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进来的朋友,先声明,不是游戏那个“吃鸡”。
这又是一个跟吃有关的故事。
小通有一个朋友,嫁给了日本人(他们的爱情故事戳这里复习→跟日本男人结婚以后)。我们的革命友谊,建立在一家可以吃到“豆豉蒸凤爪”的广式点心店。
前不久,她为了吃到鸡爪而特意去家附近的肉铺预定过一整只鸡,还再三嘱咐老板不需要切开,要一整只的。
去取鸡的时候肉铺老板递给她一只圆滚滚的小胖墩,外面用经木(一种传统的食品包装用木皮,以杉树或柏树为原材料)给包得严严实实的。
朋友满怀期待,结果到了家解开一看:说好的鸡爪呢??鸡处理地很干净,浑身光溜溜的,只是鸡脖子以上,鸡腿以下的部位都不见了。
我朋友是个坚强的成人了,所以她冷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并给家人炖了一锅鸡汤。谁知端到餐桌上后她丈夫和儿子却很不给面子地表示了拒绝。
丈夫:(一脸震惊)(°ο°) ??这个?...这个为什么不切开,这样要怎么吃?
儿子:(一脸嫌弃)这么一整只看着有点恶心...
注:这里翻译成“恶心”可能有点言重,儿子原话为”気持ち悪い“,日本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用这一词汇吐槽所有自己不习惯的事物。
那时我朋友才意识到,好像他们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的饭店,吃的肉都以整块整块很规整的鸡排,猪排,牛排居多,很少见到带着骨头的肉,即使有,也是一整根完整的大骨。中国人热衷的排骨,猪蹄,鸡爪,鸭脖等,很多日本人从来就没有吃过。
此外,像鸡头,鱼头,猪头等“奇奇怪怪”的部位做菜,他们更是难以想象。这就是为什么,她明确表示了要一整只鸡,但肉铺老板还是很“贴心”地把头跟脚给处理掉了,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不算可食用部分。
图:日本人最爱的炸猪排
鸡爪这么好吃,日本人怎么可以不吃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这几个:
1.不会做
在日本待久了会发现传统日本料理的烹饪方式比较有限。相比较人工调味,日料讲究的就是用最适当的烹饪方式带出食材本身的味道,因此多用煮,或者烤,煎,至多就是天妇罗系的油炸。而鸡爪,猪蹄,鱼头等特殊食材,并不适合这种温和单调的调理方式,日本人也不会想到去吃它们。
除了外面的餐厅里不会出现,在一般的日本超市里,也很少见到带骨头的肉,至于鸡爪,猪蹄等特殊部位,更是只有到专卖中国食材的市场里才能找得到,上次带了一个日本人去上野的地下市场,专卖亚洲各国食材的那种。
看到一包猪鼻子时他的反应是这样的:
?!リアルすぎーーーーーー!!!!!
(太现实主义了吧吧吧babababababa------)
再看到一包鸭头时他的反应是这样的:
ぎゃーーーーー!!!!!
なんじゃこりゃーーー!!!!?
鴨がこっちを見てるーー!!!!
(啊啊啊啊,这是什么!!!鸭子在看我啊啊啊啊啊啊啊!)
图:日本超市的肉类卖场,各种肉全是切成块状或片状
2.追求饮食精细化
我们都知道,日本人追求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体现在饮食文化上也是一样,比如捏寿司最好的手掌温度是几度之类的。再加上生活节奏的加快,食物也变得越来越精细和便利以尽可能地节省现代人的进食时间。日本人热衷开发各式各样的代餐饼干和能量棒也能说明这一点。
图:这款名为“一本满足”的能量棒非常受欢迎,其生产商打出的广告词就是,“从下午五点开始加油”。至于加油什么,日本人下午五点开始的活动除了加班还有什么?
相应地,给顾客们提供吃起来“最不麻烦”的料理也成了厨师们的任务之一。比如鳗鱼饭之所以这么贵,除了食材稀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处理密密麻麻的鱼刺极其耗费时间。
一份鳗鱼饭的口感好坏直接跟厨师的技艺挂钩,厨师技艺越高超,骨头剔得越干净。日本人还喜好软糯口感,你想,他们连嚼都懒得嚼了,还会愿意啃骨头吗?
3.餐桌文化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日本人觉得吐骨头不雅观。一般的餐桌文化也认为,吃进了嘴里的食物再吐出来是很失礼的,甚至连自己用过的筷子在摆放时,也不应该将头朝向别人。
可以看一下日本传统的怀石料理,所有的食物都做成小小的一块,就为了方便入口。
之前还有一期综艺采访在日本的外国人,问他们觉得在日本有什么不方便的。一个美国小姐姐说,自己曾经在外面从包里掏出一个苹果就开始啃,结果旁边的人一脸震惊,说了一句:
“这什么狂野(WILD)的吃法啊”
这么...狂野...的...吃法??
当时看完我一头雾水,直到一起看的日语学校的老师说:“(日本人)苹果一般都是要切成小块吃的。”小通心想:不知道他们看到我们啃甘蔗时会有什么想法哦?
后来呢,我朋友也吸取了经验教训,再也没有去肉铺买过“整鸡”,想吃鸡爪的时候就会拉上我去广式点心店,想吃猪蹄时就会趁丈夫儿子都不在的时候,去中华料理店打包一份回家,边看电视边啃得两手都是酱汁,可能不雅观,但一定超爽的。
- 完 -
小通长期撩想兼职投稿的小伙伴
后台回复【投稿】即可见详情
日本通丨517ja
转载原创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
致力于做新鲜有趣的日本相关科普
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