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邮报》1月5日文章,原题:促使我重新使用亚洲名字的力量
作者|柳家明
去年夏天,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针对亚洲人和亚裔美国人的暴力行径最猖獗的时候,我和丈夫选择在我们生活的南佛罗里达附近的一家越南餐馆吃饭,以示与亚裔社区的团结。
在吃完结账时,邻桌一名白人男子开始嘲笑服务员和厨师的口音,嗓门大到足以让整个餐厅的人都能听到。
“我们需要昂首挺胸”
作为一名一直报道近来反亚裔袭击事件的华裔美国记者,我太熟悉这种场景以及这将如何轻易升级为暴力。
我最近采访的诺埃尔·金塔纳在纽约地铁上被人用小刀划伤脸,另一名受访者爱奥娜·程(音)则在奥克兰的杰克·伦敦广场附近被人扑倒在地。
相关报道发布后,有人在网上用种族主义言语威胁我。
为保护自己,我开始在公共场合戴墨镜以掩盖种族身份,且不愿离开住处,有人建议我随身携带警报器。
当我感觉那个白人男子大放厥词了约10分钟后,我的丈夫站起来并对他怒目而视,我随时准备按下钱包中的警报器。
那人闭嘴了,我却快速跑向停车场。
就像往常面对的许多事情一样,每当被反复追问来自哪里或被告知滚回去时,我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地避免冲突。
当丈夫追上我时,他要求我别再跑。
“我们需要昂首挺胸。”他说,“我们需要为我们是谁感到自豪。”这些话来自一位华裔男子,自从在高中期间从香港移民到佛罗里达州后,他遭受过无数次种族主义歧视。
美国皮尤中心去年的一项民调显示,80%美国亚裔称针对他们的暴力行为在增加
“玛丽安·家明·柳”➝“玛丽安·柳”
我在美国出生,被夹在两种文化中间。所以,我成为一名记者,希望打破成见。
然而,就在我的报道积极呼吁反对种族歧视时,我却没在自己的生活中这么做,甚至没有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
对我们的群体来说,姓名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但许多亚裔美国人发现自己的全名容易引人注意,所以通过改变名字以期融入美国社会。
我也不例外。
多年来,我实际上完全弃用了出生证明上的中间名,玛丽安·家明·柳就变成了玛丽安·柳。
但与丈夫在那家餐馆外的对话,再加上我报道反亚裔情绪和暴力增加的经历,促使我意识到要停止躲藏。
我决定从名字做起。我的中文全名是“柳家明”。
不过,由于觉得名字令自己感到尴尬,我从未纠正过母语为英语的人对我姓氏的发音,并在自我介绍时用英文化的发音“loo”来进一步隐藏自己的身份。
许多亚洲移民最后都采用或被指定一个英文化的名字以适应美国社会。
“这种经历非常普遍,但很少被研究过。”临床心理学家兰贾娜·斯里尼瓦森表示,这与所谓亚裔是成功移民的“模范少数族裔迷思”有关。
她本人就曾多次更改自己的印度名字,以使它“更容易被读出来”,例如“丽塔”“婕伊”甚至“拉拉”。
但在大学里意识到自己这么做是在“试图满足白人文化的需要”后,她重新使用“兰贾娜”。
这个名字来源于印度教,有“愉悦”的意思。
2019年,兰贾娜一项关于南亚裔美国人名字的研究发现,尽管一些人为继承家族的独特姓名感到自豪,但其他人认为名字是他们生活中最不方便的部分,因为这意味着他们“永远不能‘无缝’加入一家公司或参加会议”。
她说,由于“对自己的文化和肤色归属感的复杂心情”,这种关于名字的挣扎会导致抑郁和焦虑。
新一代移民不愿改名
然而,最近兰贾娜看到“人们正在认识到代表的重要性,并将一个人的文化视为他们是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去年3月亚特兰大连环枪击案的受害者(多人为亚裔女性)姓名公布后,社交媒体上发起一场运动,希望人们不仅能说出这些受害者的名字,还能正确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