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字大全 > 微信名字 正文
【瑕的微信名字】“名誉殿堂2020年度人文榜”的“十大好书”候选书目(共40种)来了。

时间:2023-03-27 01:05:4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延续《夜谭十记》体例,内容为四川十来个科员公余之暇,饮茶闲谈以消永夜。小说仍以四川人特有之方言土语,幽默诙谐之谈风,闲话四川之俚俗民风及千奇百怪之逸闻趣事,既独立又关联的十个故事串联起一部主题小说,上下两卷将百余年中国历史进行了展示,呈现出个体命运的浮沉和人生的悲欢离合。

《我的原野盛宴》

张炜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一部纯净唯美、情感浓郁、有着深厚生活积累的非虚构作品。作者张炜以孩童的视角,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从幼年的童真生活写起,精彩地描绘出一场“原野盛宴”。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精神家园的守望,是对人、对自然、对世界真挚的“爱的教育”。乘着记忆的时光机回到当年,张炜重新审视自己的少年岁月,在广阔的原野展开对万物的好奇,对大地、星空的探寻……书中描绘了三百六十多种动植物,堪称一部半岛动植物志。文笔精湛质朴,为现代汉语写作的范本和美章。

《苏东坡新传》

李一冰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跟林语堂发挥文采写东坡不一样,李一冰十之八九取材于东坡诗词,参考了百余种书目,以坚实的考订和热情的笔触,用70万字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苏东坡。他写得极细致,紧扣诗文与经历,交错分析。同时,跟学院教授撰写文论也不同,李一冰的书写没有学究气。他自己有过蒙冤的牢狱之灾,对苏东坡的命运有着深切的共鸣。

《你和我》

万方 著 新经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这是曹禺之女万方的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一种如戏剧舞台般穿梭时空的家族回忆录。家,是出发的地方。戏剧大师曹禺从孤寂的童年出发,写下一个时代的背影;名门闺秀译生从静如止水的书画人生逃离,奔向一段新式爱情;女儿穿行在岁月之间,沿着父亲母亲的足迹,寻找真相,寻找他们人生的秘密。

《植物先生:二十四节气植物研学课》

袁明华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该书的设计师与纸张制造者合作,研发出与书稿对应的24种手工花草纸。书的内容是作者袁明华以二十四节气为纲,介绍了应时而生的二十四种植物,如蜡梅、白玉兰、油菜花、蜀葵花、无患子等。也就是说,当你读到书中关于腊梅的那篇文章,你所翻阅的纸张,就有腊梅花的成分。当你读到梧桐那篇,纸张就带有梧桐叶的碎片。你还会触摸到狗尾巴草在其中的书页。就这样,纸张与文本,形式与内容,达成了高度的一致。

《锦官城笔记》

蒋蓝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这是蒋蓝书写巴蜀人物、风物的笔记系列《成都笔记》《蜀地笔记》的续篇,自此也合称“天府广记三部曲”。《锦官城笔记》分为蜀人外传、风物猎记、天府新录三个部分。历史容易给人带来陌生感,但蒋蓝通过自己的“在场”,与过去进行时空对话,将历史拉到读者面前。

《十侠》

邱华栋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十位侠客,十篇故事。从春秋战国到明清,讲述了十位各具特点的侠客的故事。这些故事的叙述各有腔调,或活泼,或苍凉,或清逸,或悲壮,写出了侠的不同侧面。从第一篇《击衣》到最后一篇《剑笈》,篇目顺序,是按照小说所涉及的年代,由远到近。比如《击衣》写的是春秋晚期刺客豫让的故事。这么一组十篇小说,就梳理出一条绵延两千多年的侠义精神脉络。邱华栋把一个个刺客、侠士放在著名的历史事件中,对历史情景进行重新想象和结构。

《时间笔记》(诗集)

