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炒)茅台一样”。
玩了一年多的大益茶,罗浩所在的微信群里,不时能看到一些大益茶的需求信息。“22000急找一件旺世”、“52000出几提益友会原封老鼠散桶”、“34300找熟牛10天期”。
以上的这几个信息,“旺世”、“老鼠”、“熟牛”都是对应不同的大益茶产品型号,“22000”、“52000”、“34300”指预期的交易价格,不同的产品价格从几万到几千万不等。
大益茶,即云南的勐海茶厂生产的普洱茶产品。在越来越火热的炒作下,有的出厂价一万多的某款大益茶产品,一年后的价格就涨到十几万。目前,一款2003年的“班章六星孔雀青饼”在业内价格达到了6500万元/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早在2007年,大益茶炒作就曾经历过一轮泡沫破裂,无数人顷刻间倾家荡产。2021年3月,市场出现因大益茶价格暴涨,期货炒客无法支付货款被判赔4000万元的案件。在众多投资客、经销商、交易平台的推动下,大益茶正上演又一轮的“茶市也疯狂”。
“财富”:
“存茶3年能换套房”
有的产品“有价无市,一茶难求”
3月底,罗浩手上握着的一款2021年新上市的“7542”价格上涨了4.08%。这箱罗浩用4.8万“建仓”的“7542”是大益茶的一款经典茶产品,每一件有6提,每提有7片茶饼。到4月14日,这款茶的建议价格已经涨到5.95万元。
“20款(即指2020年生产上市)的7542发行价9000块,现在9万多”,罗浩对记者讲述着自己的投资逻辑,这个系列的茶叶每年都会有新的出现,发行后市场价变动迅速。
已经投资大益茶一年多的罗浩,曾在2020年下半年买了大益茶“1901高山韵香”。在最高点14.5万元/件时卖了出去,一下子赚了几万块。
罗浩告诉记者,去年投资的大益茶属于线下交易。自己在“圈子”里找到货后,先将钱打到对方账户上,卖家再发实体货给自己。如果卖家属于一些茶行或者中间商,还可以将货直接存在卖家手中,保证茶叶有一定的储藏环境不被破坏,等到一定价格了再出手。
“跟茅台一样”,罗浩认为,茶叶越放越值钱,虽然有风险,但长期持有就能赚钱。
罗浩展示给记者看的是一款“1701轩辕号”的生茶:截至3月30日的市场报价为165万/件,而这款茶2017年发售时出厂价为3万元/件。
“你存到现在,不是一套房么?”罗浩问记者。
这样上百万的高价茶在大益茶的交易平台十分常见。3月底,贝壳财经记者在微信的一款名为“找找茶”的小程序看到,一款2003年的“班章四星孔雀青饼”价格为2950万元/件。在半个多月前,这款茶的价格达到了3000万元。
再比如另一款2000年的“班章珍藏青饼”,显示价格为3900万/件。一款2003年的“班章六星孔雀青饼”显示价格为6500万元/件。这类产品,被市场上称为“有价无市,一茶难求”。
推手:
炒茶就像炒股
提前预热、会员购政策推价
“为什么不炒作别的茶叶?”——“为什么茅台可以炒,其它酒不可以炒,它高端(且)市场认可啊。”广东芳村一位许姓的茶商向贝壳财经记者解释炒作大益茶的原因。
罗浩也多次用贵州茅台的出厂价和市场炒作售价来类比,“高价茶不是说不喝,而是喝得慢,市场越来越少,价值越来越高。”
贝壳财经记者梳理资料发现,芳村炒茶早已有之,且在2007年,就曾经历过一轮泡沫破裂,无数人顷刻间倾家荡产。据了解内情人士透露,当时那轮炒作行情里,最早站在风口的“高端普洱茶”就是大益茶。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大益茶名字取自大益集团,茶叶全部出产自云南勐海茶厂。1989年,勐海茶厂正式注册并启用“大益”商标。2004年,勐海茶厂完成民营化体制改革。2007年,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企查查信息显示,吴远之、李明芝二人分别持有大益集团90%和10%股份。业内普遍认为,吴远之善于营销,其曾先后任职海南证券交易中心、海南清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海信投资有限公司。2003年,吴远之成为上市公司博闻科技的董事。
2005年,仿照“马帮进京”的活动,大益集团发起了“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活动;2008年奥运会前后,吴远之斥巨资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2009年,大益茶又开始打造授权专营店体系。目前全国已经有2000多家专营店。
在完成一系列布局后,大益茶开始靠“稀缺+高端”概念推广“茶中茅台”。
对于买卖大益茶的投资者来说,炒期货前一定会关注的是大益茶的新货发布预热。
记者自罗浩处获得的一份“汉宫月”2001批次认购政策的图片海报显示,这款茶4月7日在“益友会app”上发售,并只对“完成实名认证,提交收货信息并完成预约的尊享会员可参与申购”,发售价格为8000元/提。4月10日还有“大益膳房会员申购专场”。
那么,这样一个预热活动是谁发起?记者识别活动图片海报对应的二维码后,出现“大益膳房”微信公众号。
此外,申购新茶,有时候比申购新股都难。去年充值两千多元成为益友会app尊享会员后,罗浩多次参与新茶的秒杀,都没有成功,“很多人用十几个账号来抢”。这种手段很类似“饥饿营销”。
大益茶线下一家门店内展示的产品 。
圈子:
K线、大盘指数应有尽有
货品判断真伪靠“看天窗”
