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Big草原
国庆七天长假,规划的太迟,性价比稍高的机票也只剩下了东南亚,于是想到了一直想去却未曾到达的大西北,虽已过了旺季,但也少了夏天旅客扎堆的那份喧嚣。此行走过了沙漠、雪山、草原、戈壁和湖泊,也历经了阴晴不定与拨云见日,虹光与日晕,旷野的龙卷风,还有那高原上的漫天星辰。“我看过沙漠下暴雨,也看过大海亲吻鲨鱼。”途径三千公里的云和月,不安分的心得到满足时,旅行才真正开始。
从前我不喜欢北方,但在京城住了大半年后,竟也渐渐迷上了这处处鲜明的色彩和真切无比的寒冷。有些城市骨子里就带着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冷,带着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傲气,但北方却不是。此行大西北,愈发觉得每个城市都带着生活的气息,略显现代的西宁、穿越千年却不失烟火气的敦煌、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丝绸古道上的重镇张掖、戈壁滩里的德令哈…每一个都让人不自觉想要往里融,一个猛子扎进去追随那些真切的冷和暖。大自然太神奇了,从柴达木的无边旷野到祁连山的白雪皑皑,我对这片土地的喜欢到了很深层的地步。
路线
此行七日,第一天上午落地西宁,包车直接从机场出发,先玩了青海湖周边,然后沿着京藏高速穿过几百公里的柴达木盆地无人区至德令哈,经南八仙过阳关直至敦煌,后在甘肃境内经张掖穿祁连山最后回到西宁,第七天一早的飞机离开,恰好在地图上画了一个三千公里的圈。包车和租车加一起的价格差不了多少,但是租车需要自己开三千公里,起码要两个老司机轮换,而且不熟路线,建议大家还是包车。西北条件都差不多,司机帮忙定住宿也很省事,而且也能带我们去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地方。要包车的话,淘宝直接搜就好了,店铺很多,我选的是销量比较高的,便宜的车六天是四千出头含车费油费与过路费,我们想坐的舒服些,选的是途观,六天是5600元,如果人少的话也可以选择拼车。
预订
由于是包车旅行,我们图省事,也是为了司机晚上住宿方便,酒店都是通过司机来预定的,反正西北的条件也都差不多,黑马河住的是无名舒途,大柴旦住的是风凌石,敦煌是美尔敦,张掖则是一米阳光,其他的门票线上都可以购买,去窗口前可以比较下,一般大众点评上都会稍稍便宜几块钱。
莫高窟的票是一定要提前预约的,如果是七八月旺季,更是一票难求,起码要提前一个月以上,预约网址。我大概是提前半个月预约的,上午场都没有了,只能选择下午三点的,避开正午的烈日。如果没有提前规划,只能当日排队去买应急票了,普通票一般可以看8个窟,而应急只能看4个,每天应急结束的时间都是下午四点半左右,我们看完自己导游安排的窟之后跑去看应急,时间非常赶,所以建议大家预约早上的场次,不紧不慢。每个时段能看的窟都是随机的,一是疏散人流,二也是保护这些壁画受到更少的破坏,其实我们在洞窟里的每一次呼吸对壁画都是一次伤害,所以《又见敦煌》里的演员也呼吁大家一定要了解莫高窟、喜欢莫高窟再去参观,未来的趋势莫高窟也是渐渐可能会关闭。
地理小课堂
这是我第一次来大西北,旅程中横亘了青海与甘肃两省。青海是中国领土面积第四大的省,面积是72.10万平方公里,人口却仅仅只有600万左右,省会西宁若是不算湟中县、大通县和湟源县,市区常住人口仅120万,算上三县约有240万,在这里,贫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从黄土高原到河西走廊,从陇南山地到青藏高原,甘肃作为诸多地缘板块交错的内陆省份,长期以来一直都扮演着中原腹地通往西北边疆的通道。尽管以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之名而叫“甘肃”的省份自元代才出现,但是以河西走廊、黄土高原西缘为主体的行政区却是西汉时起便已形成。随着区域内经济势力的此消彼长,甘肃的首府也经历了一番流转,只是在近代才渐渐转移到了兰州。之前我中意甘南的扎尕那已经很久了,下次有机会还要去那里玩一圈。
