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想一个人走一辈子,只是出生在乱世,忧郁得不能如愿。他在这里表达了他的人生愿望,就是超越万物,独自遵行自己的旨意。这样产生一个人的愿望是因为“可悲的年龄一半”。回顾一生,“惆怅”一词是。将近一半的年龄什么事都没做,不如及时退休。不如找个安静的地方躲避世界,成为陶渊明那样的恩人。这个联盟对抗不端正,可以
感觉到诗人明显不按照格律来写了。整首诗也就随了拟古的调子,跟着心情走了。年近半百,下决心辞职其实是很无奈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谨慎勤勉,一向稳重的杜甫,竟然也生出了李白超脱的心境来,足以说明当时的官场多么腐败不堪,令诗人多么失望。面对年老家庭压力,是什么给了杜甫辞职的勇气?我想大概是官场的腐朽压迫,灵魂的自由召唤使然。
最后,诗人终于运用了陶渊明的诗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表达了对于陶渊明隐居山林的向往。没有什么可以困扰我心灵的自由,我就要回归自然的怀抱,做一个天地间的隐者了。
事实证明,杜甫的心永远不属于道家田园,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让他一颗火热的心永远平息不下来。他之后在陇右,用诗意忧愤的语句,将人世间遭遇的悲愤苦难都记载下来,成为那个特殊时代的一部“诗史”,折射出人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爱与恨。
立秋后的杜甫,是萧瑟的,是失意的,是孤独的……但愿我们能活在一个温暖的秋天里,没有忧伤。
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现任泰州晚报副刊编辑,《稻河》编辑。已出版散文集《读书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随笔集《风韵泰州》。公开发表文章三百余篇。