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务实亲民情怀
十天前,收到通知:“恭喜您已成功加入南京市作家协会!”让前天上午去办手续并领会员证。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原来根本没敢想会成为作家,心情当然很激动。便点开高德地图,查找去的路线。
可计划总没变化快,临时又安排有个会,而且那会议一开就是一上午。只好昨天一早就往那赶,怕那边不好停车,便乘坐二号线,转一号线,到张府园。出站,看地图,往南走一点路,左拐往东,沿着白下路要走将近两公里。
一眼看到公共自行车站台,但不知终点可有停的地方。想想,还是选择步行前往,正好可以看看与河西新城不一样的热闹街景。
“白下”曾是南京的故名,最早出现于六朝时期。白下路是老城南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作为南京城一条重要的主干道,承载着北达新街口,南抵夫子庙,东接龙蟠中路,西临建邺路通向内环西线的交通压力。宽阔的道路上,各色轿车如流水般缓缓而行。原来的慢车道,被挤到路边的人行道上,我是逆向行走,眼见大小电瓶车、自行车迎面呼啸而过,真让人触目惊心。
空中,已是烈日炎炎。好在头顶有浓荫如盖的法国梧桐树叶,为人们遮挡出一片阴凉。看着路旁粗壮高大的梧桐树,就能想象这条路的厚重历史。
南唐时,这一带是皇宫正门外横街的东段,建有白下桥和白下亭。宋朝建康府城仍沿南唐旧制,桥和亭仍在。王安石罢相后,居住在半山园,从东门入城,必经白下桥和白下亭,他曾写过“门前秋水可扬舲,有意西寻白下亭。只欲往来相邂逅,却嫌招唤苦丁宁”。
古时的白下亭驿,曾是唐宋时文人之间迎来送往的场所。除了王勃、李白在此居住过,王安石在这里送走了苏轼,并留下“穷源莫过青溪口,送客每经白下桥”的诗句。
附近,还建有白下寺,上面匾额为宋朝名臣寇准所书。然而时过境迁,白下亭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作烟尘。到明代,将白下路开辟为东西向的官街,名为中正街,曾扩建白下寺,一度香火鼎盛,如今早已不见踪影。
到清末,南京开辟马路时,升平桥至内桥的中正街是首批开辟道路之一。当时路宽6至9米,为砂石路面,可通行马车。进入民国,根据《首都计划》,将西段拓宽到28米,铺设宽18米的沥青和弹石路面车行道,并在路两侧铺设各宽5米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人行道。在当时,应该是最宽阔美观的道路了!
一路走到终点,两位工作人员已在那等待。有一位虽没见过面,但早已加过微信,他说了句:“你们肯定是好忙吧!”言外之意是昨天怎么没来。通知上是说安排两个半天去办手续,看签字表,其他人的名字都已填满。签承诺书时,他说,主要是意识形态方面的要求,内容多,没细看。签名,领证,返回。
最近,关于贾浅浅的要加入中国作协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
贾浅浅曾就读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并到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读研,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博士。是当代作家、诗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鲁迅文学院32届高研班学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更重要的,她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之女。
其实,早在2017年就有很多人对她的诗歌提出质疑。几年前,又有人抨击她写的“屎尿诗”。因为不感兴趣,所以我一直没去关注过。有人说,她也有能拿得出手的作品,《田野》里,有时空交错的巧思,有动静结合的妙语,是精致的田园小品。在《风吹过时间的河流》中,仿佛看到她怅然若失,想抓住记忆的尾巴,却只能触摸到一片虚无的无奈……
一直以来,文学的创作都是自由的,可以是阳春白雪,也可以是下里巴人,“好”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如果此类创作,仅做个人娱乐,另当别论。若公开发表,就要考虑公众情绪,还应注重良好的家教与家风,多写一些教人向善的内容。
这次,她闹出的影响比较大。相信有关部门会定调,自己对她没有任何了解,也就不好作什么评论。
回到自身,既然已经是作协会员,就要注意平时公开发表的语言。还是保持个人写作特点,写身边人写真实事,永葆务实亲民情怀,不断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不辜负作家这个称呼。(2022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