Day1
塔尔寺-酥油灯无香而长明
塔尔寺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被称为一生必来之处,是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的藏传佛教寺庙,青海小众点的寺庙还有阿柔大寺,如果深度游祁连山可以考虑去这里,听说没有游人如织,却多了几分神秘的肃穆。
我没去过布达拉宫,但塔尔寺感受到的信仰的力量已让我无比震撼,无数的信徒用“五体投地”的姿势在周而复始的磕着长头,因为藏传佛教坚信磕足十万个头才算功德圆满。之所以要磕十万个长头,是因为当年宗喀巴大师成佛时所坐的地方长出了一棵菩提树,有十万片叶子,每一片叶子上面都有一个佛像,所以他们要拜满这十万个佛像才算功德圆满,有的人为此甚至要磕上整整一年,自费食宿直到磕满才能归家。不禁让我想到了上个月在泰国四面佛边见到的那些虔诚的信徒们,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形而上与科学的碰撞,而理想和现实的边界又究竟在哪,也许这些问题永远也没有终极答案,但神圣而又庄严的塔尔寺,还是让我心生敬畏。
塔尔寺的藏医馆据说是藏医的顶级殿堂,只有非常少的僧人才有资格在这里进修,藏医和中医类似,但是只用草药和矿物。殿里半蹲半站的是未来佛,藏传佛教认为每个人都在转世轮回,这辈子相遇是这辈子的缘分,未来佛也会在不断的转世轮回,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年之后才会站起来,降世成佛。大金瓦殿的雕像耗费了价值约3.6亿人民币的黄金,里面还有乾隆的亲笔题字。
拉脊山-青海长云暗雪山
拉脊山的山名是藏语的音译,又名拉鸡山,翻译成汉语是“鹰飞不过去的地方”,作为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翻越过拉脊山就到了青藏高原。 从拉脊山垭口通往日月山的扎哈公路段,整条公路的平均海拔都有3700米,看着眼前这名副其实的“天路”,我靠在车窗上发呆,耳朵里塞着耳机听着陈粒,猛地一抬头看到绵延不断的雪山,山顶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垂在碧蓝色的天空下,周围有着一圈圈好看的光晕,而橡皮山是黑马河出发前往茶卡的必经之路,两个山的垭口都接近海拔3900米,十月早已被大雪覆盖。青海群峰矗立,雪山冰川广布,著名的三江源保护区也在青南高原的可可西里山和唐古拉山脉之间。
青海湖-雕影远盘青海月,雁声斜送黑山秋
青海作为三江的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上百个盐湖散落其间,上千个湖泊星罗棋布,而青海湖这个全国最大的内陆湖,藏语意为“青色的海洋”,青海亦由此得名。我们没有去二郎剑,转而去了湖边的牧民家看日落,虽说不是景区,人也着实不少,但是没想到这个季节还有大片的油菜花,有些意外的惊喜。
Day2
黑马河-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黑马河是青海湖边一个著名的看日出的地方,整个小镇都是因为涌入的旅客而建起来的,换句话说,出了名的“宰人没商量”。因为事先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住宿条件、环境有所了解后,看到我们480块的标间之后,内心并没有起太多波澜,竟然觉得“哎,还挺干净!”,就是略有些阴冷。不过二十分钟后一切都变了……突然电力崩溃,半个黑马河都停电了,瞬间感受到了朝鲜人民的日常,青海的冬天是要10月15日之后才供暖,而当时黑马河已经零下……无奈之下我想到了刚烧到一半的热水壶,只能抱着热水壶坐在黑暗中取暖,好在后来司机大姐给我们打了烧开的热水过来,我便用手机打着电筒,泡了碗泡面,一边吃一边想象着自己在朝鲜。
橡皮山-最怕关山万里,从此再无归人
