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曾经支撑起半个影视剧市场的武侠剧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野。
即使偶有新的武侠剧上线,也不过是冷饭热炒,还是翻拍金庸剧用来捧小鲜肉,比如之前的那版《倚天屠龙记》,周芷若火了,赵敏火了,唯独张无忌杳无音讯。
当然,最离谱的还是扮演光明左使杨逍的林雨申“一夜爆火”。
经过观众的挖掘才知道,原来这个80后演员的母亲竟然是当年挖掘出周迅和陈坤的李小婉。在娱乐圈算的是显赫的家庭背景,竟然默默拍戏,不买热搜,不追逐名利。
扯得有点远了,书归正文。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武侠片没有没落啊,而且推陈出新除了仙侠剧啊。
今天笔者就来与大家探讨一下,何为“武侠”,何为“仙侠”,笔者又因何而说,“侠”的没落。
关于武侠
其实现在网络文学的发展势头是极其凶猛的,在网文中也存在“武侠”和“仙侠”两个门类,其中优秀的作品不在少数。甚至在网文中也有不少佳作被影视公司搬上了屏幕,成为时下大火的“ip”,比如《庆余年》,《雪中悍刀行》。
但严格意义来说,现在所谓的“武侠”和“仙侠”,九成以上都只是“武”、“玄”和“仙”。
不说旧派武侠的传统复仇流派的核心多为“孝”和“义”,但我们单说新派武侠四大宗师的特点。
金庸:多以历史为背景,讲民族大义。
古龙:混迹于市井的游侠,快意恩仇。
温瑞安:想象力天马行空,多讲家国情怀。
梁羽生:以虚拟的人物撬开历史的大门。
不难发现,金庸、温瑞安、梁羽生三位先生的共同点叫家国和历史,而古龙就是单纯的市井游侠。
而这两者,恰恰是武侠小说最重要的一点,精神内核。
《韩非子》中有一句话,“侠以武犯禁”。古龙先生将这一句话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古龙的世界,不论是朝堂斗争,还是国家大事,都是服务于江湖,这叫除侠之外,别无他物。
举个简单的例子,陆小凤系列中的《决战前后》。笔者个人猜测,古龙先生的首要目的是让西门吹雪和叶孤城两个剑客打起来,而且决斗的地方要符合这两个剑客的身份。同时基于陆小凤系列的“侦探风”,得有一件案子。所以才有决战紫禁之巅,叶孤城要造反。
而金、温、梁三位的风格,则是让侠的概念在家国情怀中升华。于是就有了,郭靖独守襄阳,“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有了温瑞安笔下贯穿宋朝的斗蔡京,救岳飞,也有了梁羽生笔下的虚构人物在历史上惊鸿一瞥的《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
武侠,重点在于“侠”,这个“侠”是后代文人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提炼和再创作。
套用梁羽生先生的观念,“一个人,可以完全不会武功,但不能没有侠气”。
当代“武侠”与“仙侠”
提到当代武侠原创的优秀作品,就不得不提到两个人。一个是风歌,一个是王晶。
2005年,一部名为《昆仑》的武侠小说横空出世,一位叫凤歌的杂志编辑,被誉为“后金庸时代挑大梁者”,对于昆仑这一系列的小说,效仿了金庸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同时又不乏推陈出新之处,甚至某种意义上,昆仑有着玄幻的一丝影子。
2005年,王晶监制出品了《天下第一》,铁胆神侯朱无视的大奸似忠,古三通的玩世不恭,四大密探的性格各异让观众认识到,原来我们可以原创武侠。
2006年,王晶自编自导的《八大豪侠》登上了电视荧幕,同样的家国情怀,主角之间也有纠缠不清的恩怨情仇,在个人恩怨与国仇家恨的冲突下,为观众呈现了一部精彩的武侠剧。而这部武侠剧,某种意义上,也宣告了武侠时代的落幕。
自此之后,武侠之风在《绣春刀》和《一个人的武林》中有所回暖。但相比于金庸的家国情怀和古龙的快意恩仇,这两部电影的格局还是略“小”。当然这也是原创者对于作品的定义,被时代背景桎梏的武侠,无伤大雅。
武侠虽然没落,但是仙侠兴起。不曾想,仙侠的兴起竟然是因为游戏。
由台湾省大宇公司创造的“仙剑”系列、“轩辕剑”系列,宇峻奥汀创造的“幻想三国志”系列,还有大陆的上海烛龙和北京网元圣唐联合创造的“古剑”系列、让一众热爱中国古风侠客风的单机游戏迷大呼过瘾。
然而,游戏剧情是好的,有爱情,有友情,有亲情,也有大义,但是当游戏被搬到大荧幕上之后,除了《仙剑奇侠传》的口碑收视率双丰收之外,剩下的作品无异于是流量的狂欢。
《仙剑奇侠传三》可以说将原版剧情改得一塌糊涂,主角在游戏中从小混混到大侠的成长几乎看不见,看到的只有情情爱爱,若不是最后的“割肉”,在笔者眼里,这部剧最多三分。
同样《古剑奇谭》和《轩辕剑》也没有逃脱资本与流量的魔爪。捧新人,捧当家艺人,恋爱大过天,特效高于演技,名气高于一切,原本优秀的剧本,最终呈现给观众的不过寥寥几笔。
而这,也正是当今武侠与仙侠面临的困境。
寻突破,却再次落入“陷阱”
从影视作品回归到文学创作。
在网络文学的创作大环境中,快餐化成为第一要求。
不是说快餐化的文学不好,而是快餐指的是节奏快,而不是创作快。
快意恩仇在网络小说中变成了恣意妄为,江湖的诡谲变成了刻板的恃强凌弱。主角的成长变成了纯粹的装X打脸。在网文武侠中,我们只看到了主角武功练得有多快,却看不到一丝一毫主角心境上的变化。
但是,笔者在这里只是简单地指出问题,而不是批评打击。
因为!!!如果没有网文武侠,那武侠真的就彻底死了!!!
现在武侠的作者也没有选择直接摆烂等死,他们也在寻求新的突破。
但问题是,当我们想选择突破的时候,下意识就会认为,前人不足法,我们要开拓创新。
于是就涌现了一批,在武侠世界,搞改革的写手。甚至在很多历史类的小说,也要开始搞革命。
但问题是,关于社会主义的诞生,马克思讲得很明白,是在“社会生产力达到瓶颈的时候”。动不动就为民请命,造福天下,改变政治体制。结果连马哲毛概都不明白,这有点离谱吧。
自从《资本论》诞生之后,俄国的十月革命是一位俄国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所以工人革命和城市革命可以成功。我们国家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我们那一百年太屈辱了,国家支离破碎,加上无数的革命先驱,以及领袖的中国特色,才让中国站了起来。
更有甚者,在享受封建主义带来的优渥条件的同时,呼喊着要革命,要人人平等,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笔者关于这种困境的想法很简单,首先,先把侠做出来,市井游侠也好,民族大侠也罢,先效仿前人,搞出来基本优秀作品;写得多了,自然能够推陈出新,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当今很多希望写武侠的写手,落入的,正是“为创新而创新”这个陷阱。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