在大益茶的圈子里,炒茶越来越像炒股。罗浩自认为是投资大益茶的“散户”,他推荐给记者两个查看大益茶走势的平台“找找茶”、“大益行情网”。
在上述这平台上,一款款不同年份、品名的大益茶分别有着自己的“唛号”,类似于每家上市公司都对应着自己的股票代码。输入这样的唛号,便能查询到对应大益茶产品当天的价格、涨跌幅、最新行情走势分析。
大益行情网上显示的“1801千羽孔雀”价格走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找找茶这样的平台,还做了一个大益茶的“大盘指数”,每天会根据行情显示大盘指数的涨跌幅。
在大益茶的交易圈里,“建仓”、“做空”、“做多”也成为常用术语。罗浩告诉记者,其所在的大益茶交易相关微信群里,基本上都是处于满员状态。
除了用一些股票的术语,大益茶交易圈中还有很多听起来十分专业的名词。
罗浩给记者展示一箱开了“天窗”的大益茶,纸箱上有明显的大益茶标识。所谓的“天窗”,便是在大益茶纸箱外壳上开了两个小孔,能够识别纸箱内的货物情况,业内以此来判断真假。
罗浩展示给记者看的自己已经出手的开过“天窗”的大益茶。
罗浩告诉记者,在大益茶的买卖圈里有着自己的行业规则,大多货物会追求“原封”,即保持出厂时的样子不变,连最外面的包装都没有打开过。
那原封上面有什么信息能表明真伪?面对记者的提问,罗浩回复称“看塑料封条、看箱体”。
泡沫:
炒茶期货“多空大战”
有商家货款损失超2亿元
除了上市茶的投资,圈子里还衍生出来的“期货交易”,一般对尚未上市的大益茶产品,投资方按照一个预估价格来进行交易。看好这款茶走势的人“做多”,不看好的人“做空”。
罗浩3月下旬买的“7542”就是按照期货模式购买,他非常看好这款茶的未来走势,与放出“空单”的投资者进行了一个“10天期”的交易,“10天后不管这款茶的价格是涨是跌,他都要按照我们约定好的价格给我。
这背后是一场“多空战争”。
这样的私下“期货交易”中,双方基本上都没有见过面,更没有签订买卖合同。那如何保障买卖双方不会违约?
“这就是凭据”,罗浩给记者展示一个微信聊天记录截图,是交易对方提供的时间、到货日期、价格等信息以及提供的银行账户内容,自己回复确认交易的聊天截图。罗浩称,银行汇款单也会成为交易凭据。
聊天记录做凭据是否有用?到期后对方不认怎么办?
“期货交易一般都是圈子里面的人玩”,罗浩称,自己已经属于较为谨慎的玩家,如果卖货都是去茶叶市场交割,一面交货一面给钱。
根据裁判文书网显示,2021年3月,因炒茶期货价格暴涨,已经有商家遭受损失,并提出4000万元的索赔。而其实际损失或达数亿元。
根据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20)粤1971民初3896号显示,2014年4月左右,东莞市万江心叶茶叶商行经营者黄小燕经朋友介绍与谭英权相识,谭英权自称在东莞万江茶叶城从事大益品牌茶叶的生意。后心叶商行与谭英权双方开始进行茶叶生意往来。经统计,截至2020年1月16日止,谭英权尚未向心叶商行交付的茶叶实物数量巨大。2020年1月18日左右,谭英权忽然失去联络,心叶商行多次联系谭英权无果。经心叶商行初步估算,心叶商行损失高达40000000元。特向法院提起本案诉讼。
被告谭英权辩称,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茶叶的市场价暴涨,谭英权在该交易中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心叶商行与谭英权约定的交易方式是期货交易,谭英权一般都在约定交货的前3天采购茶叶实物并交付给心叶商行。因为茶叶单品涨价超过谭英权的预期,谭英权一直是垫钱购买茶叶交付给心叶商行。2020年1月18日左右,由于茶叶行情暴涨,谭英权将自己的所有经营资金及心叶商行预付的货款全部用于采购茶叶实物,都不足以按约定向心叶商行交付预定的茶叶实物。
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认定,心叶商行与谭英权建立了买卖合同关系。根据谭英权与心叶商行双方在庭审中的陈述,因谭英权自2020年1月18日之后无法向心叶商行交付货物,亦没有向心叶商行支付回购茶叶的款项,由此导致心叶商行存在损失,法院对此予以认定。
根据判决书,谭英权应当向心叶商行赔偿货款损失合计210521294元。现心叶商行仅要求谭英权赔偿40000000元,属于心叶商行自行处分其权利的行为,法院予以支持。
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大益茶店店主宋先生告诉记者,很多的大益茶线下店也会参与到炒茶客的投资中。宋先生告诉记者,如果记者买了茶后可以存到店铺内,未来涨价再卖出去后,店铺还能帮助记者发货。
对于未来的市场,宋先生说,“谁也说不好市场怎么样,没人敢保证这个茶明年是多少钱。”
“我不搞期货,我搞现货”,广东的一位薛先生介绍,自己用四万多的价格拿到一件新出的“7542”。这款产品出厂价1.5万元、总共发出货品只有8000多件。而此前在市场上出现了两三万件空单,“现货可能剩下只有五六千件,很多空单最后会变成耍流氓。”
薛先生说,期货交易危险更大。“很多10天、15天期的,等到最后一天要对单了又没有货,很多都耍流氓跑掉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李云琦 彭硕 编辑 徐超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