橡皮山地理位置上属于青海南山山系的一部分,海拔3817米,比日月山(平均海拔约4000米)要高出许多。在青海湖与茶卡盐湖之间。从黑马河看完日后,出发不久,就可以看见连绵起伏的橡皮山高高地耸立在前方,像一座巨大的屏障。橡皮山的坡路较抖,大多是三四十度甚至更陡的陡坡。登上橡皮山的山口,放眼望去,美丽的高山牧场、悠闲吃草的羊群尽收眼底。
茶卡盐湖-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由于青海都是盐碱地,所以湖泊也基本都是咸水湖,有着“天空之境”之称的茶卡盐湖镶嵌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海东市,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当然,它更多的是因为抖音爆款而被人们熟知。我们在黑马河看了日出后就直奔茶卡了,门票可以在提前在线上购买,关注公众号“西矿智旅”,选择“票务预订”tab即可。景区内有几种路线选择,我们选的是乘坐小火车达到终点站,然后回程步行。由于去的时候已是十月上旬,早上气温很冷,我实在是没有勇气穿夏天的裙子下湖,不过到了我们出去的时候,阳光下感觉气温已有20度左右,高原的温差真的非常大了。
无人区-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从茶卡前往另一个盐湖翡翠湖,需要穿越大部分位于海西州境内的柴达木盆地。海西州是一个地级行政单位,主要由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北麓高原两部分组成,拥有一对双子城,一个是格尔木市,另一个是德令哈市,除此之外还有乌兰(茶卡盐湖所在地)、都兰、天峻三县,大柴旦和翡翠湖其实都在德令哈附近。据说“柴达木”在蒙古语中即为“盐泽”之意,过去的沧海留下的遗迹不只有沙漠戈壁,还有多达33个盐湖。在柴达木盆地众多湖泊中,既有因“天空之镜”而走红的茶卡盐湖,也有“外星人遗址”克鲁克湖和托素湖。
小时候的地理课上知道了柴达木盆地,可来了西北才了解,原来柴达木是在青藏高原上的,高原可以包含盆地,盆地也可以包含平原,就像四川盆地包含了成都平原。从黑马河前往德令哈的道路几乎一路都是无人区,西北的公路多是直道而行,汇聚到很前方看不到尽头,两边的戈壁从窗外穿行而过,偶有几阵龙卷风在远处孤独的旋转着,看不到人烟,连绵的都是荒野和广袤到看不到边际的天空。从前在城市黑夜里感受到的渺小,和大西北无边天空之下的渺小,完全不同。
戈壁滩上看到了很多龙卷风
翡翠湖-碧云无渡碧天沉
湖如其名,翡翠湖。和茶卡一样,翡翠湖也是盐湖,但还没有到开发成景区的地步,据说明年就会收费了,所以现在路还不是那么好走,车子走起来很是颠簸,窗外尘土飞扬,但远处绿的发亮的湖水和茂密的芦苇,让人心情不自觉的舒畅起来。
走到近处,才发现翡翠湖是由大大小小十几个盐湖星罗棋布组成的,盐晶体在阳光下闪现出钻石般的光泽,湖水也是纯粹的翡翠绿,白色一层一层深入到湖水底下,每一层的颜色像是色卡书上的各种碧绿,不重样。同为盐湖,翡翠湖与茶卡的区别在于翡翠湖的盐是工业用盐,而茶卡则是食用盐。
德令哈有名的艾有布炕锅
很好吃的烤饼
Day3
南八仙-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青甘环线里一般有两个地方可以看雅丹,一个是甘肃玉门关景区内的魔鬼城,一个则是青海的南八仙。我们去的是南八仙,因为不去玉门关,也就省了双重的门票,而且南八仙人不是那么多,可以轻易拍出人迹罕至的feel。
雅丹地貌是由于岩层的不同构造,在风力以及流水的侵蚀下,变成了形态各异的“土堆”,被认为是世界一大奇观。大面积的雅丹地貌每当夜幕降临之后,如遇劲风便会发出恐怖的啸叫,犹如野兽在怒吼,令人毛骨悚然,因此得名“魔鬼城”。而且因为铁含量过高,磁场不稳定, 指南针进入雅丹地貌经常会不管用,古时迷路是常有的事。习惯了江南的精致小巧,突然出现在这浩瀚荒漠里,无尽头的风沙红土,我们被约束了许久的方正人格,好像一下子都碎成了片,飘散在公路两旁扬起的尘土里。