梁平 著 花城出版社

作为梁平的第12部诗集,《时间笔记》被评论家普遍认为是继《重庆书》和《家谱》之后的又一巅峰作品。资深文学批评家耿占春为该诗集作了长篇序言《从“私人档案”勘探的秘密编码》,对这本诗集进行深入导读。他说:“诗人情感从外向内的推进,从宏阔向幽微的调试,在’大我’与’小我’之间构成血与肉的关联,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冲突与隔阂中达成和解。”

《暂坐》

贾平凹 著 作家出版社

以西安城为背景,讲述了一群独立奋斗的都市女性在心灵上相互依偎的故事。以生病住院直到离世的夏自花为线索,以暂坐茶庄的老板海若为中心,刻画了红楼群芳般的众生相。她们神秘着,美丽着,聚散往来之间,既深深吸引人,又令人捉摸不透。茶楼里的世态炎凉正是社会的缩影,环环相扣的命运展示着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

《墨色将至》

李俭 著 九州出版社

李俭是一位历史学博士,他选取了晚清历史上19个重大事件,辅以活跃在当时历史舞台上的161位名人的200多通书札诠释而成。除书札外,还选了几件扇面、诗札、奏折、电报、名片等。以这些有助于我们走近古人最为直接的媒介为线索,重述时代风云,使历史事件在具有质感的基础上,散发出一种浓重的个人化的、艺术性的气息。据了解,该书也属于国内第一部借助名人信札构建历史事件、解析历史流变的原创性作品。

《雾行者》

路内 著 上海三联书店

这是一本关于世纪交替的小说,从1998年的夏季,到奥运前夕的2008年,关于仓库管理员奇异的生活,关于仿佛火车消失于隧道的二十岁时的恋人,直至中年的迷惘、告别与重逢,以及何之为我。五个章节,五种迥异风格:梦境、寓言、当代现实、小说素材、文学批评拼织成复杂强悍的叙事体,充满内在回响。深情而狂暴,现实而迷乱,带领读者横穿修辞术的318国道,不绝如缕,直抵小说结尾的喜马拉雅山脉。

《像李商隐一样写诗》

龚学敏 著 长春出版社

龚学敏,是李商隐的“粉丝”读者之一。他阅读李商隐,思考李商隐,还将李商隐翻译成一本白话文诗集。2019年夏季,酷热浮躁的氛围中,他开始集中阅读李商隐。先是传记,后是不同版本的诗集。耐嚼耐品的李商隐诗作,慢慢带他潜入一个很深的诗的境界。这个境界清凉,美好。龚学敏就想,尝试用一种易懂的方式,把李商隐这种诗的境界承接下来,用现在的读者容易接受得到的白话文,重新表达出来。这种白话文还是不能是大白话的直接翻译,而是也要成为一首诗。就这样,他一首一首,以诗“译”诗,译出100首。

《我这样的机器》

【英】伊恩·麦克尤恩 著 周小进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年,32岁的伦敦“宅男”查理爱上了楼上邻居米兰达。由于不知如何表达感情,科技发烧友查理用继承的遗产买了一款最先进的仿生机器人“亚当”,希望这个机器人能成为他与米兰达之间的联结象征。把“亚当”领回家后,查理和米兰达共同对它进行各种个性化设置。但随着时间流逝,“亚当”逐渐拥有自我意识,一组奇怪的三角关系渐渐形成,事情开始失控。这个听起来既科幻、又有点狗血的故事,来自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新作《我这样的机器》。三角恋或许算不上新颖的科幻题材,但麦克尤恩想讲的可不仅是人与机器人的感情纠纷。他是试图借助人工智能,为人类树立一面自我审视的镜子:究竟是什么使我们成为人类——我们外在的行为还是内在的生命?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乔阳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四川70后女子乔阳,二十多岁的时候,去了云南,在梅里雪山和白马雪山脚下生活了近二十年。 乔阳写她在滇西北的村子里生活的时日里观察到的植物和动物,村民的日常生活;写人在自然中所处的位置,人和时间、和世界的关系,独处时的感悟。她的文字是如此自然质朴,又如此深具节奏,或舒缓朗阔或激情奔腾。有人还想到在新疆写作的李娟,称之为雪山版的“我的阿勒泰”它证明了普通人通过感知从自然和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智慧,能够达到与伟大的诗作或哲学家在哲思中所抵达的那种心灵强度和思考深度。

