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美食”,辣条承载了无数90后、00后,甚至是10后的童年回忆。
童年时期,要是有人愿意把手中的辣条分你一根,毫无疑问,那肯定是你最好的朋友。
今年5月份,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即我们熟知的卫龙辣条,正式向香港股市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估值超过500亿。消息一出,吃瓜群众都惊呆了。
或许有人觉得,上市公司市值千亿的比比皆是,500亿不算多。
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以房地产为例,一套房子动辄卖百万甚至千万的行业,市值超过500亿的企业也就那么几家。
那么5毛钱一包的辣条,能达到这样的业绩,简直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卫龙辣条名声在外,但创始人刘卫平却极为低调。作为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刘卫平深知“里子”远比“面子”重要,发达之后,他仍一如既往地保持调,网上也鲜有他的信息。
那么这个中国的“辣条大王”,他是如何将看似不起眼的辣条做成市值超500亿的公司?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到辣条行业的商人,到底是辣条成就了他,还是他“成就”了辣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978年,刘卫平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由于自幼家里贫困,懂事的刘卫平从小便扛起生活的重担,走街串巷帮家里卖酱干。
酱干是平江县的传统美食,制作简单,几乎没有门槛。虽然当地吃酱干的人多,但卖酱干的也不少,所以,刘卫平卖酱干也就补贴家用,无法改变家里贫穷的局面。
作为家里的男丁,刘卫平一直希望能够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帮助家里过上更好的生活。
1997年,怀着对外来的憧憬,没考上大学的刘卫平离开平江,进入广东的一家工厂打工。
工厂的机械化生产让从湖南小山村走出来的刘卫平大开眼界,望着像士兵一样,效率极高的生产机器,年少的刘卫平心想,要是用机器来做酱干,那速度得多快呀!
广东工厂的见闻,让刘卫平见识到了“科技”的力量,因为这段经历,在后来的创业过程中,刘卫平从不吝啬对设备的投入,只要条件允许,他一定会选择购买最好最先进的生产线。
1998年,一场特大洪水席卷中国,受此影响,刘卫平老家平江县的农产品价格攀升,制作酱干的人因为买不起大豆,尝试用小麦代替,竟歪打正着,做出了一种全新的美食:辣条。
刚开始,平江人把这种用面粉做出的美食叫“面筋”,也有人因为其味道麻辣,直接叫“麻辣”,简单粗暴。
有趣的是,这种美食传到河南后,当地人因为其形状以条状为主,且口味麻辣,便给它取了“辣条”这个霸气的新名字。
就这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同样的一种产品,南方人叫面筋,而北方人却叫它辣条。
2007年,随着行业整顿以及行业标准的出台,这种诞生于湖南,在河南发扬光大的美食,逐渐统一了“辣条”的叫法,走向市场。
也正是那一年,从广州回老家平江县过年的刘卫平惊讶地发现,这种叫被称为辣条的美食竟然比酱干还受欢迎。
品尝了之后,刘卫平觉得,辣条远非好吃可以形容,应该说是令人欲罢不能。
当时,平江县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专门从事辣条的生产,生意也还不错,刘卫平意识到这是一门很好的生意,于是他便开始学习制作辣条。
因为家里就是做酱干,而辣条的制作方法又与之类似,因此刘卫平很快就掌握了制作方法。
刘卫平发现,平江从事辣条生产的企业太多,竞争激烈。
于是,经过考察研究, 1999年8月4日,刘卫平带着打工和从亲戚借来的钱,从平江出发,几经辗转,只身来到漯河创业。
当时,刘卫平也不确定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选择漯河的理由也很简单,刘卫平说:“作为辣味食品的发源地,好多平江人在西安和洛阳创业,所以我把方向选在了北方。我找来一幅地图,沿着主干线划了一下,圈定了郑州和漯河,而之所以选择漯河,是听说那边有个双汇”。
这个略显“随意”的决定,若干年后带动了漯河乃至河南的辣条产业发展,也正是从漯河开始,刘卫平仿佛开挂似的,从无到有,一路把企业做成上市公司,把自己变成亿万富豪。
创业并不容易,食品行业的创业更是难上加难。
刚到漯河,由于资金有限,刘卫平只能租个小门面进行辣条生产。购买原材料、制作辣面筋以及销售,整个环节都由他自己一人承担。