阳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和玉门关都是丝绸之路从敦煌出塞必经的两个关口,一个在北一个在南,而“阳”在古代有南之义,阳关也因此得名,阳关玉门关相距80km,抵抗不同敌人。由于丝绸之路官道离不开水源补给,阳关出塞的路线一路靠的是昆仑山的冰川融水,玉门关则是一路沿着塔里木河,两条道路中间夹着的便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踏在著名的“阳关路”上,心里想到了那句词“空碛无边,万里阳关道路。马萧萧,人去去,陇云愁。”不知古人出塞时是否都是这样的心境。
交了关税,走官道才有官方的水源补给,“关照”这一词汇就是从这里演变来的,“关”是边关,“照”是公文证件,有了这个关照才有官方人身财产保证。文官是纸质的,武官的关照是吊坠,由于自诩为知识分子,我就果断选择了文官的关照,最便宜的貌似是30元,纯手写版本是60元一本,拿到手我兴奋了半天。
在阳关博物馆里我们还看到了很多马匹、车辆和武器相关的资料以及文物,古时马出关亦需要文件,吕后时甚至不给母马出关,要留在关内用于繁衍。中原能够获得的马匹大多是蒙古马,也就是矮脚马,体格虽不大,胜在身躯四肢都比较粗壮结实,耐渴能力也比较强,作战的水平不太好,但在恶劣环境下生存是最合适的。在紧急情况下,把这些马放在半荒的草原上吃草,就能够补充体力了。而汗血宝马却非常的精贵,非战时如果养了太多的汗血宝马,据说国家都能被吃穷,所以古代作战大多用的还是蒙古马。
酒泉与敦煌-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小的时候看了非常多汉史相关的书,加上黄晓明和邓超们的演绎,汉武帝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苏轼曾感慨“古之人,惟汉武帝号知人。盖其平生所用文武将帅、郡国边鄙之臣,左右侍从、阴阳律历博学之士,以至钱谷小吏、治刑狱、使绝域者,莫不获尽其才,而各当其处。然此犹有所试,其功效著见,天下之所共知而信者。”真正踏上了这片土地,方觉距离汉朝是那么的近,汉武帝、卫青、霍去病的故事是那么的历历在目,在河西之战期间,汉武帝特地从京城送来一坛美酒,霍去病没有独自享用,而是将酒倒入泉水中,让全军将士饮用,后来,此泉就称为酒泉,当地也就以泉命名。
可惜由于宋代之后,国力渐衰,我们再也无法保证边塞的安宁,至明嘉靖年间彻底封闭嘉峪关,使敦煌(古称沙州)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敦煌人也已退居关内。
又见敦煌-我是你的一瞬间,我是你的一千年
自从张骞代表汉王朝走通西域丝绸之路以后,这条沟通欧亚大陆的重要路上交通线的最东端就被打通了。中国人也从此加入到了这场欧亚大陆最重要的贸易活动中,并用自己特产丝绸,为这条漫长的陆路命了名。
若是对敦煌和莫高窟的历史感兴趣,一定要看《又见敦煌》这部话剧,由王潮歌导演,整部剧的制作倾注了相当大的心血。话剧是沉浸式的,不是单一布景,观众在行走过程中感受着一段一段的历史,演员也会走到我们当中。当张骞、张议潮、王维、王圆禄,这些千百年前的人物以穿越的形式,带着他们的故事,带着喜怒哀乐,诉说着他们与敦煌的不解之缘,敦煌的过去与现在,已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丝绸之路,始于西汉、没于宋明,一个个人物,一段段历史,都湮没于黄沙中。莫高窟,历经数次政权变更、宗教冲突,曾濒临支离破碎,今之所见,都是一个个热爱着敦煌的执着灵魂。
随手捧起一把沙,就是一段历史;随手翻开一卷书,就是一段故事。翻开古卷,穿越千年,拨开尘沙,又见敦煌。 从剧场走出来的瞬间,竟然看到了满天的繁星,想到有的星光也许穿越了几亿光年来到我的面前,那么千年仿佛也就真的只是一瞬。
剧场的建筑本身也是一大看点
Day4
鸣沙山与月牙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想看到月牙泉最美的全景,必然要在沙漠里跋涉许久,但却一点也不难熬,回头看许多深深浅浅的脚印,是踏踏实实展现在眼前的。而在丘底被挡住的朝阳,也都一望无际出现在旷野上。
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我骑着骆驼,行进在鸣沙山上,眺望着敦煌这座沙漠里的绿洲,心下无限的感慨,这些所谓庞大到一望无际的场景,在地图也不过小小的一块。山海之外有天空,天空之外还有星辰,星辰之外是更加浩瀚无垠的宇宙,而我们何其渺小。