《逍遥游》

班宇 著 北京理想国·春风文艺出版社

这是班宇继《冬泳》之后的第二部小说集,收录了七篇风格殊异、故事时间向度横跨三十年的中短篇作品,呈现出更为开阔丰富的面貌。落魄的小说家、饲养蚂蚁的男人、患病的女孩、追寻彗星的爱人、消失在时间里的父亲……他们身陷一片大雾之中,在摇摇欲坠的光芒里,却总想着笨拙起舞。书写璀璨与暗淡、希望与绝望之间,真实的怯懦、渴望、困顿和挣扎。班宇以精湛的叙事深入日常生活的肌理,在混沌之中创造出沉静的“飞升时刻”,形成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叙述语调:如中国北方的自然环境一般,严苛、寒冷而富于诗意。一切凡俗与苦痛在他笔下变得澄澈如冰,开阔邃远。

《走出唯一真理观》

陈嘉映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陈嘉映这本书,有一个美妙的地方:在这本书里,陈嘉映主张哲学应当是一种对话,他不仅从说理的层面论证了这个道理,更重要的是,书中收录的几个对话本身就在向我们展示,良好恰当的对话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读此书可以跟着陈嘉映一起思考。在陈嘉映看来,说理不等于说服,更截然不同于洗脑。在看或者听说理者之间一去一来之间,作为读者,并不会站在谁的立场上为谁呐喊助威,而是从每个人的言谈中汲取不同的养分,并从而开始自己的思考。

《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

张莉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身为一名文学研究者,北师大文学院张莉教授试图用学术研究的方式弄明白:在100年前乃至更早一些,女性是怎么成为作家的?女性是如何从失声的“边地”地位走向发声的舞台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代女作家包括冰心、庐隐、凌叔华,丁玲、萧红、张爱玲等等,这些女作家在成为第一代女作家的道路上有哪些共通点?带着这些问号,张莉探源百年前的文学现场,叙述了中国最早一批现代女作家走出闺房、走进学堂、走进社会、开始文学创作的过程。

《流溪》

林棹 著 上海三联书店

《流溪》是林棹创作并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首发于《收获》杂志2019夏季长篇专号,2020年4月小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流溪》最大特点是,文本的节奏、质感,很独特。纳博科夫式的倾述和描述,带来了强烈的陌生感和挑战感。迷雾般的语言,宝石般的幻象与狂想,引领我们仿佛走进一个历史和当下,回忆与当下,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思想丛林。这部处女作充满难以描摹的幻象、狂想,天马行空的修辞,丰富的细节,多义的词汇与符号,将读者带进前所未有的意识漩涡,每一次重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发现。

《出小镇记》

路明 著 译林出版社

这是一个孩子眼中,关于成长与变迁的故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平静的江南小镇里,来了一群被时代裹挟的上海人,以及随父母迁徙的知青子女、厂矿子弟。少年奔波于小镇与上海之间,像反复的练习。有一天,他们离开小镇,奔赴各自的命运。多年后回望,小镇上的夏驾桥、糕点铺、街机 房、国二厂,隔代人的群像,纷纷以倒带的方式重建。一段历史、几代人生,都在岁月里作答。

《凛冬将至:电视剧笔记》

毛尖 著 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

收入毛尖近二十年来评述中国电视剧以及国外电视剧的88篇文章,表达了期待能有更多好作品、好导演、好剧集来记载和传达中国人的生活与情感,记述二十年来中国普通人的烟火人生和精神脉动。毛尖的文字,嬉笑怒骂、挥洒自如,字里行间都折射出了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记忆、情感记忆和历史记忆。

