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给自己取一个英文名字,以便于跟西方人交流。汤姆、约翰、戴维、罗伯特等等,是我们平时听的最多的英文名字。但其实,这些名字可能算不上是西方人最喜欢的名字。
那么,哪些名字最受西方人喜爱?世界上最有名的亚历山大是谁?伊丽莎白这个美丽的女孩名字,其含义怎么会跟女性风马牛不相及?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与康熙皇帝之间怎会有一段神交?英国王室怎么会有六位名为“农夫”的国王?本期节目,李涵为您讲述:英文名字里的有趣故事。
英语中有一个志向远大、霸气十足的名字,那就是亚历山大。这个名字来自希腊语,含义是“人类守护者”。该名字最初是希腊神话中女神赫拉的一个封号,赫拉是主神宙斯的姐妹兼妻子,她得此封号,是希望她成为“拯救战士们的人”。
现在,“亚历山大”在欧洲是最受人欢迎的名字之一。据统计,这个名字经常成为欧洲各国新生男婴的首选,其中包括马其顿、西班牙、俄罗斯等国家。
也许因为名字霸气的缘故,欧洲历史上确实出现过好几位名叫“亚历山大”的旷世奇才,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即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帝国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其他三位分别是汉尼拔,恺撒大帝,拿破仑。
亚历山大大帝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后来他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了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东地区,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随后又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他征服了三个。
公元前323年的亚历山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亚历山大大帝在短短的13年时间里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他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经济的融合,并且鼓励民族间通婚,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的远征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了广泛传播。
亚历山大大帝之前和之后,马其顿还出现了四任名叫“亚历山大”的国王;12世纪到13世纪,苏格兰也有三任名叫“亚历山大”的国王;俄国历史上,也有好几任沙皇叫“亚历山大”;天主教历史上,至少有八任教皇叫这个名字。这些人的成就也许不如亚历山大大帝,但都有机会守护人民。
亚历山大大帝
伊丽莎白是一个十分常见的西方女性名字。在许多西方国家,它的排名都在前一百位。汉语将这个名字翻译成“伊丽莎白”,突出了女性的美丽,因而也很受中国女性欢迎。那么,它的原意到底是什么呢?
“伊丽莎白”源于希伯来语“以利沙巴”,在《圣经·旧约》中是亚伦妻子的名字。亚伦是摩西的兄长,也是他的代言人,曾协助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利沙巴”一词的字面意思是“以上帝的名义起誓”和“上帝无处不在”。
虽然现在“伊丽莎白”不是欧美女性首选的名字,但起这个名字的名人辈出。英国先后出现两位杰出的伊丽莎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现任的伊丽莎白二世;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六位沙皇,即俄国历史上第三位女皇,也叫伊丽莎白,全称是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她喜欢办舞会,情人多得不可胜数。她虽然很少过问政务,但废除了坏名声的内阁、恢复了参政院、取消国内关税、设立贵族银行和商人银行,使经济呈现生机,她还创建莫斯科大学,设立艺术院,使文化艺术得以发展。现当代,世界知名的伊丽莎白·泰勒是美国电影史上最具有好莱坞色彩的演员,纵横好莱坞六十年,有着好莱坞传奇影星、常青树、世界头号美人之美誉,曾两获奥斯卡金像奖。
伊丽莎白二世
路易,“著名的斗士”之意,父母为孩子起这个名字,是期待着他勇敢去参加战斗,成为卓越的战士。
这个名字在法国很受人欢迎,起名率基本上保持在前五名,在比利时也可以保持在这个位置上,但在美国要排在三百名以外了。这个名字为中国人熟知要归功于法国国王了。历史上,法国有18位国王名叫“Louis”(路易),从中世纪的法兰西国王路易一世,到19世纪的路易十八历时千年。这18位国王中不乏真正的斗士。