莫高窟-穿越在沧海桑田,时光之里
期待许久,莫高窟自然是本次旅行里的重中之重了,它最早名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因“漠”与“莫”为通假字,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其规模在今人看来都尤为罕见,今保留有洞窟735个,壁画超过4万平方米,泥质彩塑等不计其数,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敦煌作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国际化大都市”,人们在这靠佛法消除走在漫长的丝绸之路上的恐惧感,莫高窟以另一种方式护卫着丝绸之路的畅通。
从十六国晚期的北凉到南北朝时代,是敦煌莫高窟的童年期。从表面看,莫高窟最早的一些洞窟带着鲜明的外来印记。北朝洞窟中最流行的洞窟形式为中心塔柱式,在洞窟中心的方形柱的四面凿龛雕像,供僧人和信徒们绕塔观像和供养礼拜。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的很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都遵循汉武帝以来的富国之道——打通丝路,经营西域,加强中外交流,促进中原繁荣,于是空前强盛的中原劲风向西吹去。沿着河西走廊一直吹入西域,自然也吹进了莫高窟。
隋朝对佛教的迷信与虔敬简直令后世匪夷所思,这大概与隋文帝出生于尼姑庵的神秘的身世有关,做了皇帝后,他更是大写佛经、广造寺塔,佛教在隋代大兴。不怪很多人说“一个隋文帝 ,胜于一万个高僧讲经传教”。
发展至盛唐武则天时期,莫高窟的洞窟达到了千余个,无论是建造规模还是艺术水平,都达到了历史巅峰。但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造像活动渐受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游客参观的区域是限于南区的,现存共有492个洞窟,北区的洞窟是僧人坐禅为主,壁画较少,现在是专家研究用,游览的路线每年都会调整几次,经变画、药师画、飞天一般都会看一遍,比如飞天我们看的是29号窟,这也是之前说的,目的是分散开减少洞窟压力,经典的洞窟图片可以在数字敦煌的网站上看到。
参观过程-我所爱的心灵中,必留有荒野
由于洞窟内是绝对不能拍照的,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此行我们参观的八个洞窟:
29号窟:这个窟里比较吸引人的是西夏的斑马零花砖,青花的图样,由于清代修葺过,所以雕像身材比例不太协调。整个莫高窟有,4500个飞天,最长的三米,比较典型的就是这个窟里反弹琵琶的形象。
25号窟:25号是宋代的代表作,从青绿色可以看出来这是原作,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道场在无锡灵山(写下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在无锡,有种冥冥之中的感觉)其余的佛和菩萨都有自己的道场,比如文殊菩萨在五台山,观音的道场在普陀山,地藏菩萨在九华山。
17号窟:17号是每条路线都必看的一个窟,因为就是在这里发现了大名鼎鼎的“藏经洞”,公元11世纪初,位于莫高窟的三界寺僧人移17窟的洪辩像于他窟,将该寺多年收藏的大量佛经、佛画、法器、文书等,秘藏于此窟,砌墙封闭窟口,并于壁面饰以壁画,故而俗称“藏经洞”。藏经洞比我想象中的要小不少,面积感觉仅仅只能够几个人勉强站立。三个月前我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看到了几十幅敦煌的壁画,当时光顾着欣赏,因为大都会里外国的藏品数不胜数,中国的并不算扎眼,所以当下也没感受到那种文物流失的痛心感。但这次来了敦煌,心态却完全不同,但凡了解藏经洞从发现到被一次次偷运文物的经过,就会知道现今敦煌保留的藏经洞文物仅有三分之一,英国足足盗了两万多件,所以藏于英国者最多,而藏于法国者最精,藏于俄国者最杂,藏于日本者最隐秘,最后藏于中国的却最为杂乱。