《孤独与孤独的拥抱》

高兴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高兴是诗人,翻译家,文学编辑,还曾经当过外交官。由于多元的身份,让这本随笔的风格既有外交官的睿智与幽默,又有诗人的细腻与美好,在行文之中,更是处处体现出一个编辑的规范与严谨。作为《世界文学》的主编,高兴对文学的审美具有一种特殊而权威的高度,而多年外交官生涯的体验和翻译众多文学作品积累的经验,又让他很容易从各国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去阅读文学作品。

《五十岁,我辞职了》

稻垣惠美子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65年出生于爱知县的稻垣惠美子,大学毕业后进入朝日新闻社工作。拥有稳定的收入、工作以及随之而来的丰厚退休金。但她在50岁时,从工作28年的朝日新闻社辞职。脱离公司体制之后,没有高薪、社会地位、退休金等大公司带来各种福利的稻垣女士,以一个自由人的眼光重新看待生活与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让她并开始思考对“无业无夫无子的生活方式”“日本是公司型社会”“公司体制下的个人生活消失化”等一系列日本社会的现实问题。

《候鸟》

西西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这是西西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它以女孩林素素为主人公展开叙事。小说以忆旧的笔调讲述了少女童年成长的经历。一个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上海避战浙江,又辗转往复不断迁徙,后来跟随父母南迁至香港的家族故事。小说有少女清新、轻盈笔触中艰苦、缓慢的成长,也有从普通人个体生活中投射出的大时代变迁。

《现代性的追寻》

张枣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一位内行人的新诗史,一个供我们反观张枣诗学理念的重要文本。张枣从经验构筑自己的新诗史逻辑,能更清晰地看到张枣的诗歌纹理张枣从一个当代诗人的写作经验出发,构造了一种个人的新诗史逻辑,梳理1919年以来的中国新诗发展史。从严格的学术规范来看,这部专著多少会有些“偏颇”,但它的光芒恰恰在这种“偏颇”里。

《蜀道难》

罗常培 著 俞国林 整理 中华书局

1941年5月,西南联大常委会主席梅贻琦、总务长郑天挺、中文系及师院国文系主任罗常培三人,先后从昆明飞重庆,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入蜀学术文化考察,中途“研究了学术,赏玩了风景,采访了民俗,慰问了朋友”。罗常培将这一路的经历写成了具有日记性质的游记——《蜀道难》,是对抗战中期蜀道上某时某地的旅途实情、学术状况、人物动态的真实记录。梅贻琦、郑天挺、罗常培三人此行,本来都写有日记,今唯有梅贻琦的日记保存下来;而作为此行财务总管的郑天挺,也留下来一份账目清单,详细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交通、住宿、餐饮、听戏等物价。现将梅贻琦这部分日记及郑天挺账单附入《蜀道难》相关章节之后,三人资料对读,展现出一幅鲜活的画卷,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比利时的哀愁》

【比利时】雨果·克劳斯 著 李双志 译林出版社

本书是比利时国宝级作家雨果·克劳斯一部自传性浓厚的小说,小说原版首次发表于1983年,是雨果·克劳斯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以11岁男孩路易的视角,诉说了孩子眼中的个人成长、战争体验。雨果·克劳斯因其作品照耀了战后艰难重建中的比利时,被誉为“比利时明亮的灯塔”。曾与君特·格拉斯和伊塔洛·卡尔维诺一起被视作欧洲崭露头角的新生代作家。

《穿越横断山的“南丝之路”》

李贵平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

李贵平多年来沉浸于茶马古道的历史名物与分析,在完成《历史光影里的茶马古道》之后,他全力返回到更为渺远的南丝路深处,将名人踪迹、马帮、驿镇、建筑、关隘、碑刻、战争、商贸等事件串联起来,集史料性、知识性、文学性为一体,构成一幅置身21世纪打量古蜀文明、多民族文化、山地名物以及现实发展的恢弘历史画卷。本书不但是一部南方丝绸之路踏勘记,也是李贵平在非虚构写作道路上,取得的又一次丰硕成果。