一直以来,很多历史学家都会拿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和法国波旁王朝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相比较,不仅因为两人在位时间都超长,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路易十四在位七十二年,更因为他们都是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一代雄主,分别将自己的国家建成东西方的两大强国,而且他们还处于同一时代,甚至打过交道。
17世纪起,大航海打通了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线,一波又一波传教士从海路来到中国,形成一场规模浩大的西学东渐运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两次派遣传教团前往中国。仅康熙一朝,来自法国的耶稣会士就达到五十多位。其中,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抵达中国的洪若翰、白晋、李明、张诚、刘应五人,是太阳王路易十四专门派遣的。当时按照天主教会的规定,东方传教权归于海上强国葡萄牙,所以路易十四以“国王数学家”的名义将他们派出。其中白晋和张诚被留在康熙身边教授几何学和医药学,对康熙影响最大,也最受康熙信任和倚重。
路易十四
十年后(1697年),白晋奉康熙旨意归国,希望路易十四能够派遣更多具有科学素养的传教士来华。回国后,白晋将来华经历写成近十万字的报告呈递给路易十四,后来以《康熙帝传》为名出版。第二年(1698年)白晋搭乘昂菲特里特号商船回到中国,此次随同前来的传教士巴多明奉康熙之命以满文编成一套西方解剖学著作,名为《钦定骼体全录》。这是一部反映法兰西科学院最新解剖学知识的医学著作。五位“国王数学家”中的另外三人中,洪若翰曾用奎宁治愈康熙的疾病,刘应擅长语文,李明熟悉天体和地理知识,都曾获得较高成就。
白晋在向路易十四呈递的报告中全面介绍了康熙皇帝及其对国家的统治。他说康熙“深信君主的威信和真正伟大应当较少地借助于外在的豪华,而更多的是在于他道德的光辉”。
太阳王路易十四对中国有着极高的热情。他在派遣传教士经海路去中国后,又于1686年派出一个使团从陆路经俄罗斯前往中国。使团还带来了他给康熙的一封亲笔信,以表达自己的友好情谊。这封信如今保存在法国外交部档案处。但遗憾的是,这个使团因俄罗斯的阻挠最终没有抵达中国,所以康熙皇帝也无缘得见此信。
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Victoria)为女性名字,其对应的男性名字是“维克多”(Victor)。这个名字是“胜利”和“征服”之意,源于古罗马神话中的胜利女神的名字,对应古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尼姬(Nike)。罗马女神维多利亚和希腊女神尼姬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她们都是胜利的象征,都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女神。不过,她们之间也有许多不同点。女神维多利亚曾经是罗马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到处都有她的寺庙。公元382年,罗马皇帝格拉迪安下令拆除她的雕像,这在罗马人中引起公愤,因为获胜的将军班师回朝后都要去朝拜她。维多利亚只是战胜死亡和决定战争胜败的象征。而在希腊,除战场获胜以外,尼姬还是运动竞技获胜的象征。
“维多利亚”这个名字在欧美非常受女性欢迎,排名基本上保持在一百名以内。其对应的男性名字“维克多”也很受人欢迎。在丹麦、法国、比利时,其受人欢迎程度均排在前五十位,但在美国却排在一百四十多位。
历史上叫这两个名字的,男性最为有名的当属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女性当属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征服者威廉一世
“威廉”源于日耳曼语,意思是“保护意志”或“意志的守候”。这个名字最初在英国并不流行,直到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格兰之后,迅速被英国人接受。这当然要归功于“征服者威廉”。
1066年,古老的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土崩瓦解,一个全新的封建集权的英格兰在废墟上建立了起来,而改写这一历史的,是一个来自诺曼底的法国人,叫做威廉。威廉通常被称为征服者威廉,而憎恨他的人则叫他“私生子威廉”。
威廉是法国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一世唯一的儿子,生于1027年11月8日。威廉的母亲是罗贝尔一世的女仆,因此威廉是非婚私生子。威廉年仅8岁时,罗贝尔一世在朝圣的路上去世,死前指定威廉为诺曼底的继承人。对公爵之位虎视眈眈的人认为他们拥有更合法的继承权,想方设法要除掉威廉。
