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喜欢变微信名字】从“摇把子”到“微信”群

时间:2023-04-27 00:12:24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作者:谢青翠

早些年农村闭塞,没有很好的通讯工具,记得我在上小学的时候,跟随父亲在国营煤矿的一所职工子弟学校上学。当时上初中的时候,单位撵家属,让全矿的职工家属都回自己的老家居住,于是我和母亲也回了农村,在离我们村五里路的一所学校上学,这所学校是新建校,我们每天都是半天劳动,半天上课。条件不好,父亲在外工作很心疼我,我也是我们家的长女,也是父母心目中的掌上明珠,父亲每隔一个月就给我打电话,问长问短的,我的确也很难适应当时的环境。打个电话也很不方便,有时就靠书信。

后来队上安装了一部电话,黑色的,像乌龟一样趴在桌子上,两节又粗又长的特大号电池,炮弹似的挂在墙壁 。电话有个摇把子,靠使劲摇才能通话,记得我们村看电话的是一个残疾人,他的名字叫“董二毛”,队上的干部为了照顾他。因为我们家离大队较远,也住在村里的最高处,不管是谁给我们家打来的电话,我赶快跑到队房,正往起接的时候对方的声音有时听不见,甚至就挂断了,左等右等也接不上这个电话,哎......就这样一部老式电话,也被队上当作宝贝,一般没有急难险重之事,一般人难得靠近。这种电话很难伺候,尤其是遇上刮风下雨接电话更困难。初中毕业以后,我来到了城里上高中,后来考上了雁北一所中等专业学校,那是八十年代的事了,在那个时候和家里通话也还不方便,找不到一部公用电话,远离故土,思乡心切,给父母打个电话,就成了一种奢望。一般有事就是提笔写信,然后就是牵肠挂肚的漫长等待。说起这等待,其实也不是个好的滋味。等到父母的回信不是十天就是半个月,看完信后一两天安不下心来,读着读着眼睛就湿润了。

好在这种单靠鸿雁传书的联络手段,终于随着社会的进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就以电话为例,短短的几年功夫,就从机关大楼走进了老百姓家里,徜徉在城市街道,公用电话亭星罗棋布,城乡之间,跨地区 之间,就是国际长途,只要拔对号码,就能听见对方的声音。不仅座机普及到千家万户,一些先进通讯工具也应运而生,先是BP机,后是大哥大。与时俱进之中,各种新式手机就将"大哥大"取而代之了。各种品牌的手机也都上市场了。每个人都按自己的喜欢和消费水平,选择自己最合适最喜爱的手机了。

说到先进讯捷,还是要属网上微信聊天了,更方便多了,由于孩子们都在外工作,仅靠打电话和发短信,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一看到他们在线,就和孩子们忙着说上几句,有时视频聊天,海阔天空,神情专注,我和我的儿子、姑娘、虽然是母子关系,有时却好像朋友似的。聊起来真的很开心,也学会了网上流行的不少网络用语,如,在工作中“有木有”困难? 看不懂叫“晕”,还有最流行的(双击666)逗得女儿笑,妈怎么也学会了网络用语呀?我还美滋滋地微笑呢。我更热爱文学,在自己的日志当中,写点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也招来好多读着的喜爱。文友们互相切搓,也吸引了不少微信好友的眼球。最让我着迷的还是个性签名,不管是喜怒哀乐,尽管三言两语,道出的可都是自己真实的心情,也不乏为美好生活的记忆,要说爱好,我还真的喜欢摄影,加入了朔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网上摄影作品交流。加了几个摄影群,每天我们把自己的摄影作品,发在自己协会的微信群上,展现给摄影爱好者。对优秀作品随时下载。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经常到外地学习、听讲座,也得到专家们的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影创作水平,在实践中获取成果!

一个时空过客,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过去落后的无奈变为如今有趣的回忆,尽情享受现代文明,让生活更加充盈而时尚。知足为安,知不足则进。如此快速的发展变化,“中国梦”还会远吗?

本文推荐: 朱永贵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