《通天之路:李白传》

哈金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0年春,著名作家哈金的《通天之路:李白传》,成为深受读者和评论家关注的一本非虚构作品。作为英语世界第一本李白传记,用英文写就的《通天之路:李白传》原本设定的读者目标群是在海外,向非中文世界的读者,介绍这位伟大的中国诗人。但是久居海外的华裔作家,哈金饱蘸乡愁,用他积累的文学才情和历史见识,沿着李白的生命轨迹,读着李白的诗歌,其中文译本也带领中文读者再次爱上、更深理解了诗仙。哈金从李白看到了一种时代精神的投射,在放浪的天才身上,也挖掘出凡人的悲喜。促使我们每一个读者思考:一个作家,诗人,乃至任何一个普通的人,与自己身处的时代,应该试图保持怎样的关系?

《中国诗歌田野调查》

周瑟瑟 著 宁夏黄河出版集团阳光出版社

这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论述“中国诗人田野调查”的观念、行动与写作的评论集。他站在当代诗歌现场,以“走向户外的写作”进行“诗歌人类学”的创作实践,是诗歌写作与诗人生活的一次立体呈现,是周瑟瑟不断行动的诗学,鲜活的第一手材料与经验,贴切诗歌本质的思考,注重自身感受的诗歌现场写作,在书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是一部个人体验式的诗学批评文本,是一部诗歌田野调查现场手记。

《钱锺书选唐诗》

钱锺书 选 杨绛 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锺书,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面著述颇丰,其中《宋诗选注》书出版发行六十余年,是受到学术界赞誉和大众读者好评的经典选本。与此同时,钱锺书对于唐诗同样有着浓厚兴趣和精深研究。从1983年至1991年,钱锺书选,杨绛抄了一份“全唐诗录”手稿,打算给他们的女儿钱瑗留念,后来钱瑗教授不幸早逝,杨绛就把这部由她亲笔抄录的稿子,赠给了吴学昭。在征得杨绛同意后,吴学昭抱着学术为公的态度,决定将其公开出版,以供有兴趣的读者研究和参考。这是一部可供大众品读唐诗的独特选本。通过《钱锺书选唐诗》,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唐诗的多样全貌,也可以了解钱、杨两位学人隽永美好的诗书生活。

《汉娜的重庆》

傅安娜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为曾经的德国驻华领事的女儿,傅安娜见证并亲历了重庆从1942年到1952年的历史风云。在书中她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出发,记录了大时代背景下,她在重庆的童年及少女阶段的生活。既有对城乡生活场景的描写,也有对两江三岸市容的刻画,还有对在渝外国人生活工作的多方叙述,也包括对她父母的异国婚姻生活的记录,对她父亲在特殊的身份中挣扎的观察。书中还以白描的方式记录了日本大轰炸对重庆城区和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跨国婚姻家庭中的小女孩的成长,田园诗与悲歌交织的双重世界,也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意义,堪称“重庆版《城南旧事》”。所不同的是,《城南旧事》里有古都夕阳里蟋蟀有韵味的吟唱,《汉娜的重庆》里则回响着雾霭中纤夫和挑夫的号子声。 德文版于2017年在德国出版。曾就读于西南大学中文系及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的旅德作家海娆,将之翻译成中文。

《在俄国》

顾湘 著 上海三联书店

早在2005年,顾湘就出版过一本叫《东香纪》的非虚构作品,讲述她2001年前往俄罗斯留学三年攻读新闻学硕士的所见所闻。清贫的留学生活,以至各种孤独、危险、无聊的境况,都被顾湘以坦诚、不遮掩的笔法一一记录下来。15年过去了,2010年,《东香纪》被顾湘重新修订,由加入新文章三篇,由上海三联书店重新编排,以《在俄国》之名再版面世。《在俄国》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循时间记述秋季的课业、冬季的阅读或夏季夜晚的湖泊,存在于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室的朋友们,乃至坐火车、搬宿舍、遭贼、打工、恋爱;第二部分是为报纸写的专栏,风格陡变,转为一帧帧工业绘图风格的速写,仿佛不带情感的新闻播报员,为我们带来有关21世纪初时代的空气和讯息。