他们称威廉为“杂种”、“私生子”,并嘲笑他是下人的后代。虽然就像一只置身于狼群之中的羔羊,但威廉却幸运地躲过了刺杀,15岁时被法国国王亨利一世封为骑士,19岁时成功地处理了叛乱和入侵。小男孩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钢铁般意志、充满魅力的领袖。
威廉与英格兰国王“忏悔者爱德华”是表兄弟关系。1066年,爱德华去世,掌握着英格兰实权的哈罗德登上王位。这个消息令威廉暴跳如雷,因为过去十年他一直无比自信地告诉整个欧洲,在1052年他拜访伦敦的时候爱德华已经承诺将英格兰王位传给他,但现在他却瞬间成了所有人的笑柄。
忏悔者爱德华
威廉旋即向罗马教皇提出了他对英国王位的要求,理由包括他自己拥有一点英格兰王室血统,爱德华承诺过将英格兰王位传给自己,并且哈罗德曾发誓向自己效忠,现在却撕毁诺言、抢先登上王位。罗马教皇最终被威廉说服,同意威廉以教廷的名义讨伐异教徒哈罗德,并且赐予他圣十字旗以及教皇的权杖和戒指。
有了罗马教廷的支持,并且以攻陷英格兰后“加官进爵封地”为诱惑,威廉迅速募集到一支庞大的军队和舰队,包括上万名士兵,六千匹战马,四百多艘战舰。
与此同时,英格兰新晋国王哈罗德也募集军队和舰队迅速在英格兰南海岸集结。哈罗德军队的核心是5000名英格兰封建领主和贵族,3000名职业军人,以及13000名雇佣兵。8月初,威廉的部队也集结到了诺曼底海岸。两国大军磨刀霍霍,誓言一决生死。
然而,威廉军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计划被飓风一直拖延,威廉焦急地等待着“似乎永远也不会到来的南风”,而哈罗德焦急地等待着“似乎永远也不会到来的威廉”。哈罗德的焦急有他的苦衷。在双方的对峙中,时间进入了9月,正值秋收时节,此时已经比法律规定的雇佣兵每年两个月的服役期超过了两个星期。担忧与不满的情绪在部队中蔓延,哈罗德不得不在9月8日下令解散雇佣兵。
英格兰新晋国王哈罗德
祸不单行的是,就在哈罗德下令解散雇佣兵仅仅11天之后,同样对英格兰王位虎视眈眈的挪威国王哈拉尔伙同哈罗德的亲弟弟托斯蒂格,带领着300艘战舰、12,000名士兵入侵英格兰。挪威军队在东北部的诺桑比亚登陆,很快占领了约克郡。首战大捷后,挪威国王哈拉尔仅率领三分之一的兵力前往约克郡以东八英里的斯坦福德桥,打算在那里俘虏大批人质。
然而等待他们的,不是被遗弃的部落,而是哈罗德的大军。原来,一接到挪威入侵的消息,哈罗德立即从伦敦启程,沿途一边募集军队一边极速行军。最终,哈罗德赢得了这场“斯坦福德桥”之战,英勇的挪威国王哈拉尔被一箭封喉,托斯蒂格也死无全尸,挪威军队被杀的丢盔弃甲,远征英格兰的300艘战舰中只有24艘逃回了挪威。
哈罗德还来不及对击败挪威军队的入侵表示庆祝,斯坦福德桥战役结束的第二天,威廉公爵就率领他的大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英格兰海岸登陆。哈罗德只得再次召集他所能调动的所有军事力量南下御敌。10月14日清晨,双方军队在黑斯廷斯打响了战斗。威廉拥有骑兵和步兵,还有很多弓箭手,而哈罗德只有步兵和少量的弓箭手。战争一直持续到近黄昏,当又一波诺曼骑兵发起进攻,英格兰军队开始溃败,哈罗德被一名诺曼弓箭手射伤眼睛,随即诺曼骑士们围了上来,将他乱剑刺死并分尸。
这场惨烈的、改写英国历史的黑斯廷斯战役上,盎格鲁撒克逊英国的最后一位国王哈罗德战死,英格兰大约一半以上的贵族也都牺牲在这个战场上。
1066年12月25日,法国诺曼人威廉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国王,史称“威廉一世”,或“征服者威廉”。古老的盎格鲁撒克逊英国土崩瓦解,一个全新的诺曼王朝在废墟上建立了起来。
亨利(Henry)源于日耳曼语,意思是“家长”。十几个世纪以来,这个名字一直是欧美国家最喜欢的名字之一。在英国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它派生了一个有名的昵称——哈利(Harry)。“哈利”曾经是英国男孩的首选名字,大街小巷叫“哈利”的男性十分普遍,以至于英语中产生了一个成语“汤姆、迪克和哈利”,泛指所有的人。现在英国王位的第五顺位继承人,就是哈利王子。
亨利这个名字本是“家长”之意,却偏偏出了许多国王,德国历史上出现了7位亨利王,法国有4位,英国有8位,其他国家也有。
大文豪莎士比亚一生写过七部历史剧,其中四部写了四个亨利王,分别是“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和“亨利八世”。
凯特王妃
2013年7月22日,英国王室喜添新丁,凯特王妃生下小王子。两天后,这位王室新兵取名“乔治”,全名为“乔治·亚历山大·路易斯”,并册封为“剑桥乔治王子殿下”。
“乔治”本来是农夫的意思,但显然小王子乔治是不可能做“农夫”的,他是在很久的将来,很有可能继承英国王位。但这个名字不意味着未来他继承王位时将被称为“乔治七世”。据推测,他的祖父查尔斯王储希望继承王位后被称为“乔治七世”,因为查尔斯的名字中间也有“乔治”。小王子取名“乔治”的确是在向查尔斯王储和现任女王伊丽莎白的父亲乔治六世致敬。可见,英国历史上已经有了六位名叫“乔治”的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