浅蓝色之意。
唐人描写成都,用到碧字多写水,如卢照邻“澄澄水华碧”,又尤其是写锦江,如黄滔“锦江晴碧剑锋奇”,刘兼“锦江澄碧浪花平”,顾云“濯锦秋江澄倒碧”等。当然也有杜甫“映阶碧草自春色”等。
座中醉客延醒客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筵》
成都酒好,唐代诗人大多好酒,醉是一种常态。相比某些醉的激烈,醉的无奈,醉的苦痛,诗人们在成都的醉,大多醉的轻松、醉的逍遥、醉的惬意。杜甫喜欢酒,免不了作“实有醉如愚”的自嘲,有时也旷达,“共醉终同卧竹根”。高适也有一时的逍遥,“半醉忽然持蟹螯”。魏承班“和醉暗相携,何事春来君不见,梦魂长在锦江西”,醉了,做梦也在锦江边上。
韦庄觉得在成都太容易喝醉了,还发出了“莫恋炉边醉”的劝诫。劝自己也同时劝别人。
心迹喜双清
——杜甫《屏迹三首》
我们一向认为杜甫是穷愁诗人,一副苦哈哈的神情,事实上检索杜甫在成都期间生活作的诗,竟有20处直接用到喜字的诗。下雨了,他欢喜(《春夜喜雨》);黍豆长高了,他欢喜(“已喜黍豆高”);有客人来了,他欢喜(诗人在《客至》一诗题注“喜崔明府相过”),还有“惯看宾客儿童喜”“天涯喜相见”,他甚至猜测,“竟日蛟龙喜”“风轻粉蝶喜”“鸬鹚鸂鶒莫漫喜”。杜甫重归草堂的时候,狗看到他都欢喜,而且诗人一连用了四个喜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可以说,成都带给了杜甫一生中难得的喜悦和安慰。
浓淡芳春满蜀乡
——郑谷《蜀中赏海棠》
芳与香是近义词。崔涂在《蜀城春》中写“在处有芳草”,孙光宪在词作《生查子》中说“清晓牡丹芳”,可见成都花草俱芳美。因此,欧阳炯才会说“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田澄在《成都为客作》中写“地富鱼为米,山芳桂是樵”,展现了成都当时富庶繁盛的一面。
信美无与适
——杜甫《成都府》
初到成都的杜甫,便发出成都美得让人有点一下子不能适应的感慨。杜甫在成都感受到那种渴望已久的真正生活,“邻人有美酒”“应须美酒送生涯”。
李商隐承接杜甫发出“美酒成都堪送老”的感慨,牛峤也有“卓女烧春浓美”的描写。
编辑:魏菡 责任编辑:李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