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讲,一直伴随着这样或那样的威胁并不奇怪。人类就一直生活在各病毒的阴影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有些病毒正在慢慢消退,但依然时刻的在威胁并提醒着我们人类。
早前世卫组织启动了一项更新重点病原体(即可引起疫情或大流行的病原体)清单全球科学进程,以指导全球特别在疫苗、检测工具和治疗方法方面的投资和研发工作。
世卫组织于2017年首次发布清单,现有清单包括COVID-19、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埃博拉病毒病、马尔堡病毒病、拉沙热、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尼帕和亨尼帕病毒病、裂谷热、寨卡和X疾病。
这九种病毒到底是什么样的病毒?这些病毒目前的现状是怎样的?
一、马尔堡病毒
马尔堡病毒是以当时的西德城市马尔堡而命名,又称绿猴病病毒,绿猴因子、马尔、马堡病毒等、为人类和其他灵长类的共通疾病、马尔堡病毒是第一种被发现的线状病毒。
1967年秋,西德马尔堡、法兰克福和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的几所医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中同时暴发了一种严重出血热,有31人发病,其中7人死亡,之后在法兰克福及贝尔格莱德亦有病例。31人中,25人是直接感染,当中七人死亡。直接染病的人多是因为接触当地实验室内染有马尔堡病的猴子而致病。另外六人是二次感染,当中包括两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解剖助理,及一名兽医的妻子。他们都是与直接感染的病人,有紧密接触。两名医生是在抽血时不慎接触病者血液染病。这次爆发的来源经调查后,发现是来自非洲乌干达一种品种为Cercopithecusaethiops的猴子。西德的一家公司进口该批染有病毒的猴子,原意是用来研制小儿麻痹症的疫苗。
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和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本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储存宿主尚不清楚。
主要经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飞沫等,经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病人在临床康复3月内,仍可在精液中检出马尔堡病毒,因此,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
通常病发后一周内死亡。病发死亡率为25%~100%。马尔堡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9天,病人突然发热、畏寒、头痛、全身疲乏、大量出汗、肌肉酸痛、咽痛、咳嗽、胸痛。最初的症状很像流感,随后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全身皮疹,最后出现口鼻出血、尿血、阴道出血和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有大约1/4的患者死亡。
该病毒于1967年在欧洲被首次检出,但后来主要在非洲出现,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南非和乌干达等都曾报告过马尔堡疫情或散发病例。2005年,安哥拉爆发的马尔堡疫情造成超过200人死亡,系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马尔堡疫情。
2022年7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加纳发现两人因感染马尔堡病毒死亡,系该国首次发现马尔堡疫情,也是继几内亚2021年发现一例感染者后,西非国家再次暴发马尔堡疫情。
迄今尚无针对该病毒的疫苗和有效疗法获批使用,但一些免疫疗法和药物正在开发中。
二、埃博拉病毒
Ebola virus译作伊博拉病毒、“埃博拉”是刚果(金)(旧称扎伊尔)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时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
埃博拉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病毒之一,比艾滋病病毒还要可怕得多。 病毒一旦入侵人体,医学治疗的速度就很难赶上病毒攻击人体的速度。它较强的传染性和最高达90%的病死率,如未及时防控很容易让疫情大规模爆发,所以埃博拉也被称为最致命的病毒之
2022年4月23日,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发表声明称,刚果(金)报告一例埃博拉确诊病例。
2022年10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乌干达境内的埃博拉疫情已经蔓延至该国四个地区,已有63例确诊或疑似病例,29名患者死亡。
2022年10月25日消息,乌干达卫生部长24日说,首都坎帕拉23日新增9例埃博拉确诊病例,疫情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3日,乌干达卫生部表示,埃博拉疫情已经蔓延到乌干达东部地区。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9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乌干达已确诊60例埃博拉病例,还有20例疑似病例。已有44例死亡病例,25例康复病例。
2022年11月16日,乌干达已确诊141例埃博拉病例,还有22例疑似病例。世卫组织外部专家委员会评估了三种埃博拉候选疫苗,并建议在乌干达进行三种疫苗的试验,首批疫苗将于2022年11月24日前后送往乌干达。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6日,乌干达埃博拉疫情已致141人确诊,其中55人死亡。乌干达的埃博拉疫情仍在持续,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宣布将埃博拉疫情中心——穆本德和卡桑达地区的封控措施再延长21天。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2日,乌干达卫生部高级官员戴安娜·阿特维内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表示,乌干达最后一名已知的埃博拉患者已经出院,此次埃博拉疫情或正接近尾声。
三、沙拉热
拉沙热疾病发生在西非,于1969年才被人们确认,当时两名传教士因病死于尼日利亚。拉沙热病原为沙状病毒科的一种,是单链核糖核酸(RNA)病毒,而且它是来自动物的一种病毒,宿主主要为啮齿类动物(如西非洲的野鼠),可传给人类。会导致病毒性出血热(viral hemorrhagic fever VHF)是拉沙热病的病原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通过直接接触拉沙热患者的血液、尿、粪便或其它身体分泌物,直接暴露(接触排泄物)和拉沙病毒还可在人之间传播。
80%左右的人感染为无症状;其余病例为严重的多系统疾病,病毒侵袭身体的若干器官,如肝、脾和肾。拉沙热的潜伏期为6-21天。该病通常为渐进性发病,开始时出现发烧、全身虚弱和不适。几天后可能出现头痛、喉咙痛、肌肉疼痛、胸痛、恶心、呕吐、腹泻、咳嗽以及腹痛。严重者可发展到出现脸部肿胀,胸腔积水,口、鼻、阴道或胃肠道出血,以及低血压。也可能出现蛋白尿。晚期可见休克、癫痫发作、震颤、定向障碍和昏迷。