整个17号窟建于晚唐,1873年由于乱兵闹事烧了,1906年由王道士出资重修,其中的泥塑是僧人洪辩,专业仪器测过之后得出整个莫高窟只有这一个藏经洞,17的壁画全贴了金箔,在西夏重绘过,已经有了部分脱落是受潮造成的,佛祖雕像眼睛的非常明亮是因为中间镶嵌了琉璃。由于颜料主要都是由铅汞铜铁构成,与氧气反应后现在壁画不少部分都已发黑,加之宋代地震过一次,这个窟内的损坏还是稍有些严重。
46号窟:这个窟里全是1300多年的原作,发丝竟然都清晰可见,天衣和裙子也很接地气,哼哈二将的脚下都踩着小鬼,右边有六个药师,遗失了一个,左手边则是个睡佛,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洞窟的顶很美,是敦煌很典型的凿井。
55号窟:窟内佛坛上现存倚坐佛像三身,菩萨三身,均为宋代的雕塑。这些塑像丰腴饱满,形象、服饰颇俱唐代遗风,规模则超过了唐代,是宋代塑像的代表作。这里的壁画有两层,重层壁画,里层是宋朝所绘,外层是西夏,壁画颜色效果一般,不如双龙莲花凿井值得观赏。讲解员还说了一个小tip教大家如何一眼分辨弥勒和佛祖,就是弥勒的腿是垂着的,而佛祖是盘着的。
61号窟: 由于壁画上露出了狮子的尾巴,所以可以推断画的是文殊菩萨,因为只有文殊菩萨的坐骑是青狮,窟内壁画还展示了唐朝化妆过程,当时非常流行两腮贴梅花,61窟是莫高窟保存最好的梅花妆。
壁画上的女性人物都是供养人,由一个叫曹云中的人出钱修筑,为家里女性所开,前四个都是有身份地位的,后面站着的皆是奴隶,窟内墙体下方的竹竿是2014年新加的,为了吸湿防潮,也有分压作用,缓解墙体承重的压力。
96号窟:俗称大佛殿,有着莫高窟最大的佛像,也是莫高窟的第一大窟,建于初唐。洞窟直通崖顶,高40米,窟外有九层木构建筑,高足足有45米,外部墙体依旧可以看到晚唐保留下来的木质结构。由于不同时期都有修葺,窟内则可以看到唐,西夏,元,清,民国不同时期的各类地砖。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九层楼是为保护大佛而建立的,现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
148号窟:此窟为盛唐建造,李氏家族窟,类似于南方的祠堂,主题是涅槃,但睡佛的头脚都是清朝重修的,也重新彩绘过,72个弟子也是清朝加的,有哭有笑,西边则绘着大般涅盘经,一进窟门左右便有有功德碑和哼哈二将,和香山卧佛寺很像。
敦煌研究院的第一院长常书鸿、第二任院长段文杰都埋在宕泉河水边,他们为了敦煌,为了莫高窟奉献了一身,身后也想一直遥望着三危山,这份对艺术的热爱,让人感动。大概也是有了艺术和文学,我们才能从无趣的生活中跳脱出来,能够在敦煌研究院钻研一生,想来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莫高窟的两个牌坊题字都来自于民国时期,“莫高窟”三字来自郭沫若,而“三危揽胜”来自于右任。三危山上佛光万照,是祁连山的支脉,宕泉河水冲击形成了石壁,宋代人工把河道改道,读的久就变成了大泉河,这也是敦煌的母亲河。
每一次选择,都是一种渡,有人越过小溪,有人越过海洋。在敦煌我看到了很多种选择,有张骞义无反顾为国出塞九年才归的执着,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无畏,有张议潮“誓驱吐蕃,还我河山”的豪迈,更有常书鸿为了莫高窟奉献一生的热忱,当然也有王道士一手造成文化史浩劫的那份无知与无奈。
Day5