好在刘卫平因为从小帮家里卖酱干,有经验,又能吃苦,加上辣条如此美味,在漯河非常受欢迎,因此在漯河卖了两年辣条,刘卫平便站稳了脚跟。
2001年,刘卫平在漯河经济开发区办了一家名叫平平的食品加工厂。也正是这时候,有了资本的刘卫平花高价采购了设备,进行机械化生产。
同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卫平在漯河街边吃到当地一位老太太做的牛面筋,他发现,这种美食比他生产的辣面筋更加的筋道,口感更佳,于是他从中找到灵感,结合牛面筋的做法,制作出真正意义上的辣条。
老太太卖了大半辈子的牛面筋,来来往往的顾客不计其数,唯有刘卫平把握住了成就辣条美食的机会,或许,这就是古人常说的:“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当然,探索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刘卫平最终才掌握鳝鱼条、焦糖、辣椒面和面粉的比例。
从此之后,掌握辣条制作秘方的刘卫平渐渐与同行拉开差距,脱颖而出。
2003年,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刘卫平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他开始考虑给自己的辣条取名。卫卫辣条?平平辣条?还不够霸气,刘卫平想得脑袋都快炸了。
一日,闲来无事的刘卫平陪孩子去电影院看成龙主演的动作剧情片《新警察故事》,看着看着,他灵机一动,为何不把自己的名字与成龙的名字结合起来,作为辣条的商标呢?于是,妇孺皆知的卫龙辣条就此诞生。
有了核心配方和商标之后,卫龙辣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相继在漯河之外的驻马店、扶沟等地新建生产基地,2009年,卫龙被评为河南省著名品牌。
在卫龙辣条不断发力的过程中,其它食品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纷纷加入辣条生产行业列。
因为制作简单、门槛低,许多小企业一台机器,三两个员工就能生产出“美味”又廉价的辣条。
一时之间,全国各地涌现出数万家辣条生产企业,高峰时期,仅河南就有4千多家从事辣条生产的企业。
在辣条企业遍地开花的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手工作坊、三无产品、违规使用安赛蜜、糖精纳、甜蜜素等添加剂屡见不鲜。
食品安全问题导致辣条被贴上垃圾食品的标签,辣条行业整治迫在眉睫。
2007年到2015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和河南等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监管措施和制作标准。
作为行业龙头,卫龙辣条受到的影响自然也不小。2009年,销量下滑,利润减少之后,有人便劝刘卫平削减成本,应对危机。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刘卫平却反其道而行之,加大资金投入。
除了升级生产设备,提高食品安全,2010年,刘卫平还不惜花重金请聘请明星代言,重磅推出“卫龙”经典系列。
明星代言效应很快便显现,随着卫龙辣条知名度的提升,那些想吃辣条又担心食品安全的吃货在做出消费决定是更愿意选择卫龙辣条,卫龙的品牌效应初步形成。
食品危机让刘卫平意识到,单一的辣条产品“不保险”,而且随着企业的扩大,多元化的产品是必然的选择,因此,刘卫平决定进军豆制品行业。
2012年,“亲嘴豆干”等豆制品推出之后,尝到明星代言效应的卫龙邀请人气女明星杨幂为其代言。
事实证明刘卫平多元化的经营理念是正确的,根据卫龙2020年年报显示,其面制品占企业营收比的65.30%,余下的收入则来自豆制品及蔬菜制品。
2020年,当整个辣条行业的规模超过700亿元时,卫龙的收入高达41.2亿元,利润为15.67亿元,毛利率高达38%,是当之无愧的“辣条一哥”。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纵观刘卫平的成长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样的工作,只要把事情做到极致,哪怕是5毛钱一包的辣条,也能做成500亿的公司。
或许,年轻时为生计四处卖酱干的刘卫平也曾抱怨过,认为生存艰难,但如今,对于刘卫平而言,这无疑是最好的时代。
. END .
本文作者:江湖笑笑生
责任编辑:青草
终审:蓝橙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自称是孙子后裔,10分钟赚450亿美金,孙正义的商业秘籍是什么?
第一个和美国打官司赢了的中国企业,曹德旺和福耀玻璃,牛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