《鸢回头》

刀尔登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先秦诸子面对的是一个荆棘遍地的时代。他们要变革自己所处的社会,变革不成,才退而著书立说。一批未能改造自己所处时代的智者,会知道如何使未来世界更好吗?今天的人们应当以何种姿态面对经典?本书中,作者依据伴随着历史感的阅读方式,以不拘泥于传统阐释的自由态度,解读《论语》《老子》《庄子》等经典,展现孔子等古典思想家的精神世界。作者以独到眼光阐述了对儒家、道家经典中一系列核心理念的认知,更展现出一种从文本中探寻真相的努力。

《毛姆的书单》

(英)威廉·萨·毛姆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为什么阅读的前提是享受阅读?哪些传世名著并不值得一读?如何建立属于你自己的哲学体系?文学大师毛姆袒露阅读与写作心得,深刻解读13 位文学巨匠和45 部经典佳作。毛姆被誉为“天才的小说家”,小说家荐这么多书,并不多见。他除了荐书(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俄罗斯乃至更多国家的作家及作品),顺带述及阅读。他认为就像对财富的欲望一样,人类听故事的欲望是与生俱来、根深蒂固的;哲学是可供阅读的最丰富多彩而令人神往的领域;生命之美,在于顺应天性,做好份内之事;阅读绝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消遣。

《费孝通作品精选》

费孝通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今年是被誉为“最后的士人”的学者费孝通先生诞辰110周年, 300余万字的《费孝通作品精选》完整呈现学思历程。费孝通曾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大江南北、老少边穷之地,足迹遍布祖国大地。不是流于表面的视察,而是真真切切的调查,并希翼从中找问题、想办法,为老百姓找出路,真实呈现一位卓越知识分子救民济世的赤子情怀。出版社和费孝通家人以及其后辈学人通力协作,从费孝通700余万字的著述中精选最有代表作的作品,编纂出版“费孝通作品精选”,共12种,300余万字,包含了费孝通不同学术时期的代表作,脉络性地呈现费先生的学思历程和主要成就。

《致命尖端》

托马斯·品钦 著 蒋怡 译 译林出版社

继《万有引力之虹》精装全译修订本今年春天在中国推出之后,2020年岁末,托马斯·品钦的又一部代表性长篇文学作品《致命尖端》,被译林出版社首度引进中文世界出版。对于这位现年83岁的老作家而言,此书很有可能是他写作生涯的最后一本。该作品由南京大学博士、青年学者蒋怡倾力三年翻译完成,南京大学副教授、品钦研究专家但汉松撰写近万字序言加以导读。这是一部品钦反思当代前沿技术与人的处境,再次拓展其文学领域的力作。

《巴黎记》

于坚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到巴黎去,这几乎是一种世界性的欲望。《巴黎记》是诗人于坚对巴黎的朝圣之作。1994年,年届不惑的诗人第一次飞往巴黎,深夜抵达,他一直以为巴黎是一座璀璨的未来之都,可当黎明唤醒他时,他震惊了。全世界都在追求焕然一新,唯有巴黎岿然不动。这里依然是巴尔扎克的巴黎,雨果的巴黎,波德莱尔的巴黎,这里到处是历史、时间、细节、包浆,这完全是一个旧世界,一个接纳昔日什物、气味的世界故乡。好像随时会走进雨果的故居、乔伊斯的故居、马尔克斯落魄时暂住的小旅馆……此后,诗人经常拜访巴黎,世界日新月异,巴黎我行我素,沉默如大象。二十多年的所见所思,诗人最后熔铸成63段巴黎絮语,163张实地街拍,带你漫游巴黎,寻找全世界的故乡。

《无尽藏》(诗集)

曾蒙 著 四川民族出版社

这是曾蒙公开出版的第三本诗集。是曾蒙在2016年至2018年三年内创作的作品精选,也是让他比较自信的一部诗集。在诗集《无尽藏》里,诗人曾蒙用这几年自己归纳出来的小叙述主义手法,让人们过去沿用的基本叙述手法有了新的变化,重建了他个人跨界的书写谱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