嘉峪关-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原谅我甚至拍不出它十分之一的恢弘。城关的两侧城墙横穿了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亦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著名的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之间,东西长达1000千米左右。一条古道穿行于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古代“丝绸之路”即此,道路本艰险,到了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嘉峪关踞此,形势非常险要,东通肃州(今酒泉),西达安西(今瓜州),是京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去嘉峪关的路上我们先去了瓜州(当然买了不少瓜吃啦~)
张掖-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张掖”的名字来自于“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公元609年,隋炀帝发自长安,渡黄河,过星岭,越浩门川,直抵甘州,亲自参加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国际交易会,堪称“万国博览会”。它不是在东南沿海(当时东南沿海还是荒芜和寂寞的不毛之地),而是在开阔而畅达的河西走廊上的张掖,可见张掖当年有多么发达了。流经张掖的黑河(弱水)是目前中国第二大内陆河,张掖绿洲的水量也因此相当充沛,其实这次到了张掖我才知道黑河竟然有这么长……
由于前一天在去了嘉峪关的关城又爬了悬壁长城,没能赶上七彩丹霞的落日,只能第二天一早去看日出了,反正都要早起,所幸我就四点多起床拍了星空,不然真的大老远白白的背了一路三脚架了…但真的想拍星空,酒店的楼顶绝不是个好选择,如果能在雅丹或是沙漠、盐湖里拍星空绝对是值得一试了,我本来是打算在鸣沙山露营一晚的,但怯于已入深秋,夜里睡在睡袋里怕冷,就此作罢…
张掖国内唯一丹霞地貌与丘陵相结合的地方,配上热气球,给人一种假装在土耳其的感觉。
Day6
祁连山-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祁连”在匈奴语是天的意思,正因如此,河西大败之后,匈奴人才会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甚至因为河西战争的大胜,霍去病的墓碑都被汉武帝修成了祁连山的形状。听说夏天的祁连山分外的美丽,七八月的扁都口大片大片的满是盛开的油菜花和青稞。
传说中所有关于祁连山的一切都是真的,这个汉人与匈奴的必争之地,青翠、宁静、白雪皑皑,让人很难想象这里千年之前发生过那么多战役。两边连绵的道路和地平线远远的交汇在一起,偶尔会有一队牛羊悠然自得穿行,一点儿也不急。过垭口的时候视野里都是成片成片的雪,早没了初来时的激动,只是看着无止境的白茫茫大地,心里安定了许多。在隧道里穿梭的时候,前方透出一丝温和的光照在隧道那端的雪地上,分外的好看,突然便想到了一句诗“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只是不一样的是,此情此景是真的十月初便落下的雪啊。
西宁很大一部分的用水都依赖于黑泉水库,但蓄水量非常有限,政府也曾想过把岗什卡雪山的雪水截流,也想过让黄河改道,但都没有成行,所以西宁依旧处在一个缺水的状态。
曾经看过一段话:“情怀”其实是一种糟糕的东西。我们喜欢一样乐器,没有坚持到专业地步,又不舍得放弃,就变成了一种情怀;我们留恋家乡,又抛弃了它,变成一种情怀;我们喜欢一个人,但不能彻底拥抱,于是也变成了一种情怀。拿不起却又放不下,虚掩的门,踮起的脚,够不着的葡萄,未曾解渴的梅,都变成了一种情怀。
这场road trip于我便像是一场情怀之旅,也许和任何人说在公路旅行里找到自我都会被认为是矫情,但起码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我们可以安心的做自己。在疾驰而过的风景里,我看到了无限种可能性,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