25%的患者出现耳聋、其中半数在1-3个月后恢复某些功能。在恢复期间可出现短暂脱发和步履不稳。 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些研究表明,在整个西非每年发生30万至50万拉沙热病例和5000人死亡。总病死率 为1%,但在住院患者中最高达15%。致命病例发病14天内通常发生死亡。该病在妊娠后期尤其严重,在妊娠末3个月期间超过80% 的病例发生孕产妇死亡和(或)胎儿死亡。
自2020年1月以来,尼日利亚境内拉沙热确诊病例持续增加,据尼日利亚疾病控制中心(NCDC)报告统计,自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2月9日,尼日利亚在26个州的92个地方政府共发现1708例疑似病例,其中472例确诊病例,已致70人死亡,病死率(CFR)为14.8%。
2022年3月27日尼日利亚疾病控制中心说,今年以来,该国拉沙热疫情已造成123人死亡,病死率约为18.7%。今年以来,尼日利亚共发现659例拉沙热确诊病例,其中包括45名医护人员。尼疾控中心正在向各州医疗机构分发医疗物资用于防控拉沙热,同时呼吁邻国对疫情蔓延保持警惕。
四、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
中东呼吸综合症(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是由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ronavirus, MERS-CoV)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非典型性肺炎和急性呼吸综合征,严重者可发展为肾衰竭后死亡。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被发现,已有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26个国家相继报告了MERS病例,这些国家的原发病例均有中东旅行史。
中东呼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SARS相似,引起肺部细胞病变和损伤。中东呼吸综合征临床表现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气短等,病情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部分病例可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无发热、腹泻和肺炎。中东呼吸综合征目前无明确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中东呼吸综合征的致死率较高。早期就诊、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首次在沙特阿拉伯被发现,它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
2015年5月29日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广东省惠州市出现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症确诊病例。
截止2015年5月25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数据显示,全球累计实验室确诊的感染MERS-CoV病例(简称MERS)共1139例,其中431例死亡(病死率37.8%)。这些病例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病例最多国家为沙特阿拉伯,病例多集中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中东地区,该地区以外国家的确诊病例发病前多有中东地区工作或旅游史。
2018年9月7日,一名60多岁的老年男子从科威特经由阿联酋回到韩国,因腹泻在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感染MERS冠状病毒。
2022年4月5日,卡塔尔公共卫生部宣布,一名85岁的卡塔尔籍男子确诊患有中东呼吸综合征。该名男子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在确诊前曾有出国旅行史,并与骆驼有过直接接触。他在返回卡塔尔之前已开始出现中东呼吸综合征症状,在抵达卡塔尔之后即被送往医院,目前正在接受医疗救治。卡塔尔在2022年3月23日也曾确诊一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
2013年12月香港大学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 Kwok-Yung Yuen 教授在Journal of Infection杂志首次证明了霉酚酸具有针对新型 MERS-CoV的体外抗病毒活性,干扰素 -β1b 和霉酚酸应考虑作为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试验性治疗,但是目前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MERS。
五、SARS冠状病毒(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非典)
SARS事件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语:SARS)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发生,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非典病毒一爆发以后,全球确诊病例为8422人,总共波及了32个国家和地区,共计死亡人数919人。2003年引发的非典疫情,对我们来说也是一场胆寒而又难忘的灾难,因为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令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迅速沦陷,致死率可高达11%。非典病毒之所以能被战胜彻底消失,来自于医护人员以及国家政府和所有国人的共同努力。非典病毒出现后,进行有效防控,切断传播途径。
六、尼帕病毒
亨尼帕病毒属的尼帕病毒最早在1997年,于马来西亚森美兰州双溪尼帕新城的一个养猪场发现,故以地名命名为尼帕病毒。该病毒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毒,主要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孟加拉国、印度等南亚国家流行。
亨尼帕病毒属,还有在我国云南发现的墨江病毒、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发现的雪松林病毒、非洲发现的加纳蝙蝠亨尼帕病毒、韩国发现的 Gamak病毒等。
目前该病毒以致病性强的、最早发现的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两种病毒名称组合,就是所谓的“亨尼帕病毒”。
人类感染从无症状感染到致命的脑炎情况不同。感染者最初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烧、头痛、肌肉痛、呕吐和喉咙痛。之后可能出现头晕,嗜睡,意识混乱,以及表明急性脑炎的神经系统迹象。有些人还可能出现非典型肺炎和严重呼吸道疾患,包括急性呼吸窘迫。严重病例会发生脑炎和癫痫,进而在24至48小时内陷入昏迷。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之间的间隔)从4天到45天不等。
