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父母与子女的常态相处,无非两种:一种是其乐融融,一种是水火不容。
常言说父母脾气好,孩子懂事的家庭氛围相对比较融洽,母慈子孝,其乐融融。而父母脾气不好,或者孩子特别调皮的家庭氛围就比较糟糕,弄得是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前段时间,看到有段父子的微信对话:
儿子说:“爸,在不在”
父亲回答说:“在呢,这么晚了有事吗”
儿子说:“我没钱了”
结果父亲瞬间改口:“你好,我有事不在一会儿再和你联系”
惹得众看客们哈哈大笑,幽默的父亲能够与儿子如此轻松地对话,这说明父亲也在让自己接受不断进步的社会性教育,尽可能的拉近与孩子的交流。
但笑过之后再深思一下,这段话如果放在现实中面对面的沟通,估计后果肯定会变得不一样。
儿子说:“没钱了”
爸爸肯定问:“为什么没钱了?钱去哪儿了”?
儿子说:“快要吃土了”
爸爸肯定会说:“天天在家吃饭,什么时候见你吃过土”?
相较对比之下,是不是感觉空间的距离拉近了父子的感情,连调侃的话题也变轻松多了?
家庭教育除了人的脾气、性格之外,还有许多的外在的因素。
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对孩子进行着启蒙教育,比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一定的知识经验,形成初步的伦理道德观念等等。
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呢?
会主动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间接地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家长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影响着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可以通过直接教育的方式,根据一定的社会生活准则,及自己相应的理解,对子女的行为活动提出要求。
使孩子明辨是非,懂得知道该应当怎样或不应该怎样,也可以在家庭具体的气氛中,尤其是父母的榜样作用影响下,孩子会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或模仿。
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决定家庭是否和睦相处的基本前提,夫妻互敬互爱,生活协调,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父母与子女的对话会在和谐自然而快乐中进行。
反之,紧张的家庭气氛,冲突尖锐的家庭关系,经常反目的夫妻,彼此冷漠的家庭成员,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会在子女的教育上造成不良的后果,那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就会出现代沟或者停滞。
孩子的成长是连续性的和有阶段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最终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但是在某一阶段,孩子又不可能完全懂得这些道理,多或少就会出现与父母沟通的不协调,甚至逆反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在孩子成长的阶段性,不仅孩子要学习成长,父母也要学习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是终身性,要想让孩子尊重父母,作为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选择等,才能与孩子有良性的沟通。
距离产生美,这是自古以来恒定不变的道理。
当然这个距离不能太长,也不能太远,否则这距离不仅不能产生美,却会变成了人与人沟通的障碍。
父母跟孩子能够像朋友一样的相处,说明是文化发展的社会性增加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着教育文化的改革和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普及,使国民整体素质得到了提升。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再仅仅是威严的长辈,而是能够理性地了解到要想获得孩子的尊重,要认识尊重孩子的想法,必须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围,才能提供孩子与共同成长的空间。
经济与文化的互融,带动了人员的流动,外出求学、工作的孩子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距离。
在电子产品盛行的当下,人们沟通的渠道不再是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谈话,各种电子沟通工具的联系方式,其实很大程度上减弱了面对面交谈的严肃或者拘谨。
此时的距离就会去产生美,父母与孩子之间由于距离的关系、空间的关系就没有了相看两厌,也没有了止不住地唠叨和抱怨,让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也变得轻松有趣。
亲子关系是一种非常奇妙的血缘关系,相处的时间长了总带着不以为然的不耐烦,远离后又禁不住想念。
父母与子女间该如何轻松地相处呢?
父母应该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了解、理解孩子成长的各类因素,就能拉近与孩子内心的距离。
哪个父母或孩子不想拥有如此轻松的相处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