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轰-7飞豹”的起源是这样的。1974年初南越海军悍然越过我国领海线非法侵占我国岛礁,于是就爆发了我们所熟知的西沙海战。最终,以我国击沉南越一艘护航炮舰,三艘驱逐舰的结果告终。这一战虽然我国取得极大的胜利,但是却暴露了我国海军一个巨大的弊端——缺少空中对海支援力量。
当时装备的轰-5和轰-6,受制于自身难以突破敌方军舰的防空火力达到攻击的效果,而具备超音速突防能力的强-5又是个小短腿,无法满足作战需求,我国急需一种拥有突防能力的轰炸机来为海军提供空中支援。
国防部随后通知了当时的空军,海军,三机布参加会议确认新型战斗机的计划和提出了新型轰炸机不仅能携带炸弹导弹对海攻击也要拥有一定的空战能力的技术要求。随后变开始了国内各飞机制造厂开始竞标,当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沈飞和昌飞率先提出自己的方案,沈飞提出歼轰-8计划,在歼8的基础上参考米格-23牺牲高空高速改进出一款突出对地攻击的轰炸机,这个方案比较头铁,没有通过。昌飞则提出了,利用强5现有的成熟技术改进电子装备开发强-6,这个计划比较牵强,军队需要的是一款全新的轰炸机,最后由西安飞机制造厂的轰-7方案中标,歼轰-7项目开始上马。
歼轰-7的心脏来自英国,1975年西安航空发动机厂与英国罗尔斯公司达成合作,全面引进生产贝斯MK202涡轮风扇发动机。后来经过我国对这款发动机技术的消化与吸收,这款发动机一度成为我国最可靠的发动机,解决了新式飞机动力研制周期长的问题。
1982英阿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派遣超军旗攻击机超低空掠海突防发射了一枚“飞鱼”反舰导弹,英国皇家海军的“谢尔菲德”号导弹驱逐舰当场报销。这一战例极大的刺激了我国军方,我国开始了自己对三位一体海战(空中战机,水面舰艇,水下潜艇联合行动)的探索,于是陷入瓶颈的歼轰-7又提上日程。一路坎坷直到1994年,第一批量产机型才走出了西安飞机制造厂的大门,一直到2017年停产,我国一共制造了超过250架的歼轰-7为我们守护着天空和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