大多数急性脑炎幸存者可以完全康复,但约20%会留下残余的神经后果,如持续惊厥和人格改变。少数人康复后又复发或罹患迟发性脑炎。长期而言,在15%以上的人身上观察到持续的神经功能障碍。病例死亡率估计为40%至75%,但是,该比率可因疫情而变化,取决于当地的监测调查能力。
1999年,尼帕病毒在马来西亚猪农中暴发的一次疫情期间首次得到确认。自那时以来,又发生过另外12次疫情,均在南亚。
2018年5月,印度南部喀拉拉邦近期流行尼帕病毒,截至2018年5月23日已造成至少11人死亡。
截至2018年6月2日,印度卫生部门共报告19例尼帕病毒病病例,其中18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7例死亡病例。受影响的两个地区是科泽科德和马拉普兰。
2021年9月,印度南部喀拉拉邦暴发尼帕疫情,致1人死亡,11人感染。
目前没有可用于治疗尼帕病毒感染的药品或疫苗。强化支持性护理并治疗症状是管理感染者的主要方法。
七、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
裂谷热(Rift Valley fever)是由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引起、经蚊类媒介或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人畜共患病,该病于1931年首次在肯尼亚被发现并分离到病毒。临床特点为突然发热(常为双相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结膜炎及畏光的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出血、休克、脑炎或肝炎,甚至死亡。
病毒通过接触传染给人,例如通过被感染的刀创伤口或与皮肤裂口接触,或者通过宰杀受感染动物期间吸入浮质,浮质传播模式也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感染。有证据显示,人若摄入未经高温消毒或未煮过的被感染的动物的奶,也可能感染裂谷热。受感染蚊子叮咬也会导致人间感染,通常是伊蚊叮咬。嗜血(食血)苍蝇也有可能传播裂谷热病毒。
潜伏期3~6天。起病急骤,高热达38℃~40℃,可为双峰热,热程可达1周。并有畏光、剧烈头痛、肌痛及相对缓脉。常无皮疹,偶有皮肤黏膜小出血,罕见大出血。并发症可有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及中心暗点,少数可致视网膜剥离;罕见脑炎(多发生于发热后3~12天)。
当地时间2022年9月16日,毛里塔尼亚卫生部宣布,该国境内有7人感染裂谷热,其中4名患者已经死亡。
当地时间9月29日,毛里塔尼亚卫生部宣布,该国境内有28人感染裂谷热,其中16名患者已经死亡。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治疗,由于大多数裂谷热人发病病例病症相对较轻且持续期短,这类患者不需要任何特定的治疗。对于较为严重的病例,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八、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20nm,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环。
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
群中发现。该病毒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寨卡病毒感染散发病例。最早一次暴发流行是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亚群岛的雅铺岛,更大的一次流行于2013年-2014年发生在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感染了约32000人。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2013年和2015年分别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和巴西塞卡疫情期间,有报道称寨卡病毒病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
目前无疫苗。减少寨卡病毒感染来源(去除和改造滋生地)以及减少蚊虫与人的接触可减少感染发生。目前也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对症退热治疗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小头畸形肯定对生长发育有影响,具体影响要进一步观察。
2014年2月,智利在复活节岛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
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疫情。
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其中22个在美洲,目前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
2018年10月9日,印度卫生部发表声明说,印卫生部门日前监测到一起寨卡疫情,共确诊22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全部来自西部的拉贾斯坦邦。
2021年8月初,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浦那地区发现1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
2021年11月9日,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当地时间8日报道,印度北方邦坎普尔市近期暴发寨卡疫情,已累计报告寨卡病毒感染病例89例。
据印度媒体报道,截至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0日,印度北方邦已累计报告106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新增感染者包括7名妇女和9名男子,均来自坎普尔市,症状都不严重。
九、X疾病
X疾病(英语:Disease X)是世卫对一种未来会引起流行病,但现时仍未知道名称的病原体的临时名称。可能是由生物武器,又或由物传人的新型传染病引起。世卫声称将这种未知的病加入的缘由,是要让大家为这种可能会出现的疾病做好足够研发的准备。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主任安东尼·福奇指出X疾病的概要将鼓励世卫将研究工作放在整个病毒纲(如黄病毒),而不是独特的病毒株(如寨卡病毒),以改进世卫应对未知病毒株的能力。
2020年,包括部分世卫专家在内,推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病成为第一个符合X疾病要求的病毒。
2020年12月23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在刚果(金)的偏远小镇Ingende,一名女性患者出现与埃博拉出血热类似症状。但多次埃博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造成她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依然成谜。
“X疾病”是一种“神秘而恐怖”的传染病,会导致严重的病毒性出血热疫情,被感染者出现眼睛、嘴巴和肛门流血,最后死亡。在东非,这种疾病被非正式地称为“眼睛出血热”,它的死亡率比鼠疫更高。自2014年以来,已有至少2000人死于这种神秘的“X疾病”。
你还知道或经历过哪种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